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钟同步的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采集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时钟同步的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采集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对于传统有线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能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实现密封、旋转环境中关键机械零部件的振动信号监测。然而,机械振动信号频率较高,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中通常采用较高的采样频率,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实现更高精度的同步采集。论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采集的基础时钟同步展开研究,在提高时钟同步的基础之上,提高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采集精度。论文主要工作如下。单跳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同步分为两个过程:时钟偏移补偿和晶振漂移补偿。传统时钟偏移补偿算法采用基于MAC层时间戳交换方式,时间戳交换中存在中断处理、编解码和字节对齐等延时,影响时钟偏移补偿精度。论文采用SFD物理层时间戳交换,避免了除无线电传输延时外其他的时间戳交换延时,提高了时钟偏移补偿精度。针对晶振漂移补偿,在得出参考节点频率恒定时普通节点相对于参考节点晶振偏移与参考节点钟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后,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晶振漂移补偿时钟同步算法(LSCS)。经过实验验证,在单跳网络中,LSCS平均时钟同步精度为3.89μs。因无线传感器节点传输范围有限,当节点范围超出单跳传输范围时,需采用多跳组网方式。针对多跳网络时钟同步,为减少节点间通信次数和避免节点重复接收同步包,选用簇树组网模式并对网络进行跳数优化。在跳数优化后,簇树网络通信次数为Mesh网络的一半,节点平均同步包接收次数为Mesh网络的八分之一。在单跳时钟同步的基础之上,采用多跳逐级时钟同步的方法实现多跳网络时钟同步。经过实验验证,在多跳模式下,LSCS每跳平均时钟同步精度为2.75μs。在时钟同步的基础之上,针对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采集中的同步触发和采样间隔控制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采用PAN协调器下发同一的初始采集时间实现网络同步触发采集,PAN协调器计算初始采集时间时,考虑了网络深度带点的命令转发延迟和终端节点命令解析处理延迟。在多跳网络模式下,采用基于路由深度的信标冲突避免机制,避免因信标冲突导致终端采集节点无法接收采集命令。采用动态修正触发采集Timer触发频率的方式实现采样间隔控制。经过同步精度验证实验中,分别进行了信号源信号和机械振动信号同步采集精度实验,信号源信号单跳同步触发精度为4.38μs,双跳同步触发精度为6.52μs;机械振动信号单跳同步触发精度为5.35μs。最后,对两节点机械振动信号采集数据进行了时频域对比,时域波形无明显相位差,频谱分布无明显差别。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时钟同步的同步采集方法能满足机械振动信号监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的同步采集要求。文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晶振漂移补偿 时钟同步 机械振动信号 同步采集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TP21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来源9
- 1.2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12-15
- 2 基于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的单跳网络时钟同步方法研究15-37
- 2.1 引言15
- 2.2 面向机械振动监测时钟同步协议总体需求15-20
- 2.2.1 基于MAC层时间戳交换时钟偏移补偿算法存在的关键问题17-19
- 2.2.2 基于线性回归晶振漂移补偿算法存在的关键问题19-20
- 2.3 基于SFD物理层时间戳交换时钟偏移补偿算法20-23
- 2.3.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本地系统时钟20-21
- 2.3.2 基于SFD时间戳交换时钟偏移补偿算法21-23
- 2.4 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晶振漂移补偿算法23-31
- 2.5 基于最小二乘法晶振漂移动态补偿时钟同步算法31-32
- 2.6 LSCS单跳网络时钟同步精度验证实验32-36
- 2.7 本章小结36-37
- 3 多跳网络时钟同步方法研究37-49
- 3.1 引言37
-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选择37-39
- 3.3 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跳数优化39-41
- 3.4 多跳网络时钟同步方法设计41-45
- 3.4.1 多跳网络逐级时钟同步方法41-44
- 3.4.2 多跳逐级时钟同步方法优点44
- 3.4.3 多跳逐级时钟同步通信次数及同步包重复度分析44-45
- 3.5 多跳网络时钟同步精度验证实验45-47
- 3.6 本章小结47-49
- 4 基于时钟同步的机械振动信号同步采集方法研究49-67
- 4.1 引言49
- 4.2 基于LSCS机械振动信号同步触发采集49-56
- 4.2.1 单跳网络机械振动信号高精度同步触发采集49-50
- 4.2.2 基于路由深度的信标冲突避免机制50-55
- 4.2.3 多跳网络机械振动信号高精度同步触发采集55-56
- 4.3 基于LSCS机械振动信号采样间隔控制56-58
- 4.4 同步采集精度验证实验58-65
- 4.4.1 信号源信号同步采集精度验证实验58-61
- 4.4.2 机械振动信号同步采集精度验证实验61-65
- 4.5 本章小结65-67
- 5 总结与展望67-69
- 5.1 本文内容总结67-68
- 5.2 后期研究工作及展望68-69
- 致谢69-71
- 参考文献71-77
- 附录77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晓懿,王瀚晟,曾烈光;一种新型通用全数字时钟匀滑技术[J];电子学报;2001年09期
2 常波,钟家骐;局部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物理时钟同步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5期
3 王娜;慕德俊;;分布式试验系统管理中的时钟同步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12期
4 朱进军;何梁;张晓光;;射频拉远模块中软件时钟锁相的实现方法[J];无线电工程;2007年04期
5 张新;李伟章;;时钟与时间同步系统及其前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09年03期
6 章涵;冯冬芹;褚健;;基于路径加权反馈的工业环网时钟同步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7 王波;吕俊伟;于振涛;;基于推后补偿的时钟同步算法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11年01期
8 金伟;李瑞民;;网络设备时钟同步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年04期
9 苏筱娟;太空中的时钟同步[J];国外科技动态;2000年08期
10 赵英,潘立登;异步环境中基于时钟精度差的时钟同步[J];计算机工程;2004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英;李杏;;基于熵优化的网络时钟调整策略[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照涛;;时钟同步在联通移动网中的应用[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允毅;胥布工;王世华;刘步春;;端对端网络时钟漂移补偿算法研究及其实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邓杰莹;;天文时钟基站高精度时间统一的设计与应用[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柏长冰;陈启美;王俊;;江苏高速公路通信网时钟问题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智能交通与机电工程卷[C];2002年
6 张鹏;王少荣;程时杰;;基于GPS的高精度同步时钟装置的研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俊;陈永洲;;MESH型时钟路由算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罗旭明;李连兴;;实现全网时钟同步的方法与意义[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袁艺;赵卫华;杨孟飞;;时钟初始同步问题的软件方法实现[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周书民;赵明;孙亚民;;基于本地时钟选择的时钟同步算法[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河北 刘慧丽;利用“宏”解决时钟同步问题[N];电子报;2009年
2 卜哲 刘述;TDMoIP:过渡技术面临挑战[N];通信产业报;2005年
3 胡昌军;PTN同步需求及相关技术[N];人民邮电;2008年
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胥永康 岳筱玲;客户机与服务器的时钟同步[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中兴通讯 高辉;IP成就移动业务承载未来[N];通信产业报;2010年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优化处 陈莉华;移动BSC与BTS的定时技术的一点调查和思考[N];通信产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康;网络精密授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5年
2 庄晓燕;分布式测试系统时钟网络结构与同步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何建平;基于一致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同步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陈健;以太分组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研究及应用[D];上海大学;2008年
5 赵英;基于异步网络环境的自适应时钟同步[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6 龚晓春;分布式微型航天器的时钟同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庞丽莉;无线网络仪器的时钟同步、定位及数据安全存储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本亮;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分布式测试系统实时性及时钟同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叶菁华;高速串行数据发送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尹汝泼;面向控制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益信;基于Ethernet POWERLINK的分布式时钟同步研究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曹智敏;嵌入式音频网络同步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马v浽
本文编号:386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8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