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修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4:20

  本文关键词: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修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线Mesh网络又名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 WMN),该网络是一种新的分布式宽带无线网络架构。无线Mesh网络摒弃了传统的单跳网络,使用先进的多跳网络技术,使得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能够作为接入点和路由器,既能接收数据,也能转发数据。在这种模式中,数据能够选择更多的链路并且不易因为一条链路的断裂而不能发送,所以该网络更具健壮性,自组织性和可扩展性。但是由于受到无线Mesh网络中的链路容易受到临近无线链路的干扰,并且网络中的节点的移动性强,很容易影响其吞吐量、网络性能,以及网络的稳定性。所以针对网络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对路由修复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链路质量和网络性能。目前在无线Mesh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中,有表驱动路由中的DSDV和WRP、按需驱动路由中的DSR和AODV,以及多信道路由中的MR-LQSR和MCRP等路由协议。本文对这些经典的路由协议就行了研究和分析,几乎所有的路由协议都是在链路断裂之后重寻或启动路由修复机制。所以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由修复机制——趋势预测反馈TPF路由修复,并在应用前景良好的AODV和MCRP中应用,分别取名为TPF-AODV和TPF-MCRP路由协议。其路由修复机制通过反馈链路快要断裂的这种趋势,在链路断裂之前寻找一条新的链路代替原来的链路,使得网络传输变得更加连续,并且该改进大大降低了网络开销、减少了时延以及丢包率。最后仿真分析使用提出的趋势预测反馈算法的AODV和MCRP路由协议——TPF-AODV和TPF-MCRP路由协议。主要通过分组递交率、控制分组开销、转发分组开销、总分组开销和端到端时延这5个性能评价指标来比较MCRP、AODV和TPF-AODV和TPF-MCRP路由协议这四种协议。分别比较了这四种协议的协议性能与节点移动速度、源节点个数、组播规模和网络负载等4个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改进的TPF-AODV和TPF-MCRP路由协议能够极大地减小网络开销、端到端时延,同时也保证了链路的稳定性。
【关键词】:无线Mesh网络 路由协议 AODV MCRP 路由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对照表10-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13
  • 1.2 无线MESH网络13-18
  • 1.2.1 无线Mesh网络结构13-16
  • 1.2.2 无线Mesh网络优势16-18
  • 1.3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18-19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19-21
  • 第二章 WMN路由协议及其修复机制21-35
  • 2.1 表驱动路由21-23
  • 2.1.1 DSDV及其修复机制22-23
  • 2.1.2 WRP及其修复机制23
  • 2.2 按需驱动路由23-27
  • 2.2.1 DSR及其修复机制24-25
  • 2.2.2 AODV及其修复机制25-27
  • 2.3 多信道路由27-32
  • 2.3.1 MR-LQSR及其修复机制28-29
  • 2.3.2 MCRP及其修复机制29-32
  • 2.4 无线MESH路由协议的比较32
  • 2.5 本章小结32-35
  • 第三章 路由修复机制的研究与改进35-51
  • 3.1 传统AODV和MCRP协议本地修复机制35-36
  • 3.2 路由TPF修复机制36-44
  • 3.2.1 趋势预测反馈算法36-42
  • 3.2.2 趋势预测反馈路由修复机制分析42-44
  • 3.3 TPF-AODV和TPF-MCRP44-49
  • 3.3.1 TPF-AODV路由协议44-47
  • 3.3.2 TPF-MCRP路由协议47-49
  • 3.4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仿真及结果分析51-67
  • 4.1 协议的性能评测指标51
  • 4.2 仿真平台及参数设定51
  • 4.3 协议性能仿真51-64
  • 4.3.1 与节点移动速度的关系51-55
  • 4.3.2 与源节点个数之间的关系55-58
  • 4.3.3 与组播规模之间的关系58-61
  • 4.3.4 与网络负载之间的关系61-64
  • 4.4 协议仿真分析64-65
  • 4.5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1
  • 致谢71-73
  • 作者简介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壮志;走马观花看路由[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年14期

2 杨宗长,徐继生;基于跟踪的路由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年07期

3 邹晓峰;;浅析路由及路由协议[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李欣;刘占军;刘期烈;李云;;随机间断连接无线互联网路由研究[J];中国新通信;2009年01期

5 杨杉;陈凯;;基于路由协议分析的路由管理系统[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年03期

6 朱秋莎;杨树堂;陆松年;;面向数据的因特网路由架构[J];信息技术;2009年11期

7 唐明董;张国清;杨景;张国强;;针对无标度网络的紧凑路由方法[J];软件学报;2010年07期

8 赖增桂;;负责任的更新[J];通信技术;2010年09期

9 王俊人;李大双;;解决路由消息循环的一种新方法[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9期

10 莫禾胜;陈学卿;;路由信息协议的应用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顺七;;关于传统IP网向MPLS/VPN迁移的几个问题分析[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翔;;Ad hoc的路由协议研究[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肖安林;张亮;;MANET中若干路由算法性能的比较和评价[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杨豹;龚正虎;刘亚萍;;BGP路由服务平台(RSP)的设计[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5 马维泉;李芬;巴林凤;;一种适用于蓝牙Scatternet的记忆式有界广播路由(MBR2)算法[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汪笑;;路由Route命令解决视频会商专线和互联网专线传输问题[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昌俊;敖发良;;一种高生存性RPR网络的路由研究[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詹鹏飞;李云;陈前斌;隆克平;;一种实时鲁棒的Ad hoc网络路由方案[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郑旭明;胡光岷;;基于链路丢包率估计的Ad Hoc网络负载均衡路由[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马强;宋玲;陈凤;;基于蚁群优化的Ad Hoc负载均衡路由算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琦;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中软路由的实现[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虚拟路由保证新型IP服务[N];网络世界;2001年

3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荣钰 潘永花;路由竞技[N];网络世界;2003年

4 曾迎之;路由要有新规则[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西安市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彭晔;内部路由规划[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评测工程师 朱晔 李韬 宋博强 陈琪;个个都是好样的[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张志刚;虚拟路由引领IP新服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宋献涛;IP路由走向智能化[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权心权意;误设IP引发路由异常[N];电脑报;2005年

10 董涛;多协议标志交换(MPLS)原理[N];通信产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基于弱转发的互联网路由可用性和扩展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董平;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可扩展路由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罗茂松;无线Mesh网路由与调度联合优化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苏伟;移动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玉军;无线网络连通性及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姬文江;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云;基于TCP/IP的QoS路由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8 沈斌;移动Ad Hoc网络与Internet互联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谭巍;Ad Hoc网络中基于突发业务的MAC协议与路由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Z琦;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关键技术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志鹏;车联网环境下基于车辆分组的组间通信路由算法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冲;基于空间划分与协同进化策略的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会娜;城市环境下车载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阮洁;DSR协议的仿真研究与性能改进[D];长江大学;2015年

5 王鹭洁;基于链路稳定性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潘小清;基于IEEE802.15.4的6LoWPAN路由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陈晓亮;基于GPRS和物联网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韩保庆;多级Ad Hoc网络与蜂窝网络融合的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延祥;低压电力线通信改进组网路由算法与通信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黄海利;基于IEEE 802.15.4的路由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修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98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