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2X通信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12:09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计算密集型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多,如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应用和多媒体游戏等。然而大多数的用户终端由于尺寸和空间的限制,其电池容量往往是有限的,这对用户的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能量效率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与此同时,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作为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旨在通过车辆间的协同通信来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以及提高交通效率等。而作为V2X通信的附加的效益之一,车辆间的协同通信也可以用来提高蜂窝网络的能量效率。因此,本文针对基于V2X通信的高能效传输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基于V2X通信的移动中继辅助传输策略来最大化蜂窝网络上行链路的能量效率。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目前已有许多工作对V2X通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与已有的这些研究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本文是研究利用...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V2X通信及其发展
1.1.1 V2X通信的发展历程
1.1.2 V2X通信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1.2 V2X通信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1.2.1 V2X通信的技术标准
1.2.2 V2X通信面临的挑战
1.3 本文的研究动机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V2X通信的移动中继辅助传输策略
2.1 引言
2.2 系统模型
2.3 直接通信模式下的系统能耗
2.4 V2X通信模式下的系统能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时延约束下的V2X通信模式
3.1 引言
3.2 无时延约束下V2X通信模式的最优资源分配算法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仿真参数设置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时延约束下的V2X通信模式
4.1 引言
4.2 时延约束下V2X通信模式的最优资源分配算法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仿真参数设置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车联网技术研究[J]. 郝铁亮,叶平,郝成龙,许茜,刘涛. 汽车实用技术. 2017(20)
[2]浅析下一代车联网V2X技术[J]. 鲍海森.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09)
[3]浅谈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行业增值服务[J]. 郝成龙,郝铁亮,张亮,刘涛. 科技展望. 2016(27)
[4]3GPP LTE-V2X标准进展及技术介绍[J]. 李凤,房家奕,赵丽. 电信网技术. 2016(06)
[5]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V2X通信技术探讨[J]. 陈荆花,黄晓彬,李洁. 电信技术. 2016(05)
[6]V2X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J]. 卓义斌,缪照浜,高月红,杨大成.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02)
[7]一种适用于密集车辆V2X网络的中继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优化方法[J]. 王成金,李士昌,陈山枝. 电信网技术. 2014(01)
[8]V2X车联网及其关键技术[J]. 王建昱.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3(05)
[9]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展望[J]. 王国锋,宋鹏飞,张蕴灵. 公路. 2012(05)
[10]国内外车路协同系统发展现状综述[J]. 陈超,吕植勇,付姗姗,彭琪.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01)
本文编号:3218419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V2X通信及其发展
1.1.1 V2X通信的发展历程
1.1.2 V2X通信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1.2 V2X通信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1.2.1 V2X通信的技术标准
1.2.2 V2X通信面临的挑战
1.3 本文的研究动机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V2X通信的移动中继辅助传输策略
2.1 引言
2.2 系统模型
2.3 直接通信模式下的系统能耗
2.4 V2X通信模式下的系统能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时延约束下的V2X通信模式
3.1 引言
3.2 无时延约束下V2X通信模式的最优资源分配算法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仿真参数设置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时延约束下的V2X通信模式
4.1 引言
4.2 时延约束下V2X通信模式的最优资源分配算法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仿真参数设置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车联网技术研究[J]. 郝铁亮,叶平,郝成龙,许茜,刘涛. 汽车实用技术. 2017(20)
[2]浅析下一代车联网V2X技术[J]. 鲍海森.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09)
[3]浅谈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行业增值服务[J]. 郝成龙,郝铁亮,张亮,刘涛. 科技展望. 2016(27)
[4]3GPP LTE-V2X标准进展及技术介绍[J]. 李凤,房家奕,赵丽. 电信网技术. 2016(06)
[5]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V2X通信技术探讨[J]. 陈荆花,黄晓彬,李洁. 电信技术. 2016(05)
[6]V2X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J]. 卓义斌,缪照浜,高月红,杨大成.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02)
[7]一种适用于密集车辆V2X网络的中继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优化方法[J]. 王成金,李士昌,陈山枝. 电信网技术. 2014(01)
[8]V2X车联网及其关键技术[J]. 王建昱.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3(05)
[9]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展望[J]. 王国锋,宋鹏飞,张蕴灵. 公路. 2012(05)
[10]国内外车路协同系统发展现状综述[J]. 陈超,吕植勇,付姗姗,彭琪.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01)
本文编号:3218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21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