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群签密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08:10
本文关键词:基于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群签密系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首先提出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近几年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HECC)作为椭圆曲线的一个推广告,由Neal Kobitz于1989年提出,它是基于有限域上超椭圆曲线的Jacobian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在同等安全水平下,超椭圆曲线密码相对ECC所采用的基域小,另外HECC可以模拟基于一般乘法群上的如DSA、ELGamal等几乎所有协议;在同样的定义域上,亏格越大?g?4?,曲线越多,意味着选取用于密码中的安全曲线的条数越多。正是因为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比其他密码体制有着诸多的优点,所以近几年来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研究也日益被人们重视。(t,n)门限签名由Desmedt和Frankel首先提出,并分别基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和多维空间点的性质给出了一个(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本文借助超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难解性,并基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给出一种新的(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方案中共享者可对从分发中心获得子秘密进行验证,防止分发中心对共享者的欺诈。另外,在恢复秘密值m时,任意共享者可对其他共享成员提供的子秘密进行验证,防止共享者之间的欺诈行为。该方案与基于RSA等密码体制的方案相比在安全性、计算效率、系统开销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Zheng在1997年第一次提出“签密”概念,它是指在一个合理的逻辑步骤中同时完成数字签名和信息加密两个步骤,而其计算量和通信成本都要低于传统的“先签名后加密”,在群体之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门限群签密方案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本文基于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针对抗合谋攻击以及对欺诈群组追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该方案在(t,n)门限群签密的基础上,受到攻击时可分辨该攻击是来自于群成员还是外部,并且可针对群成员的欺诈行为进行追查。与现有的面向群组的通信的广义门限签密方案相比,该方案能防止恶意消息的攻击,能抵抗内部欺诈和外部攻击,具有更小的通信代价和更高的安全性,方案的安全性是建立在超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上,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具备了HECC的诸多优点。
【关键词】: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除子 Jacobian HCDLP 数字签名 门限群签密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8.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12-13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13-14
- 第二章 相关知识背景14-30
- 2.1 代数基础14-16
- 2.2 超椭圆曲线16-26
- 2.2.1 超椭圆曲线16-17
- 2.2.2 除子和主除子17-19
- 2.2.3 Jacobian群及其运算19-22
- 2.2.4 Jacobian群的基数22-23
- 2.2.5 标量乘及自同态23-26
- 2.3 门限群签密26-29
- 2.3.1 签密26-28
- 2.3.2 门限群签密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基于HECC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的研究30-35
- 3.1 门限秘密共享30
- 3.2 基于Lagrange插值多项式门限方法30-31
- 3.3 基于HECC的(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31-34
- 3.3.1 初始化部分31
- 3.3.2 方案描述31-33
- 3.3.3 方案分析33-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基于HECC的门限群签密研究35-43
- 4.1 门限群签密35-36
- 4.2 基于HECC的门限群签密方案36-39
- 4.2.1 初始化阶段36-37
- 4.2.2 门限群签密生成37-38
- 4.2.3 群签密验证38-39
- 4.2.4 解签密阶段39
- 4.3 方案安全性分析39-42
- 4.3.1 方案门限性分析39-40
- 4.3.2 秘钥分配阶段的可验证性40-41
- 4.3.3 签密成员间个人签密的可验证性41
- 4.3.4 对群签密合成者的可验证性41
- 4.3.5 验证的匿名性和签密组可追查性41-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第五章 基于HECC的门限群签密的实现43-49
- 5.1 系统参数选择43
- 5.2 签密方案的设计43-47
- 5.2.1 方案描述43-45
- 5.2.2 相关流程图45-47
- 5.3 密码结构类的构成47-48
- 5.4 运行结果48
- 5.5 本章小结48-49
- 第六章 结束语49-51
- 6.1 论文工作总结49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5
- 在研期间参加科研项目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秋亮,李大兴;椭圆曲线密码体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年11期
2 段姗姗;曹珍富;陆荣幸;;基于身份的强壮门限签密方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群签密系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8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