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超材料在微带漏波天线波束扫描方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1 17:12

  本文关键词:超材料在微带漏波天线波束扫描方面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超材料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超常电磁性质的人工混合材料。微带漏波天线的一大特点是其主波束的频率扫描特性。以混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TL)为基本单元可以构造出超材料,将这种超材料应用到微带漏波天线的设计中,可以使天线的波束扫描性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近年来,将超材料应用到微带漏波天线的设计中来提升天线的性能,是一个极具现实价值的课题,在社会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应用超材料来提升微带漏波天线波束扫描方面的性能。具体的方法是先在理论上对研究思路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设计基于CRLH-TL的微带漏波天线,最后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模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论文主题的背景知识,包括文章选题背景和社会意义、超材料和微带漏波天线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软件。2.介绍超材料理论。首先根据Maxwell方程组推导出了超材料的电磁传播特性;然后介绍超材料的两种实现方法:金属谐振构造法和传输线构造法;最后介绍基于CRLH-TL的传输线构造法,并阐述了CRLH-TL的两种实现方式——交指电容、短路线电感方式和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电容、短路线电感方式。3.介绍微带漏波天线理论。首先推导微带漏波天线的辐射原理并阐述天线主波束频率扫描特性的机理;然后结合CRLH-TL理论,分析应用超材料来提升微带漏波天线波束扫描特性的理论可行性;最后使用HFSS软件,对两种基于CRLH-TL的微带漏波天线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了仿真研究。4.超材料微带漏波天线的设计与仿真。首先设计交指电容、短路线电感形式的超材料微带漏波天线,随后改进天线单元设计更小尺寸的超材料微带漏波天线;然后设计MIM电容、短路线电感形式的单边辐射微带漏波天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以实现主波束全空间扫描特性的双边辐射微带漏波天线;最后依据微带漏波天线的辐射原理,在理论上设计出可以通过控制电压来给天线加载不同电容,从而实现主波束在固定频率下扫描的超材料微带漏波天线。并用HFSS软件对这些设计进行了仿真和验证。
【关键词】:超材料 微带漏波天线 主波束扫描 混合左右手传输线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相关研究进展11-13
  • 1.2.1 超材料研究进展11-12
  • 1.2.2 微带漏波天线研究进展12-13
  • 1.3 仿真软件介绍13-14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14-15
  • 第二章 超材料理论15-32
  • 2.1 超材料的原理15-16
  • 2.2 超材料的构造方法16-23
  • 2.2.1 金属谐振构造法16-20
  • 2.2.2 传输线构造法20-23
  • 2.3 CRLH-TL理论23-31
  • 2.3.1 CRLH-TL的原理23-26
  • 2.3.2 CRLH-TL平衡状态分析26-29
  • 2.3.3 CRLH-TL的构造理论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微带漏波天线理论32-49
  • 3.1 微带漏波天线理论32-34
  • 3.1.1 微带漏波天线的辐射原理32-34
  • 3.1.2 微带漏波天线的频扫特性34
  • 3.2 CRLH-TL微带漏波天线理论34-48
  • 3.2.1 LC-CRLH-TL传输特性34-38
  • 3.2.2 CRLH-TL微带漏波天线原理38-39
  • 3.2.3 CRLH-TL微带漏波天线单元的物理实现39-48
  • 3.3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CRLH-TL微带漏波天线设计与仿真49-70
  • 4.1 交指电容、短路线电感形式微带漏波天线49-56
  • 4.1.1 传统形式微带漏波天线49-52
  • 4.1.2 改进形式微带漏波天线52-56
  • 4.2 MIM电容、短路线电感形式微带漏波天线56-63
  • 4.2.1 单边辐射微带漏波天线56-58
  • 4.2.2 双边辐射微带漏波天线58-63
  • 4.3 定频扫描型微带漏波天线63-69
  • 4.4 本章小结69-70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0-72
  • 5.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70-71
  • 5.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71-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健;徐善驾;吴柯;;一种基于左手介质的新型介质栅漏波天线的理论分析(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05期

2 姚广锋;王积勤;;微带漏波天线的快速分析与设计[J];空间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3 林洁;万国宾;万伟;周卫来;;双层介质周期漏波天线的辐射特性分析[J];现代雷达;2008年05期

4 李峰;魏亮;刘菊华;龙云亮;;中部开周期性缝隙的微带漏波天线及其在微带漏波天线小型化中的应用[J];电子工程师;2008年05期

5 郭铭承;刘菊华;龙云亮;蒋鸿雁;;一种适用于定频波束扫描微带漏波天线小型化的仿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吴瑞坤;;基于特异材料微带漏波天线辐射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11年01期

7 陈晚;傅佳辉;;一种新型复合左右手圆极化电扫漏波天线[J];微波学报;2012年S1期

8 顾长青;金属栅厚度对介质波导漏波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J];电子科学学刊;1994年01期

9 李元新,龙云亮;一种新型频率固定相控波束扫描的微带漏波天线[J];微波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菊华;郭建炎;龙云亮;;一种新型定频波束可调微带漏波天线的仿真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善驾;武新章;;任意曲线形状介质周期结构漏波天线的分析[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2 周希朗;周希晶;;无辐射介质波导泄漏波天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3 李峰;刘菊华;刘茉莉;李光明;张政;龙云亮;;一种改进微带漏波天线性能的新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刘菊华;陈文焕;陈雷;龙云亮;;中间开缝的定频波束扫描微带漏波天线[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菊华;李元新;龙云亮;;全向扫描的周期性半宽度微带漏波天线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元新;张俏梅;龙云亮;;新型波束扫描微带漏波天线的设计[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赵卫宏;胡明春;张强;;基于可调交指结构的左手传输线及其在背射到端射漏波天线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菊华;郭建炎;李峰;龙云亮;;微带漏波天线实现定频波束扫描的一种新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徐善驾;郜红;;双介质栅漏波天线的改进微扰法分析[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10 徐善驾;马哲旺;;新型圆柱介质栅毫米波全向漏波天线的改进微扰法分析[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铮;行波结构辐射机理及新型漏波天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晓昕;液晶电控扫描漏波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肖健;超材料在微带漏波天线波束扫描方面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晚;二维复合左右手圆极化电扫漏波天线阵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刘春明;基于梳状基片集成波导结构的漏波天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何曼曼;基于CRLH结构的微带漏波天线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忻媛;ETC系统左手电控扫描圆极化漏波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段剑洁;新型波束扫描漏波天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超材料在微带漏波天线波束扫描方面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84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