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间分段随机移频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及其应用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脉间分段随机移频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及其应用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确保重要目标的信息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脉间分段随机移频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扰技术,该技术可在距离向产生若干条似噪干扰条带,脉间分段数决定条带的个数,移频量决定条带的位置和宽度,克服固定移频干扰无法掩护分布式目标的缺点,实现随机移频干扰条带单一的突破,且移频量的随机变化使得SAR无法找出移频规律,难以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针对干扰技术的特点,建立了具体的应用模型,给出该技术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作者单位】: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96669部队;
【关键词】: 雷达工程 随机移频 分段 合成孔径雷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01472;61132008)
【分类号】:TN974
【正文快照】: 0引言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已成为情报侦察的重要手段,探索有效的SAR干扰技术是当前雷达对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3]。目前,常用的SAR干扰技术包括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4],而欺骗性干扰技术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基于电磁散射计算的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一戎,胡东辉;一种新的合成孔径雷达压制干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11期
2 黄洪旭;周一宇;;干扰合成孔径雷达的时延脉间抖动转发干扰模式研究[J];兵工学报;2012年09期
3 Yun-xing YANG;Hui-chang ZHAO;Cui DI;;Analysis of equivalent antenna based on FDTD method[J];Defence Technology;2014年03期
4 沈爱国;姜秋喜;;基于复卷积的超宽带SAR干扰技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刘永才;王伟;潘小义;代大海;;基于延迟-移频的SAR有源欺骗干扰有效区域研究[J];雷达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守保;罗强;闫常浩;童创明;;对线性调频雷达的矩形波冲击序列卷积干扰[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1年06期
2 唐波;郭琨毅;王建萍;;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有源欺骗干扰[J];电子学报;2007年06期
3 朱良;曹鹏;禹卫东;;基于移频干扰的成像算法抗干扰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11年S1期
4 唐波;王卫延;;有源干扰的能量在SAR图像中分布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4期
5 唐波;王卫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0期
6 张煜;杨绍全;;对线性调频雷达的卷积干扰技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6期
7 李林琳;李景文;;基于RD和CS算法的SAR噪声干扰效果评估与对比[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2期
8 沈阳;李修和;陈永光;;一种新的压制性干扰技战术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5期
9 陈思伟;王雪松;刘阳;代大海;邢世其;;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余弦调相转发干扰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8期
10 黄洪旭;周一宇;;干扰合成孔径雷达的时延脉间抖动转发干扰模式研究[J];兵工学报;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2 刘忠;基于DRFM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干扰新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李伟;分布式星载SAR干扰与抗干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吴晓芳;SAR-GMTI运动调制干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煜;对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朱燕;SAR-GMTI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于春锐;合成孔径雷达有源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黄琅,
本文编号:434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3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