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MIMO-OFDM系统数字预失真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宽带MIMO-OFDM系统数字预失真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适用于多输入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发射机的宽带数字预失真关键技术。针对现有宽带无线MIMO-OFDM数字预失真技术面临的关键难点问题与挑战,重点研究了两类MIMO数字预失真实现方法:补偿串扰(Crosstalk)型MIMO系统数字预失真方法,以及补偿IQ不平衡(IQ Imbalance)型MIMO系统数字预失真方法。首先,论文总结了现有MIMO数字预失真技术的发展演进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典型的MIMO-OFDM系统发射机架构,介绍了功放非线性模型及模型辨识结构等关键技术,给出衡量MIMO数字预失真方法性能的评价指标;随后,重点分析了MIMO系统预失真技术面临的两种主要干扰效应:串扰效应和IQ不平衡效应,着重分析了这两种干扰效应产生的原因、描述模型及其对MIMO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评价了现有的几种典型MIMO系统预失真方法,对其各自技术的优缺点和性能指标,如带外功率谱密度(PSD)、误差矢量幅度(EVM)和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以此为基础,本文针对现有MIMO数字预失真方法大多仅补偿串扰效应而未考虑IQ不平衡效应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带IQ补偿器的交叉式数字预失真(Crossover Digital Predistorter,CO-DPD)改进方法,通过在CO-DPD方法的反馈链路上增加IQ补偿器,可对由正交解调器所引起的IQ不平衡加以补偿;同时,该交叉结构还能有效抑制功放输入的串扰效应。给出了该方法详尽的信号处理流程和算法步骤,并从功率谱密度、邻近信道功率比、误差矢量幅度、归一化均方误差等方面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2?2的MIMO-OFDM系统发射端预失真器中,若存在3%的幅度不平衡、3相位不平衡及-20dB串扰,相较于传统CO-DPD预失真技术,该改进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带外频谱的再生,将信号的EVM降低10dB,将信号的NMSE降低15dB,达到同时补偿IQ不平衡和串扰效应的目的。进一步,针对现有的MIMO数字预失真技术大多采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算法提取预失真系数所导致的高计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补偿串扰和IQ不平衡的自适应MIMO预失真方法。该方法在预失真器之后增加一个串扰预消除模块,同时在反馈链路上增加一个IQ不平衡补偿器,利用自适应学习算法估计串扰系数和预失真器系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CTC-DPD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同时高效抑制串扰和IQ不平衡效应,提高MIMO系统预失真器的抗干扰能力;而且,由于采用了自适应的学习算法,可获得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利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MIMO 数字预失真 功率放大器 串扰 IQ不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符号对照表12-13
- 缩略语对照表13-17
- 第一章 绪论17-27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7-20
- 1.2 MIMO预失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20-24
- 1.3 本文创新点及篇章结构24-27
- 第二章 MIMO系统预失真模型及其理论基础27-53
- 2.1 MIMO系统预失真模型27-36
- 2.1.1 MIMO系统预失真模型27-28
- 2.1.2 功放非线性模型28-31
- 2.1.3 模型辨识学习结构31-32
- 2.1.4 技术指标32-36
- 2.2 MIMO系统预失真器存在的主要干扰效应36-43
- 2.2.1 串扰效应36-41
- 2.2.2 IQ不平衡效应41-43
- 2.3 现有的MIMO系统预失真方法43-52
- 2.3.1 交叉数字预失真CO-DPD43-45
- 2.3.2 串扰消除数字预失真CTC-DPD45-47
- 2.3.3 交叉神经网络预失真CO-NNPD47-49
- 2.3.4 MIMO-PD方法49-52
- 2.4 本章小结52-53
- 第三章 带IQ补偿器的CO-DPD预失真模型改进方法53-69
- 3.1 现有补偿串扰型MIMO预失真方法对比53-60
- 3.1.1 现有MIMO预失真方法的对比53-54
- 3.1.2 仿真验证与分析54-60
- 3.2 带IQ补偿器的CO-DPD改进方法60-68
- 3.2.1 新提出方法的描述60-63
- 3.2.2 算法仿真与分析63-68
- 3.3 本章小结68-69
- 第四章 联合补偿串扰和IQ不平衡的自适应预失真方法69-83
- 4.1 自适应辨识算法69-70
- 4.2 联合补偿串扰和IQ不平衡的自适应新方法70-75
- 4.2.1 新方法的原理71-73
- 4.2.2 新方法的详细步骤73-75
- 4.3 算法仿真与分析75-82
- 4.4 本章小结82-8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3-87
- 5.1 全文工作总结83-84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84-87
- 参考文献87-93
- 致谢93-95
- 作者简介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宝文;韩军;;基于幂级数多项式的基带预失真技术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年05期
2 毛云祥;张进;;基于凸优化的记忆多项式预失真技术[J];计算机仿真;2013年08期
3 邱炜;刘玉鹏;张磊磊;;一种单入双出式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9期
4 王炬;利用预失真技术降低功放的非线性[J];无线电工程;2005年04期
5 邱炜;徐以涛;任国春;钟志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0期
6 高敏;;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1期
7 邱炜;钟志明;任国春;徐以涛;;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研究[J];电子质量;2008年10期
8 孙胜雷;张玉兴;;包络前馈预失真技术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9 丛志鹏;吴保中;李平辉;;多二极管并联预失真技术研究与仿真[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1期
10 夏亚峰;殷新社;;星载输入多工器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福洪;黄勇;吴铭宇;;基于数字预失真技术的功放性能改善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波;无线通信中射频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毛文杰;基于预失真技术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O@秀杰;记忆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凯亚;记忆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于翠屏;宽带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高;射频功放基带数字预失真技术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安亚娟;宽带MIMO-OFDM系统数字预失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解琦;基带预失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金中悦;有记忆预失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俊坊;射频功放预失真技术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许鹏鹏;宽带通信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7 张菲;高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佳涛;射频功放的数字基带预失真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梁伦敏;放大器预失真技术分析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新;运用预失真技术提高收发器通信质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宽带MIMO-OFDM系统数字预失真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5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