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混沌激光产生物理真随机数的系统设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7-05-24 18:32

  本文关键词:基于混沌激光产生物理真随机数的系统设计与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机数在信息安全和计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安全领域,随机数可用于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以及身份认证等众多安全技术中,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随机数也可用于解决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学和金融业等领域的数值采样计算问题。传统的一些生成随机数的方法中,使用计算机生成的快速随机数序列,因通过确定的算法生成而不具有完全随机性;现有基于热噪声、振荡器采样和混沌电路等物理熵源生成的真随机数,受电子器件带宽的限制无法适应现代高速通信的安全需要。利用在外部扰动下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混沌熵源,可以产生速率为Gbit/s量级的高速真随机数,在高速信息安全应用中显示出潜在的优势,获得了相关领域学者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为了获得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物理真随机数,本文利用混沌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真随机数发生器的物理熵源,实验研究了一种速率达到640Gbit/s的物理真随机数发生器,理论研究了光反馈强度对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混沌熵源生成的随机数序列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一种基于带宽增强混沌激光熵源产生高速真随机数的方案。利用基于单主激光器的双路光注入到副激光器所输出的混沌激光作为真随机数发生器的物理熵源,输出光经过光电转换后分为两路,一路电信号经过8位ADC转换为二进制码序列,另一路延迟后经过8位ADC转换,然后进行位反转处理生成二进制码序列,最终对两路随机码序列进行异或处理,最终获得了速率为640Gbit/s的8位二元码随机序列。经验证该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随机序列能够通过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2的全部测试项。本文对该系统的熵源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后续处理部分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路光注入的混沌熵源所产生的混沌信号的带宽要高于基于单路光注入的混沌熵源所产生的混沌信号的带宽,同时前者能更好的隐藏外腔反馈延时特征,且在正的频率失谐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好;位反转异或处理能在保持8位二进制码位数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随机序列分布的均匀性,最终产生高质量高速率的真随机数。(2)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在合适的反馈强度下将呈现混沌态,其输出的激光混沌信号可作为物理熵源获取物理随机数序列。本文着重研究了外腔反馈强度对最后获取的二元码序列的随机性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反馈强度的增加,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混沌信号的延时时间特征峰值呈现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过程,而对应的排列熵特征值呈现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过程,即存在一个优化的反馈强度可使输出的混沌信号的延时特征得到有效抑制且复杂度高。利用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2对基于不同反馈强度下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混沌信号所产生的二元码序列的随机性进行了相关测试,并讨论了反馈强度的大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混沌 半导体激光器 真随机数发生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15.5;TN91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9
  • 1.2 随机数及随机数发生器的分类9-10
  • 1.3 随机数的特征及测试标准10-13
  • 1.3.1 衡量随机序列的主要指标10-12
  • 1.3.2 常见随机数测试标准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4.1 电子技术实现的真随机数发生器13-14
  • 1.4.2 光电子技术实现的真随机数发生器14-16
  • 1.5 小结16-17
  • 第2章 基于混沌激光产生物理真随机数的设计框架17-23
  • 2.1 混沌理论基础17-18
  • 2.2 混沌激光信号的产生18-19
  • 2.3 混沌序列的提取19-21
  • 2.3.1 采样20
  • 2.3.2 XOR异或处理20-21
  • 2.3.3 m-LSBs方法21
  • 2.4 小结21-23
  • 第3章 基于带宽增强混沌半导体激光器产生640Gbit/s的随机数23-33
  • 3.1 引言23
  • 3.2 实验装置图23-25
  • 3.3 结果与讨论25-31
  • 3.3.1 混沌熵源特性25-28
  • 3.3.2 随机数发生器及随机数的产生28-31
  • 3.4 总结31-33
  • 第4章 反馈强度对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混沌熵源生成的随机数序列性能的影响33-41
  • 4.1 引言33-34
  • 4.2 系统结构34
  • 4.3 理论模型34-35
  • 4.4 结果与讨论35-39
  • 4.5 结论39-41
  • 第五章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51
  • 在读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微型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0年01期

2 ;采用蓝色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盘[J];光机电信息;2000年01期

3 刘凤英,王艳辉,李桂琴;半导体激光器发展概论[J];物理与工程;2000年06期

4 完颜圣;半导体激光器商品的未来发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6期

5 郭明秀,俞晓梅;硅基蓝光半导体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9期

6 ;美开发军民两用半导体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11期

7 江涛;量子阱结构红外半导体激光器[J];红外;2000年07期

8 ;半导体激光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2期

9 金友;日趋成熟的数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J];光机电信息;2001年01期

10 左慧莉,王林斗;带有保护功能的半导体激光器稳流源[J];仪表技术;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德;;半导体激光器的进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陈良惠;;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的新进展(报告内容摘要)[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玉驰;王晓勇;李刚;王军民;张天才;;自由运转半导体激光器边模间的强度起伏关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雷志锋;黄云;杨少华;;半导体激光器的可靠性筛选和寿命评价[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5 徐强;;半导体激光器的矢量光场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肖树妹;梅海平;黄宏华;饶瑞中;;半导体激光器电流频率调制率的测量[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胡静芳;陈斌;陆道理;詹敦平;;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近红外农产品品质专用检测仪的设计[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贤炳;梁元涛;李蔚;杨名;丁勇;杨宁;徐国伟;龙熙平;杨铸;;直接调制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9 陈炳林;张河;孙全意;;微型大电流窄脉宽半导体激光器电源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许文海;王艳;林龙涛;;半导体激光器环境温度控制仪的研究[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半导体激光器应用市场广阔[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正 子;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问世[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晶;朗讯贝尔实验室推出新款半导体激光器[N];通信产业报;2002年

4 周硕;日亚化学推出488nm波长半导体激光器[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5 ;高性能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N];人民邮电;2002年

6 记者 齐芳邋通讯员 刘力;我国氮化镓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惠州市中科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玉璋;光存储技术升级考验元器件配套能力[N];中国电子报;2005年

8 刘晶;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问世[N];中国电子报;2002年

9 邵珍珍 本报记者 张显峰;蓝光半导体激光器让300张光盘变1张[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兆军;我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刺破”国外技术壁垒[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林林;基于重构等效啁啾技术的1.3μm DFB半导体激光器及其阵列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邓军;半导体激光器驱动模式与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郜峰利;半导体激光器低频电噪声的特性及其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冯列峰;半导体激光器光电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李再金;半导体激光器腔面光学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常国龙;半导体激光器辐射效应及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范贤光;脉冲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电—光—热特性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程东明;无铝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及其组装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曹军胜;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列阵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徐强;半导体激光器光束传输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忠阳;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钝化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元元;互注入半导体激光器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康健斌;脉冲式半导体激光器驱动源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少华;半导体激光器特性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研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5 张毅;半导体激光器光混沌和同步的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雅t

本文编号:391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91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