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3:16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微波探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探测方式。液晶相控阵是一种利用液晶作为移相材料的光学相控阵,可以为激光雷达提供稳定的波束指向和精确的波束扫描,常被用作激光雷达的扫描器。由于激光器热效应的影响,单束激光的功率有限,激光雷达的作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结合液晶相控阵波控技术与相干合成理论,研究了利用多个液晶相控阵组成一维阵列,分别控制多束相干激光的波束方向,以达到在指定方位和指定位置进行相干合成,获取合成激光的目的。合成激光具有高功率、高分辨率以及高光束质量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激光雷达的发射功率,还保留了液晶相控阵技术的灵活的波束方向控制能力,借助电控编码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高精度平面空域扫描。本文依托具体的科研项目,针对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开展了如下工作:1.研究液晶相控阵的波束控制原理。介绍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分析液晶相控阵的移相原理,建立液晶相控阵的波控模型,仿真分析波控效果。2.建立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理论模型。阐述衍射理论和相干合成理论,结合液晶相控阵波控原理,提出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理论,建立相干合成的数学模型。提出相干激光平行传播和聚焦传播两种相干合成方式。3.分析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性能特征。针对性能要求提出合成波束的参数评价指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波束指向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分析目标范围内的峰值光强分布情况,通过光束质量评价参数分析合成波束的波束质量。4.研究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优化算法。针对平行式合成中相干波束偏转方向相同的特点,通过SPGD算法优化相干合成效率,改进控制变量迭代公式解决迭代精度与迭代速度之间的矛盾。针对聚焦式合成中相干波束偏转方向各异的特点,通过GS改进算法和相位修正算法提升相位面的精确性,优化相干合成效果。
【关键词】:液晶相控阵 相干合成 数学模型 性能分析 优化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58.9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4
  • 1.3 本文主要工作14-16
  • 第二章 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数学模型16-28
  • 2.1 液晶相控阵波控理论16-23
  • 2.1.1 液晶材料的移相特性16-18
  • 2.1.2 液晶相控阵波控原理18-19
  • 2.1.3 液晶相控阵波控模型19-23
  • 2.2 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理论23-24
  • 2.2.1 相干合成过程23-24
  • 2.2.2 相干合成方式24
  • 2.3 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模型24-27
  • 2.3.1 平行式相干合成技术的数学模型24-26
  • 2.3.2 聚焦式相干合成技术的数学模型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性能分析28-39
  • 3.1 性能分析的参数指标28-29
  • 3.2 平行式相干合成技术的性能分析29-34
  • 3.2.1 波束指向范围29-30
  • 3.2.2 波束指向精度30-32
  • 3.2.3 峰值光强的影响因素分析32-33
  • 3.2.4 波束质量分析33-34
  • 3.3 聚焦式相干合成技术的性能分析34-38
  • 3.3.1 峰值光强分布34-35
  • 3.3.2 电压量化对波束指向精度的影响35-37
  • 3.3.3 距离对相干合成的影响37-38
  • 3.4 本章总结38-39
  • 第四章 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优化算法39-70
  • 4.1 优化场景39
  • 4.2 平行式相干合成技术的优化算法39-49
  • 4.2.1 SPGD算法40-41
  • 4.2.2 SPGD算法解决相干合成效率优化问题41-44
  • 4.2.3 考虑未知相位叠加时的相干合成效率优化问题44-49
  • 4.3 聚焦式相干合成技术的优化算法49-69
  • 4.3.1 GS算法49-52
  • 4.3.2 GS算法用于相干激光的相位恢复问题52-54
  • 4.3.3 GS改进算法用于相干激光的相位恢复问题54-59
  • 4.3.4 相位修正算法解决聚焦式相干合成的光强优化问题59-69
  • 4.4 本章小结69-70
  • 第五章 结束语70-72
  • 5.1 全文总结70-71
  • 5.2 工作展望71-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仁麟;;相控阵技术进展[J];现代雷达;1982年02期

2 张曙光;张杰;朱克云;郑佳锋;罗辉;;相控阵天气雷达探测性能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闫爱民;职亚楠;孙建锋;刘立人;;光学相控阵扫描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10期

4 孙亮;郑文波;杨凯;黄波;;一种减少光学相控阵引出的结构[J];光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5 李曼;许宏;;光学相控阵技术进展及其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11年05期

6 张华;刘鹏鹏;史晓丁;张龙;陈德章;;光学相控阵光束电扫描技术及仿真[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2年03期

7 刘栋;秦润东;王成;;浅谈相控阵技术的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8 戴竞;张敏明;何岩;刘德明;;新型液晶光学相控阵的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14年02期

9 瞿荣辉;叶青;董作人;方祖捷;;基于电光材料的光学相控阵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2008年12期

10 郑春艳;杨若夫;刘艺;吴健;;液晶光栅相控阵偏转波前测量方法研究[J];激光技术;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建文;王增勇;汤光平;;铅合金相控阵成像检测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沈明亚;;光控相控阵方法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张秀梅;林伟军;;平面相控阵的聚焦特性研究初探[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董光焰;郑永超;张文平;王治中;吴登喜;赵明福;田勇;;相控阵激光雷达技术[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5 钟文彬;肖永宁;陈世栋;;相控阵超声波检测系统及其在工业无损检测中的应用[A];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白小宝;;相控阵串列技术在电子束焊接件检测中的应用[A];2014陕西省第十四届无损检测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7 孙亚杰;袁慎芳;邱雷;王强;;基于Lamb波和相控阵的复合材料损伤识别研究[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8 师芳芳;孔超;张碧星;;超声凹面相控阵列及其应用[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叶征宇;赵思思;王智勇;;应用于激光雷达的光学相控阵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振奎 白世武 詹华 夏欣;长输管道全自动相控阵检测系统研制[N];石油管道报;2005年

2 孙福金 李旭升 李健;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与西气东输[N];石油管道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鲍晓宇;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2 高瑜翔;光控相控阵列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白世武;管道环焊缝焊接缺陷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小林;激光相控阵中的优化式自适应光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剑;相控阵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采样与损伤识别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周祥;车轮缺陷相控阵超声全聚焦成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运才;相控阵超声合成孔径成像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黄佩;层状多界面脱粘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5 赵霞;基于相控阵超声脱粘检测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6 金亚东;高质量光学相控阵扫描光束分析与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镇铭;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林振华;液晶相控阵建模分析与波控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潘斐;液晶相控阵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孙亮;基于光学相控阵的光束扫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个液晶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45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