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高速前馈均衡器的设计及数字锁相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7 10:01

  本文关键词: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高速前馈均衡器的设计及数字锁相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通信系统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高速、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数据通信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高速前馈均衡器的设计,采用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工作速率为6.25Gb/s的3抽头,T/2间隔的FIR前馈均衡器。为了拓展带宽,设计中采用源极电容衰减电路作为延时单元,并采用延时锁定环和负载校准技术,以降低工艺角变化对均衡器性能的影响。该前馈均衡器已经流片并进行了测试,包括焊盘在内的芯片面积为0.67×0.74 mm2。测试结果显示对于经过18、24以及30英寸PCB信道,码间干扰严重的6.25Gb/s伪随机序列信号,均衡后眼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表明本文设计的前馈均衡器能够减小码间干扰,改善信号眼图。本文还研究了应用于高速以太网的全数字锁相环的设计。该数字锁相环采用半定制和全定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能够为40GE和100GE的物理编码子层提供变速箱所需的644.5MHz的时钟。本文首先通过建立数字控制振荡器和鉴相器的行为级模型,快速地仿真验证了全数字锁相环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采用0.18μm CMOS工艺完成了全数字锁相环的版图设计并已提交流片,芯片的版图面积为0.44×0.44mm2,其中核心面积为0.04mm2。后仿真结果表明,全数字锁相环的捕获范围为476.7~962.4 MHz,在644.5MHz处的峰峰抖动小于60ps,RMS抖动小于8.31ps,在1.8V的电源电压下,消耗功耗9.2mW,满足设计指标。在当前通信系统带宽不断增加的趋势下,本文设计的前馈均衡器对于高速串行链路接收机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所研究和设计的全数字锁相环对于40GE和100GE物理编码子层的ASIC实现同样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前馈均衡器 全数字锁相环 延时锁定环 负载校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715;TN91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背景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14-16
  • 第2章 高速串行数据通信16-22
  • 2.1 信道的非理想特性16-17
  • 2.1.1 趋肤效应16
  • 2.1.2 介质损耗16
  • 2.1.3 反射16-17
  • 2.1.4 串扰17
  • 2.1.5 噪声17
  • 2.2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频谱特性17-18
  • 2.3 码间干扰18-19
  • 2.4 均衡原理19-20
  • 2.5 均衡器分类20-21
  • 2.5.1 发送端均衡20
  • 2.5.2 接收端均衡20-21
  • 2.6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全数字锁相环22-32
  • 3.1 全数字锁相环概述22-24
  • 3.1.1 全数字锁相环的结构22-23
  • 3.1.2 全数字锁相环与电荷泵型锁相环的比较23
  • 3.1.3 全数字锁相环的主要性能参数23-24
  • 3.2 全数字锁相环中的噪声24-27
  • 3.2.1 器件噪声24-26
  • 3.2.2 电源噪声26
  • 3.2.3 衬底噪声26-27
  • 3.3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时域模型27-30
  • 3.3.1 非累积性抖动27-28
  • 3.3.2 累积性抖动28-30
  • 3.4 本章小结30-32
  • 第4章 前馈均衡器的设计与实现32-46
  • 4.1 前馈均衡器设计32-35
  • 4.1.1 延时线32-34
  • 4.1.2 乘法加法器34-35
  • 4.2 抗工艺角变化的延时线设计35-38
  • 4.2.1 延时锁定环35-36
  • 4.2.2 负载校准36-38
  • 4.3 版图设计与后仿真38-41
  • 4.3.1 前馈均衡器版图设计要点38
  • 4.3.2 版图设计与后仿真38-41
  • 4.4 芯片测试41-44
  • 4.4.1 功耗测试42
  • 4.4.2 延时测试42-43
  • 4.4.3 眼图测试43-44
  • 4.5 本章小结44-46
  • 第5章 全数字锁相环的设计与实现46-62
  • 5.1 全数字锁相环设计46-56
  • 5.1.1 方案与指标46-47
  • 5.1.2 设计流程47-48
  • 5.1.3 数字控制振荡器设计48-50
  • 5.1.4 鉴相器设计50
  • 5.1.5 分频器设计50-51
  • 5.1.6 鉴频鉴相控制器设计51-54
  • 5.1.7 鉴相过程的稳定性分析54-55
  • 5.1.8 全数字锁相环功能验证55-56
  • 5.2 版图设计与后仿56-60
  • 5.2.1 全数字锁相环版图设计要点56-57
  • 5.2.2 版图设计57
  • 5.2.3 后仿真57-60
  • 5.3 测试方案60
  • 5.4 本章小结60-6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致谢64-66
  • 参考文献66-68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小的核磁共振设备 采用CMOS工艺使体积缩小为1/40,重量减轻为1/60[J];电子设计应用;2008年05期

2 李波;吕坚;蒋亚东;;一种基于0.5μmCMOS工艺的补偿型电流控制振荡器设计[J];电子器件;2009年01期

3 陈裕权;;采用CMOS工艺的24GHz全集成功放[J];半导体信息;2006年01期

4 徐静萍;;基于CMOS工艺的高精度过温保护电路的设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刘奎伟,韩郑生,钱鹤,陈则瑞,于洋,饶竞时,仙文岭;兼容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器件设计与模拟[J];半导体学报;2003年07期

6 陈弘达,孙增辉,毛陆虹,崔增文,高鹏,陈永权,申荣铉;与CMOS工艺兼容的硅基光发射器件研究进展[J];光电子·激光;2003年03期

7 张鹏南;;基于CMOS工艺时钟产生电路的设计[J];煤炭技术;2010年03期

8 张俊安;陈良;杨毓军;张瑞涛;王友华;余金山;;一种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上电复位电路[J];微电子学;2012年02期

9 P.S.Winokur ,郭树田;抗辐照硅栅CMOS工艺的最佳条件及控制[J];微电子学;1986年05期

10 王清华;LSI展示下一代0.25微米CMOS工艺[J];世界电子元器件;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文亮;李征帆;;基于CMOS工艺芯片互连线的全电荷格林函数法分析与测试[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光通信芯片将趋向于采用CMOS工艺[N];中国电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振兴;CMOS工艺毫米波低噪放和混频器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2 陈波;基于CMOS工艺的毫米波发射机芯片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姜玉稀;深亚微米CMOS工艺下全芯片ESD设计与仿真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伟;基于CMOS工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柳卫天;基于CMOS工艺的太赫兹成像芯片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吴笑;0.18μm CMOS工艺的6.25Gb/s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4 贺永胜;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高速前馈均衡器的设计及数字锁相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龙晖;基于CMOS工艺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设计[D];湖南大学;2007年

6 李伟光;基于CMOS工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7 顾今龙;标准数字CMOS工艺下视频模拟前端IP核的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8 黄鹏;基于CMOS工艺的变压器耦合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芯片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万求真;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高性能上混频器设计[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吴学祥;基于CMOS工艺的低功耗脉冲型触发器设计[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高速前馈均衡器的设计及数字锁相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57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