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抑制的多极化SAR海冰图像分割
本文关键词:噪声抑制的多极化SAR海冰图像分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海冰图像分割对全球气候研究和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区域的马尔可夫随机场(MRF)多极化SAR分割方法,由于受相干斑噪声影响,其区域划分不尽合理,不能有效完成分割。因此,提出一种噪声抑制的多极化SAR海冰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在极化总功率图上引入降低噪声的滤波算法,合理划分初始区域,其次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度,从而实现多极化SAR海冰图像的准确分割。以RADARSAT-2和SIR-C获得的全极化海冰图像为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和其他较先进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优势明显,既能高效保持图像连通性,又能增强图像的细节信息,具有更高的分割精度。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冰 多极化SAR Markov随机场 噪声抑制 区域差异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371154,41076120,61271381) 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航空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编号:201301P4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编号:2012HGCX0001)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夏梦琴,杨学志,董张玉,郑鑫,李国强.2015.噪声抑制的多极化SAR海冰图像分割.遥感学报,19(5):856-863Xia M Q,Yang X Z,Dong Z Y,Zheng X and Li G Q.2015.Segmentation of polarimetric SAR sea ice image withnoise suppression.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9(5):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光;王俊;毛士艺;;一种基于差异度的极化SAR图像迭代分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叶涛;王迎迎;曾又枝;;基于面向对象的高分遥感景观格局提取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2014年04期
2 王日胜;袁湛;夏明卓;李岩;胡兵;;基于U分布的PolSAR图像无监督MAP分类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5年04期
3 吴婉澜;王海江;皮亦鸣;;基于子孔径分析的极化散射机理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光;极化SAR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张腊梅;极化SAR图像人造目标特征提取与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斌;基于MRF的SAR图像分类与变化检测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桢;基于极化信息的SAR地物分类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贺峥嵘;极化SAR影像特征分析与地物目标分类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袁磊;极化SAR图像增强与分类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光辉;极化SAR相干斑抑制及效果评估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丛润民;极化SAR图像变化检测算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亮;李春升;;无需先验信息的水平集SAR图像分割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宋晓峰;王爽;刘芳;;基于区域MRF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的SAR图像分割[J];电子学报;2010年12期
3 许新征;丁世飞;史忠植;贾伟宽;;图像分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J];电子学报;2010年S1期
4 徐振华;黄建国;张群飞;;基于EM算法的极大似然分布式量化估计融合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4期
5 朱峰;罗立民;宋余庆;陈健美;左欣;;基于自适应空间邻域信息高斯混合模型的图像分割[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11期
6 张林;朱兆达;;基于全局Maxflow邻域生长算法的SAR图像目标分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向日华,王润生;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距离图像分割算法[J];软件学报;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色灾害——海冰[J];甘肃科技纵横;2002年06期
2 德;;测量海冰厚度新技术[J];科技信息;1987年09期
3 郭凤莲,赵仁宇,王维滨;无源微波遥感技术在海冰测厚中的应用研究[J];遥感学报;2000年02期
4 龚家龙;;海冰卫星实况图像开始电视试播[J];遥感信息;1988年02期
5 蒋维东;作为随机振动的海冰变化模型[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6 郑新江;赵长海;;卫星遥感技术在海冰减灾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1991年03期
7 刘锡安,谭世祥;辽东湾海冰样区数学模型的建立[J];仪器仪表学报;1990年04期
8 金亚秋,张俊荣,赵仁宇;海冰微波辐射的数值模式和遥感实验测量[J];环境遥感;1992年01期
9 郑新江,邱康睦,陆风;定量计算渤海海冰参数的遥感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1998年03期
10 ;北冰洋海冰面积可能创最小纪录9月中到下旬会缩到最小值[J];科技传播;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井学;李鑫;席颖;李丙瑞;;雷达技术在极地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皓微;庞永杰;;海冰的危害及其淡化利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帮兵;孙波;田钢;郭井学;张向培;;三维雷达方法探测北极夏季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井学;孙波;;电磁感应方法在波西尼亚湾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刚;季顺迎;吕和祥;岳前进;;海冰的广义双剪粘弹塑性本构模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辉碇;;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翟梦茜;;渤海海冰距离侯平均时间序列构建与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凯;;基于机载多传感器系统的海冰航空遥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杨;海冰预警:科技大显身手[N];经济日报;2010年
2 记者 闫平;海冰淡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丁雷;海冰——变害为利正当时[N];大连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大庆;我首创利用海冰水灌溉农田[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行走”海冰上[N];科技日报;2010年
6 王海;海冰:白色灾害还是白色资源[N];中国船舶报;2004年
7 海科;白色灾害——海冰[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董洪亮;海冰融化可灌田[N];人民日报;2005年
9 唐少曼;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海冰监测预报[N];中国海洋报;2009年
10 记者 吴越;我国渤海海冰近期发展迅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刚;夏季北冰洋海冰融化过程中能量分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蕊;北极夏季海冰表面融池形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红栋;渤海海冰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张升学;海冰输运技术及离心脱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曲俊生;海冰数值模拟预报及工程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程一轩;北极夏季风对海冰运动贡献的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概;海冰热力学系统解的稳定性及其最优化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于波;辽东湾海冰多极化SAR影像解译分析与分类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高晓冲;海冰离心脱盐分离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余勇;卫星遥感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噪声抑制的多极化SAR海冰图像分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5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