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NB-IOT的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2-01-03 01:48
  目前对于配网通信光缆缺乏经济、可靠、有效的监测手段,配网自动化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具有广覆盖、大链接、低功耗等特点,适宜分布区域广、线路分支多、监测难度大的配网通信光缆。通过NB-IOT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OTDR)在配网场景中缺乏有效数据回传和集中管理手段的问题。文章基于NB-IOT、消息队列传输协议(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等技术构建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通过云平台实现光缆参数的自动采集和存储,可在光缆故障时准确给出故障点位置。通过系统应用验证了该设计有效可行,为配网通信光缆的监控、管理和维护提供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文章来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0,18(09)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NB-IOT的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组网方式

架构图,网通,光缆,监测系统


该层承载监控平台各种应用,包括PC监管平台和移动手机监管平台,以实现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的管理、监控和告警功能。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通过客户端登录云平台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管理[5]。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组网方式如图2所示。变电站1、2间通过光缆相连,变电站1部署1台现场终端设备,变电站2仅需安装1台光开关。光开关具有光切换(Optical Switch Multiplexing,OSW)和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功能。变电站1中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设备的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接口与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的光开关相连,光开关再同光纤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DF)连接,变电站2需将光开关与OLT相连。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仅需利用NB-IOT网络控制变电站1、2的光开关模块和设备,即可通过红色光纤测试2个变电站光缆,不需额外部署现场终端。EPON使用光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部署更多终端设备,通过分光器将光纤复用至更多设备中,ARD-OTDR最多可以穿透1:128的分光、多个1:2分光器。通过光开关级联能够满足48、64和128芯主流配网光缆。

网通,现场测试,光缆,监测系统


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现场测试终端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配电终端通信协议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白雪峰,史常凯,关石磊,李柏奎,尹惠,王鹏翔,黎志林.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10)
[2]基于NB-IoT的电力管廊智能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J]. 孙磊,张先勇,胡宪华.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09)
[3]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水表设计[J]. 黄伟,彭晓宏,张明明,侯立刚,耿淑琴.  现代电子技术. 2019(14)
[4]基于NB-IoT的电力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J]. 梅沁,李大伟,虎啸.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01)
[5]基于NB—IoT的农产品储运测控系统设计[J]. 王钧.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04)
[6]基于MQTT的物联网系统消息发布/订阅方法研究[J]. 张玉杰,张海涛,张婷婷.  电视技术. 2017(Z3)
[7]基于GIS的配网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管理系统[J]. 蒋渊,杨金,葛纹伉.  云南电力技术. 2016(S2)
[8]基于发布/订阅模型的WSN设计[J]. 党宏社,付晓军,张超,王黎.  电子器件. 2016(03)
[9]基于Raspberry Pi的家庭附网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武一,王佳欣,王月仑.  电视技术. 2016(02)
[10]电力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研究[J]. 谭健珩.  企业技术开发. 2011(19)

硕士论文
[1]农业物联网精准灌溉系统策略及协议的设计与研究[D]. 张博凡.宁夏大学 2019
[2]中国电信室外光缆检测方案研究[D]. 杨超.南京邮电大学 2015
[3]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研究设计[D]. 薛刚.西安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5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565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