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无线传感网络下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检测

发布时间:2017-05-02 00:09

  本文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下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线传感网络由于其方便、自组织性能好等优点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多源数据融合作为其一个分支领域,引来了相当多的关注;而分布式目标检测作为多源数据融合的一项重要应用,也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无线传感网络下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检测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分布式检测的拓扑网络结构,并基于该结构分析了两种检测融合算法。本文的工作主要如下:本文首先在树形拓扑的基础上,结合最优二元树,研究一种新的拓扑结构,该结构实现多跳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与并行拓扑结构相比,可以减少融合中心的能量消耗;与串行拓扑相比,提高决策反应时间;与传统的树形拓扑相比,传感器节点进行有序排列根据自身权值,这个权值与信号幅值成正比,然后结合Huffman算法生成一颗有序的最优Huffman满二叉树。树根节点即为接收信号最强的节点,由它作为融合中心来做出总判决。其次本文研究了两种分布式检测的方案。第一种方案为动态门限法,即每个传感器做决策时它们的门限值都不是固定的,与子节点发送的决策值有关。第二种方案为比例分配法,即与传感器决策相关的三个决策因子是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比例确定后,传感器再以此做出自己的判决。两种方案的结果都以仿真形式呈现。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幅值越高,越靠近树根节点,其检测率也随之增加。最后两种方案也都分别与并行结构和串行结构进行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方法优于其他两种算法。最后,本文描述了最优门限规则的问题。最优门限的设定问题通过引进错误率的概念,它是一个与系统的虚警率和检测率相关的函数。当错误率最小时所得门限的值就是最优值。用传感器的观测值与最优门限做比较,从而就能得出系统决策值。本文证明了最优门限值的存在,并通过仿真找到了最优值。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 多源数据融合 分布式目标检测 树形拓扑 融合规则 最优门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TP212.9;TP20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13-15
  • 第二章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15-22
  • 2.1 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15-17
  • 2.2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征17-18
  • 2.2.1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17-18
  • 2.2.2 无线传感网络的限制18
  • 2.3 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18-20
  • 2.4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20-21
  • 2.5 小结21-22
  • 第三章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分析22-36
  • 3.1 多源数据融合概述22-23
  • 3.2 数据融合系统的模型与结构23-26
  • 3.3 多源数据融合主要技术与方法26-35
  • 3.3.1 信号处理与估计方法26-30
  • 3.3.2 统计推断方法30-33
  • 3.3.3 人工智能方法33-35
  • 3.4 小结35-36
  • 第四章 分布式检测算法理论36-48
  • 4.1 贝叶斯准则36-41
  • 4.2 Neyman-Pearson准则41-42
  • 4.3 并行融合系统下的应用42-45
  • 4.3.1 结构描述42-43
  • 4.3.2 检测算法分析43-45
  • 4.4 串行融合系统下的应用45-47
  • 4.4.1 结构描述45-46
  • 4.4.2 检测算法分析46-47
  • 4.5 树形融合系统下的应用47
  • 4.6 小结47-48
  • 第五章 基于树形拓扑的目标检测48-66
  • 5.1 结合Huffman树的结构模型49-53
  • 5.1.1 Huffman树及算法49-50
  • 5.1.2 信号衰减模型50-51
  • 5.1.3 结构模型51-52
  • 5.1.4 传输模型52-53
  • 5.2 基于树形结构的动态门限检测融合53-59
  • 5.2.1 门限变更算法分析53-56
  • 5.2.2 仿真分析56-59
  • 5.3 基于树形结构的比例分配检测融合59-65
  • 5.3.1 比例分配算法分析59-62
  • 5.3.2 仿真分析62-65
  • 5.4 小结65-66
  • 第六章 分布式检测算法的最优门限分析66-74
  • 6.1 经典融合系统下的门限规则66-68
  • 6.2 树形结构下的门限规则68-73
  • 6.2.1 最优门限计算69-71
  • 6.2.2 数值分析与仿真71-73
  • 6.3 小结73-74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7.1 论文总结74
  • 7.2 前景展望74-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凌;朱明虎;;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网络分析[J];信息通信;2013年10期

2 杨军,苑立波;白光干涉双环传感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6期

3 熊黎;无线传感网络中高能效的信息传播协议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5期

4 牟连佳,牟连泳;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1期

5 魏雪云;廖惜春;;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04期

6 屠燕春;郭爱煌;;基于协同分集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与信道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21期

7 王雪;马俊杰;王晟;;无线传感网络中覆盖能效动态控制优化策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6期

8 夏德海;;无线传感网络测量系统的应用前景[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年04期

9 李艳波;于德海;杨俊成;;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分析与运用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年11期

10 肖同松;;无线传感网络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成武;黄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在生态环境监测的设计及应用[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十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石荣;高培德;郑春雷;封松林;;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涛;刘景泰;邴志刚;;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与运用综述[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伟松;袁慎芳;;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5 魏雪云;郑威;王鹏波;;无线传感网络时空融合(英文)[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6 张雷;徐大可;;无线传感网络在预装式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设计[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钟文强;熊庆宇;黄河;王小刚;;一种基于非均匀部署的无线传感网络能耗均衡算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文龙;刘艳华;郭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9 郑毅敏;贾京;赵昕;;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施工阶段远程监测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浩;李非;;新型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姜澎;上海启动信息领域973项目[N];文汇报;2006年

2 艾琪;小小实验室开辟无线传感大市场[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许琦敏;小小实验室闯出无线传感大市场[N];文汇报;2007年

4 王琦;RFID在制造和物流领域中快速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罗万明;IPv6尚缺“杀手级”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7年

6 本报记者 祝蕾 见习记者 李小梦;陈冬岩:默默耕耘无线传感市场[N];济南日报;2010年

7 许琦敏;我国无线传感技术完整价值链已初步形成[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孟庆丰 特约记者 董竞敏;建无线传感网络在线实时监测溢油[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罗清岳;从WSN应用看WSN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10 宗合;信息技术催生“智慧农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哲;面向区域监控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吴键;面向结构监测的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巫婕妤;制造车间无线传感网络结构设计及路由与定位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石军锋;无线传感网络动态休眠通信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韩悦文;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大容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滕国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刚;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陈健;水下传感网络的能量优化组网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徐学永;面向应用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建波;无线传感网络拓扑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学超;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方法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立彬;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5年

3 李玲燕;无线传感网络水质监测节点设计与节点部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翔;基于ZigBee的农业传感网络与土壤湿度模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韩颖;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6 周思浩;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停车场内智能引导系统[D];长安大学;2015年

7 程飞;可重构低压电力线载波传感网络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8 董兴;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气体浓度监测系统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9 蒲仁波;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地下金属物体的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10 魏静如;无线传感器部署算法及自然交互部署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下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39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