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VLC系统中信道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MIMO-VLC系统中信道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光LED具有亮度高、功耗低、可靠性好和寿命长等优点,其在商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21世纪,“绿色照明”和“绿色通信”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室内可见光通信(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技术由于其照明和通信的双重功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白光LED的调制带宽较低,限制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为了获得吉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研究者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引入室内VLC系统,提出多输入多输出室内可见光通信(MIMO-VLC)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室内VLC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了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基本原理,为了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将MIMO技术引入到VLC系统中构成MIMO-VLC系统,介绍了成像MIMO-VLC和非成像MIMO-VLC的基本原理。接着,基于MIMO-VLC技术,研究了整个房间接收平面上的光照度和光功率分布。然后,重点研究了MIMO-VLC的信道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MIMO-VLC系统脉冲响应分析与仿真。在深入研究了多种VLC脉冲响应算法,考虑算法复杂度和精确性的基础上,选用Carruthers提出的基于定点的非迭代脉冲响应算法对MIMO-VLC系统的脉冲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位于室内不同相对位置的LED阵列和探测器阵列的多径干扰情况;2.MIMO-VLC系统LED阵列布局优化研究。以VLC脉冲响应算法为基础,研究了在100Mbps数据传输速率下不同LED阵列配置的多径干扰分量的均值和方差,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MIMO-VLC系统通信和照明的双重功能,研究了不同LED阵列配置下系统的光功率和光照度分布,得出一种优化布局;3.研究了MIMO-VLC系统中,当LED阵列与探测器阵列位于对称位置时信道矩阵的秩的特性。分析表明,当LED阵列与探测器阵列位置对称时,信道矩阵仍然是满秩的;4.研究了信道矩阵的秩与接收机视场角(FOV:Field Of View)的关系。最后,总结论文工作,并展望下一阶段的工作。本文在深入研究MIMO-VLC系统的基础上,着眼于MIMO-VLC信道特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室内MIMO-VLC系统的布局优化问题,对MIMO-VLC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所得结论可以为MIMO-VLC系统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室内可见光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特性 脉冲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符号对照表12-14
- 缩略语对照表14-17
- 第一章 绪论17-2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7-18
- 1.2 发展与现状18-20
- 1.3 论文工作及创新点20-23
- 第二章 室内MIMO-VLC技术概述23-47
- 2.1 室内VLC技术概述23-38
- 2.1.1 室内VLC系统发射端23-29
- 2.1.2 室内VLC信道模型29-34
- 2.1.3 室内VLC接收端34-36
- 2.1.4 室内VLC的不足和关键技术36-38
- 2.2 MIMO-VLC原理概述38-45
- 2.2.1 非成像MIMO-VLC系统38-40
- 2.2.2 成像MIMO-VLC系统40-42
- 2.2.3 MIMO-VLC系统光照度分布42-44
- 2.2.4 MIMO-VLC系统光功率分布44-45
- 2.3 本章小结45-47
- 第三章 MIMO-VLC系统信道特性研究47-79
- 3.1 MIMO-VLC脉冲响应分析47-72
- 3.1.1 建立信道模型48-49
- 3.1.2 计算脉冲响应49-50
- 3.1.3 仿真结果及分析50-72
- 3.2 MIMO-VLC收发位置对称与信道矩阵的秩72-75
- 3.3 FOV与矩阵的秩75-77
- 3.4 本章小结77-79
- 第四章 室内MIMO-VLC系统LED阵列布局优化79-93
- 4.1 室内MIMO-VLC系统LED阵列布局优化仿真环境79-82
- 4.2 室内MIMO-VLC系统多径干扰分析82-85
- 4.3 室内MIMO-VLC系统LED阵列布局优化光功率和光照度分析85-91
- 4.4 本章小结91-9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93-95
- 参考文献95-99
- 致谢99-101
- 作者简介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友;用最长序列测量扬声器的脉冲响应[J];应用声学;1993年01期
2 叶迪摥;;具有正弦平方脉冲响应的网络合成[J];移动通信;1972年04期
3 GRAYS.BROWN ,方振;粗糙地面平均脉冲响应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0年12期
4 顾凡及,孙复川,秦诒纯;瞳孔光脉冲响应动态方程的参数估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5 韩光文;;多变量线性随机系统脉冲响应阵的典范实现[J];自动化学报;1983年04期
6 黄章树;;由脉冲响应曲线求传递函数的程序实现[J];自动化仪表;1986年07期
7 张润宇;曹计昌;;辨识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一种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87年02期
8 包紫薇;沙浩然;;伪随机噪声法测量室内声脉冲响应[J];电声技术;1990年01期
9 张运祥;杨宝清;李亚荣;李平;;用脉冲响应曲线标定振子阻尼率的方法[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10 张运祥,杨宝清,李亚荣,李平;用脉冲响应曲线标定振子阻尼率(ξ值)的方法[J];铁道学报;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跃英;冯善勇;盛胜我;;旋转双传声器测量室内方向性脉冲响应的研究[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杜栓平;汪晴;杨华;李然威;宫先仪;;浅海声信道脉冲响应的时空特性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3 彭健新;;声源特性对室内脉冲响应测量的影响[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盛胜我;赵跃英;莫方朔;;厅堂脉冲响应测量中数字化声源信号的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5 黄明;耿中元;;我国城镇化与城镇就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郭天葵;;双耳房间脉冲响应的仿真研究[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叶阿忠;王佳炜;陈敏讷;吴相波;;影响中美贸易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花;运用m序列测量房间脉冲响应的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立婷;房地产限购政策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洪春波;MIMO-VLC系统中信道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志志;中国经济波动与政策冲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美燕;铁矿石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MIMO-VLC系统中信道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2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