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接收机预选组件线性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短波接收机预选组件线性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短波通信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抗毁性、机动性灵活性好、便于临时组网、建设周期短、破坏后恢复能力强、设备小型化容易隐蔽、建设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使得其在其他通信方式日益成熟的今天,仍然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迅速增加的无线电台数量以及越来越大的信道发射功率,这些都是导致信道间相互干扰日趋严重的因素,也促使短波接收机的性能向着更高更优的方向发展,对通信系统或接收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苛。预选组件是短波接收机系统链路最前端的关键部分,不仅要求噪声小还要具有一定的增益以便分辨出微弱的有用信号,还要具有较高的线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滤除互调干扰、谐波、杂波等无用信号。预选组件的线性和噪声对接收机的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预选组件的线性度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研究如何改善预选组件中射频滤波器的线性度,其二是如何在噪声系数不会恶化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预选组件中的放大器的线性度。射频滤波器有两种实现方案,一是基于椭圆函数结构的LC滤波器,一是短波电调谐滤波器。其中电调滤波器又有两种实现方式,基于TWPEC公司的变容二极管1W407实现的和基于SKYWORKS公司的PIN开关管SMP1371-087LF实现的。高线性低噪声放大器则主要研究了两种电路结构,其一是采用NPN管MRF555芯片基于负反馈电路结构实现,另一种是采用放大器LT5514和HMC478MP86基于前馈电路结构实现的。本文最终研制出一款物理尺寸为120×75×14 mm3,低噪声模式下,增益在6.7-8.7dB之间,NF在5.9-7.9 dB之间;常规模式下,损耗在2.9-4.8 dB之间,NF在3.2-5.4dB之间,OIP2约76 dBm,OIP3约41 dBm的高线性低噪声短波预选组件。
【关键词】:短波预选组件 线性度 噪声系数 滤波器 放大器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5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11-13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3-16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6-18
- 第二章 短波预选组件关键技术指标18-30
- 2.1 噪声系数18-20
- 2.1.1 噪声以及噪声系数的定义18-19
- 2.1.2 级联系统的噪声系数19-20
- 2.2 接收机的灵敏度20-21
- 2.3 线性度21-27
- 2.3.11dB压缩点21
- 2.3.2 二阶互调截点IP221-24
- 2.3.3 三阶互调截点IP324-27
- 2.4 动态范围27-28
- 2.4.1 线性动态范围27
- 2.4.2 无杂散动态范围27-28
- 2.5 虚假响应28
- 2.6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滤波器理论分析30-46
- 3.1 滤波器概念30
- 3.2 LC滤波器30-34
- 3.2.1 常用的LC滤波器种类30
- 3.2.2 L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30-34
- 3.3 电调谐滤波器34-42
- 3.3.1 电调滤波器耦合谐振电路设计理论35
- 3.3.2 耦合谐振器带通滤波器设计理论35-40
- 3.3.3 混合、交叉耦合的引入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40-42
- 3.4 器件的非线性分析42-45
- 3.4.1 磁芯的非线性分析研究42-44
- 3.4.2 变容二极管的非线性分析研究44-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高线性低噪声短波放大器理论分析46-53
- 4.1 放大器线性表征46
- 4.2 负反馈结构放大器46-48
- 4.3 前馈放大器48-52
- 4.3.1 前馈结构放大器线性分析49-51
- 4.3.2 前馈结构放大器噪声分析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高线性短波预选滤波器的实现53-70
- 5.1 滤波器仿真设计53-62
- 5.1.1 LC滤波器仿真设计53-56
- 5.1.2 电调滤波器仿真设计56-62
- 5.2 滤波器的实现62-68
- 5.2.1 LC滤波器的实现及测试62-64
- 5.2.2 基于变容二极管的电调滤波器的实现及测试64-66
- 5.2.3 基于PIN管的电调滤波器的实现及测试66-68
- 5.3 滤波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68-69
- 5.4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高线性低噪声放大器的实现70-79
- 6.1 放大器电路仿真设计70-74
- 6.1.1 负反馈结构放大器仿真设计70-71
- 6.1.2 前馈结构放大器仿真设计71-74
- 6.2 放大器的实现74-77
- 6.2.1 负反馈结构放大器的实现74-75
- 6.2.2 前馈结构放大器的实现75-77
- 6.3 放大器实际测试结果比较分析77-78
- 6.4 本章小结78-79
- 第七章 预选组件的实现79-85
- 7.1 预选组件的实现79-82
- 7.2 实验所用仪器82-84
- 7.3 本章小结84-85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85-86
- 8.1 结论85
- 8.2 后续工作展望85-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89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9-9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林;董德发;;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监管信息采集中的设计与应用[J];安防科技;2006年12期
2 王腾飞;吴先良;;6GHz-6.5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建新;谢万波;杨维明;史辰;;射频放大器前馈技术仿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吴国增;李荣强;赵安邦;;射频前端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5 叶茂森;张勇;黄健声;;2.4GHz高线性CMOS混频器设计[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李鹏宇;龙沪强;;一种停车场无线车位检测器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01期
7 陈兴华;蔡竟业;任威;杨远望;;单本振二次变频方案浅析[J];电讯技术;2007年01期
8 曲燕霞;唐宗熙;张彪;;C频段介质稳频振荡器的设计[J];电讯技术;2007年04期
9 肖勇;樊勇;闫鸿;刘柏江;;0.5~3.3GHz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电讯技术;2009年12期
10 徐涛;张吉生;;外差检测BOTDR系统中微波下变频器的研究与设计[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晋;毕春艳;徐桂芳;;高线性2.4 GHz LC压控振荡器设计[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盛勇;;基于MAX2665的低噪声放大器设计[A];《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300期)[C];2014年
3 梁华;柴秀梅;刘永强;;CINRAD/CC雷达接收机特性曲线异常故障诊断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C];2014年
4 曾绍祥;杨彬祺;蓝骥;;4-12GHz宽带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5 卢峰;薛正辉;任武;李伟明;;基于ADS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电磁兼容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李宁;;基于ADS的4 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贾松霖;刘芳芳;郭彩丽;史大龙;;信号极化状态不受功放非线性影响的ADS仿真验证[A];第八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会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蕾;UHF RFID单芯片读写器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2 崔福良;蓝牙收发机中混频器电路和镜像抑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D];复旦大学;2004年
3 吕志强;CMOS振荡器噪声理论及优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钱江波;谐振腔介质微扰技术测量蒸汽湿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肖华清;射频接收前端关键元器件及系统集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凡守涛;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杜四春;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前端电路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8 万求真;低压低功耗CMOS收发机射频前端电路的设计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郎需强;基于微多普勒效应的昆虫运动雷达回波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立言;高动态GNSS信号处理及解算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吉强;基于活体生物机器人的无线搜救视频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晨光;微波炉介质盘复介电常数的测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韬;2.4G发射机小型化射频前端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童剑钊;微波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淑军;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罗晚会;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混合扩频发射机研究与实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振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接收机系统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陆潇琛;小型微波微等离子体功率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帆;基于波概念迭代法的微波多层电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频;GPS接收机L_1波段下变频电路设计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短波接收机预选组件线性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3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