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一种数字传输电台的个体识别方法

发布时间:2017-06-07 11:01

  本文关键词:一种数字传输电台的个体识别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信电台的个体识别技术是通信对抗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由于电台内部元器件的差异会引起发射的通信信号存在细微差异,个体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提取这些能够表征通信源身份的个体特征信息,来识别信号的来源归属电台,进而实现对敌方目标的精确打击。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台个体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电台实际信号表示方式。针对在实际通信中广泛应用的多模式数字传输电台,分析了其在不同调制方式情况下个体特征存在的变化差异。针对现有个体识别算法在调制方式发生改变时无法提取到稳定个体特征的情况,首次将调制方式识别引入到个体识别领域:提出了针对发射不同调制方式信号的电台,从频域和时域提取不同的特征信息,较好地解决了电台多模式工作下的识别问题。当待识别的电台工作在QAM等通过时域幅值信息携带消息的调制方式下,本文提取电台在频域所表征出的瞬时个体特征。首先采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法将信号分解成只含有单一频率分量经验模态函数(IMFs)并求其矩阵的奇异值重心,同时对分解得到的IMFs进行Hilbert变化得到信号的瞬时频率并求其分形维数特征。通过上述两个频域瞬时特征,能够对不同电台实现分类识别。对比现有的频域谱对称算法、瞬时频率算法,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其特征计算精度低、分类界限不明显等问题,使得分类效果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有了明显提高。当待识别的电台工作在FSK、MSK等通过频域信息携带消息的调制方式下,本文提取信号在时域所表征出的个体特征。首先利用正交分量重构法计算时域信号包络,随后引入峭度指标和裕度指标,量化描述时域信号包络的变化情况。通过和现有的时域高阶个体特征对比,该方法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并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提取到的特征分类界限更加明显。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对本文方法提取的个体特征进行了识别分类,仿真及实测结果验证了本文特征提取方法及分类器的设计能够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满足了项目的指标要求。
【关键词】:个体特征 瞬时频率 时域包络 分类器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对照表10-11
  • 缩略语对照表11-14
  • 第一章 绪论14-18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16-18
  • 第二章 个体特征成因和相关理论18-28
  • 2.1 信号源个体特征成因18-22
  • 2.1.1 个体特征概述18-19
  • 2.1.2 暂态特征成因19-20
  • 2.1.3 稳态特征成因20-21
  • 2.1.4 电子噪声特性21-22
  • 2.2 实际电台信号的表示22-23
  • 2.3 数字传输电台简介23-24
  • 2.3.1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3-24
  • 2.3.2 数字电台常用调制方式24
  • 2.4 调制方式对电台个体特征的影响24-26
  • 2.5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数字传输电台频域特征提取28-44
  • 3.1 解析信号理论28-29
  • 3.2 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29-33
  • 3.2.1 本征模态函数29-30
  • 3.2.2 经验模态分解30-31
  • 3.2.3 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31-33
  • 3.3 基于Hilbert变化的瞬时频率33-35
  • 3.3.1 相位求导法34
  • 3.3.2 基于Hilbert变化的瞬时频率34-35
  • 3.4 个体特征的量化描述35-37
  • 3.4.1 IMFs的奇异值重心35-36
  • 3.4.2 瞬时频率的分形维数36-37
  • 3.5 特征提取结果分析37-42
  • 3.5.1 谱对称算法对比分析37-39
  • 3.5.2 瞬时频率特征对比分析39-40
  • 3.5.3 本文算法频域特征提取结果40-42
  • 3.6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数字传输电台时域特征提取44-52
  • 4.1 包络提取方法44-47
  • 4.1.1 基于定义的极值法44
  • 4.1.2 Hilbert变换法44-45
  • 4.1.3 基于正交分量重构的包络提取方法45-47
  • 4.2 时域包络特征的量化描述47
  • 4.3 特征提取结果分析47-50
  • 4.3.1 R-J特征对比分析47-49
  • 4.3.2 本文算法时域特征提取结果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分类器和实验结果52-58
  • 5.1 分类器选择52-55
  • 5.1.1 机器学习理论52
  • 5.1.2 最近邻分类器52-53
  • 5.1.3 神经网络分类器53
  • 5.1.4 支持向量机53-55
  • 5.2 识别结果统计分析55-56
  • 5.3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作者简介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朋;颜面、视网膜、虹彩、耳的个体识别[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刘洋;张惠芹;李楷;张博;;利用股骨进行个体识别研究进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闫磊;张惠芹;;牙齿个体识别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陈晟;姜秋喜;潘继飞;;基于脉间指纹特征的雷达个体识别可行性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2年03期

5 徐书华;黄本雄;徐丽娜;;基于SIB/PCA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6 汤博;许士敏;闻年成;;通信电台个体识别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4期

7 陆满君;詹毅;司锡才;杨小牛;;通信辐射源瞬态特征提取和个体识别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哈章;刘湘德;蔡强;王磊;;基于EMD时频重构特征的航管应答器个体识别[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2年03期

9 高树辉;浅谈线粒体DNA分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高一龙;温海;宋珍华;吴德华;马大君;秦海斌;;应用AB基因分析仪构建犬个体识别荧光标记检测方法[J];分析仪器;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红;骆振兴;楼才义;;基于调频指数特征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力;赵媛霞;赵玉东;;人字点骨的观察研究及其应用于个体识别初探[A];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刘力;任嘉诚;徐华;王晓;;咬痕个体识别的综合性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周盛斌;张飚;荣玉山;俞先海;;中国汉族人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张立岩;赵魏;王联忠;;法医活体检验中的个体识别问题[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孙洋;;一种应予重视的特殊分泌型——矛盾分泌型[A];首届中国法医物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3年

7 原宝龙;王翠花;王丽红;;阳泉地区汉族人群G1m(3)因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刘健;姜成涛;赵兴春;;中国人群D16S539、D75820、D13S317三个STR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的调查研究[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国实施牛肉履历追踪制度[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记者董映璧;个体识别系统让坏人现形[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李刚;30多亿雷管配发“身份证”[N];人民公安报;2006年

4 记者 李斌;成都公安科技强警铸精兵[N];成都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满君;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与参数估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唐智灵;通信辐射源非线性个体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跨个体脑—机接口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陈扬;一种数字传输电台的个体识别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建明;基于参数和转换域的辐射源个体识别[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徐宝福;根据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个体识别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郭明;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第12胸椎性别判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6 秦王民;3D技术在人牙咬痕个体识别的法医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顾佳音;东北虎雪地足迹个体识别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周文罕;基于ZigBee的奶牛个体识别与定位系统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辉;基于粪便分子生物学的马鹿个体识别、亲缘关系分析及家域确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郝金萍;线粒体DNA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一种数字传输电台的个体识别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28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