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5G支撑物联网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9-06 02:56
  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用户对网络资源需求的显著增加,使得网络测试成本和系统资源需求总量均明显提高。若仍采用实际测试方法来验证网络性能,则会出现系统资源不足、实验结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常需要选用仿真平台来进行模拟。通过仿真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对各种网络核心问题,如无线资源分配、链路拥塞控制、网络协议改进等进行研究,而且可以对网络系统性能等进行评估和改善。但是,目前很少有平台专用于探索5G超大数量终端场景支撑物联网业务的仿真,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支持5G超大数量终端场景中物联网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问题仿真的平台。参考现有平台设计方案,该平台在搭建出以事件调度器为核心的仿真平台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平台实际仿真中所需要的各个关键模块。同时,结合多项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串行处理过程,该平台设计了一个多种资源管理联合的高效仿真方案,实现了蜂窝选择与干扰协调等多种无线资源管理组件。此外,为增强平台设计功能的完整性,该平台还实现了室内办公模型和城市道路模型两个典型5G场景、服从各种特定分布特征的物联网业务。考虑到高密度场景中,终端数量庞大、业务量密集,若仍采用事件调度方式处理数据包,会出现事件生成...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5G支撑物联网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图2.1?Glomosim仿真结构模型??Figure?2.1?Glomosim?simulation?structure?model??12??

架构图,系统级仿真,架构,平台


模块都仿真一"1^具体协议标准。GloMoSim作为一个网络级平台,以TCP/IP结构??为基础,并加上自定义的功能层,协议栈可以分成很多层,从上到下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MAC层、Radio层,每一层都有相应的网络协议,如图2.1所不??t26]。为了让系统架构变得更加简洁,具有层次感,便于对整个网络进行研究和后??续扩展,GloMoSim中节点采用层次架构模型。例如,就传输模块来讲,包括一个??自由空间模块(用于计算信源和信宿间的信号强度);一个计算信号传输衰减和穿??透损耗的信道模块;一个表示不同干扰的衰落信道模块。为了便于组织和管理,??对应于上述图中的层次结构,GloMoSim将各文件分别归置在与其所属类型相匹配??的文件中。在GloMoSim的架构里,每一层上都设置一个专用文档来管理该层事??件,并根据相应其属性值调用对应功能函数完成该事件的触发,如传输层为??transport.pc,网络层为?network.pc,MAC?层为?Mac.pc,媒质层为?radio.pc。??场景仿真校块??(小区、用??户、M|k?务)??传输仿真模块?丨T「歹钵??(天线模型、?卜LTE糸统|?一链路级仿真结果??传播模型)?I?/??资源管理模块??(功率

流程图,整体框架,平台,流程


是相对有效的,所以为满足用户仿真大规模终端场景和少量终端场景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包处理架构:一种是针对终端数量较少的以事件调度器为基础的架??构,另一种是针对超大数量终端场景的以矩阵运算为核心的架构,如图3.1所示。??本章主要对平台各部分的设计方法、关键子函数构成、关键模块组成以及事件调??度架构进行介绍。??I?I?■?_?-???丨,?J?|数据包I?数据包??结构体?|宏值?I?.-歷、■■■?<?ffjj??S?nun..i?丨数据包成?I结束?_??|?生成?功率计算?丁―??常1?|变量1?I?I仿真器1a?新事件??- ̄ ̄?-?I?启动?1?反馈??I?_zp_J????I?读取??I分?U??I?3?(T?按_#序的事件队列??II?“?????I仿?插入??「访关真结束L?|?i??糾丨事件…..卞fl?r?^??i?^?u?(^5i_??「物HXMl?I?.资S管1?_?|生成仿真u资源管理|?是.:教福I包抵.?「预处一埋1??:.』务H理算法场景H过程仿真次生成「———丨模块I??图3.1平台整体框架流程??Figure?3.1?Architecture?and?procedure?of?the?whole?platform??3丄1仿真初始化部分??该部分用于实现平台进行业务传输前的准备。当用户采用该平台进行5G场景??支撑物联网业务的仿真时,首先,会调用平台初始化函数,确定平台中的常量、??宏值和关键变量组成


本文编号:338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38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