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及MIMO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29 19:20
本文关键词:超宽带及MIMO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终端设备的小型化成为各大公司的发展趋势,而且现代通信的频带资源越来越紧张,通信数据量越来越大,通信设备的小型化,频带资源和通信速率等一系列问题自然而然成了许多科学家们所热衷的研究问题。天线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元件,必然成为了许多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现在天线正朝着小型化、宽带化和多天线的方向发展,小型化是为了适应终端设备小型化的趋势,宽带化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各种系统的通信频段和增加频带资源,多天线是为了适应现在通信系统大的、快速的、更精确的和更广范围的传输数据。 本文主要采用超宽带微带天线技术的几种方法融合设计了2款多枝节的超宽带微带天线和一款小型化的超宽带天线,再根据其中后面的一款小型化超宽带微带天线设计了一款超宽带(UWB)-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 第一款天线为多枝节的超宽带天线,该天线采用E型对称结构为原型,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扩展天线的电长度和采用各种匹配技术达到超宽带性能,通过地面挖的半圆形的槽使得7.5GHZ-12.6GHZ频带的S11参数低于-10dB,再在挖出的半圆形的槽旁边加上2个1/4的圆槽使得12.6GHZ-14.7GHZ频带的S11参数低于-10dB(天线两边是对称的,左右分别有2个半圆形的开槽,2个半圆形的开槽两边又分别开2个1/4的圆槽),从而形成了最后的超宽带天线,带宽覆盖3.2GHZ-3.8GHZ、4.6GHZ-18GHZ,而且天线具有比较高的峰值增益,天线峰值增益基本在10dBi以上,然后在此款天线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进,简化了天线的结构,使得天线在测试时更加稳定,改进后的天线的工作带宽为3.2GHZ-18.7GHZ。 第二款天线是以传统的圆形微带贴片天线为基础,再此基础上加上一个矩形贴片与圆形相交形成两边对称的结构,从而增加天线的电长度来得到低频带的带宽,再在地面进行相应的匹配得到3.1GHZ-11.5GHZ的超宽带天线,覆盖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所规定的民用超宽带频段3.1GHZ-10.8GHZ,而且尺寸和以往的圆形超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相比具有尺寸小的特点。 第三款天线是在第二款天线的基础上做成的4端口的UWB-MIMO天线,4个端口分布于天线的四个方向,相邻的两个天线辐射单元是垂直的且在介质基板的两侧这样可以增加2相邻辐射单元之间的隔离,再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铜制的十字架金属结构,十字架的每个架脚位于两个相邻的辐射单元之间,这样使得天线的每个辐射单元在工作频段3.1GHZ-11.GGHZ内的隔离度S21,S31和S41均小于-15dB,从而满足通信系统的隔离要求,而且十字架的高度只有1.3mm,天线的总高度也只有1.9mm,完全可以植入到手持通信设备当中不会对设备的尺寸有大的影响。此UWB-MIMO天线尺寸较小,隔离度较高,峰值增益基本在10dBi,辐射效率基本在90%以上,分集增益良好,是UWB-MIMO系统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关键词】:超宽带天线 小型化超宽带天线 匹配 MIMO超宽带天线 隔离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2.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分析11-18
- 1.2.1 超宽带天线研究现状分析11-15
- 1.2.2 MIMO天线研究现状分析15-18
- 1.3 本文的创新点及结构安排18-20
- 1.4 本章小结20-22
- 第二章 超宽带天线技术和MIMO天线技术22-28
- 2.1 超宽带天线技术22-24
- 2.2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相关性的参数24-26
- 2.3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新型多支节超宽带天线设计28-46
- 3.1 新型超宽带天线设计28-37
- 3.1.1 天线结构设计28-30
- 3.1.2 天线测试性能的讨论30-31
- 3.1.3 天线尺寸对天线性能的影响31-34
- 3.1.4 天线辐射方向图34-35
- 3.1.5 天线的峰值增益35
- 3.1.6 天线表面电流分布图35-36
- 3.1.7 仿真的天线辐射效率36-37
- 3.2 改进型的多枝节超宽带天线设计37-44
- 3.2.1 天线结构设计37-39
- 3.2.2 天线测试性能讨论39
- 3.2.3 天线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39-41
- 3.2.4 辐射方向图41
- 3.2.5 峰值增益41-42
- 3.2.6 天线的表面电流分布42-43
- 3.2.7 天线的辐射效率43-44
- 3.3 与其他天线的比较44-45
- 3.4 结论45-46
- 第四章 小型化的超宽带天线设计46-56
- 4.1 小型化UWB天线的结构设计46-47
- 4.2 天线测试性能讨论47-48
- 4.3 天线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48-50
- 4.4 天线方向图50-51
- 4.5 天线辐射效率51-52
- 4.6 天线峰值增益52-53
- 4.7 天线表面电流53
- 4.8 与其他天线的比较53-54
- 4.9 结论54
- 4.10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4×4MIMO超宽带天线设计56-80
- 5.1 UWB MIMO天线设计56-58
- 5.2 MIMO天线测试性能讨论58-60
- 5.2.1 S11参数讨论58
- 5.2.2 天线测试隔离讨论58-60
- 5.3 十字架尺寸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60-65
- 5.3.1 十字架宽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60-62
- 5.3.2 十字架高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62-64
- 5.3.3 十字架长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64-65
- 5.4 天线方向图65-66
- 5.5 辐射特性66-73
- 5.6 分集增益73-76
- 5.7 与其他天线相比较76-77
- 5.8 结论77-80
- 第六章 结束语80-82
- 6.1 工作总结80-81
- 6.2 未来工作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8
- 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88-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冰;调频天线的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03年03期
2 于大群;朱瑞平;夏琛海;;薄膜天线单元的初步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10期
3 祝平;袁斌;刘楠楠;彭天昊;;一种高增益的可重构广角天线研制[J];电子技术;2014年01期
4 李晓辉,侯建强,陈常杰;天线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通信世界;2003年36期
5 蒋占军;赵新胜;尤肖虎;;一种分布式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远端天线单元动态选择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2期
6 鲁加国;矩形腔十字裂缝天线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1年01期
7 柳西杰;李萍;刘颖;;“工”形结构在天线耦合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0年17期
8 相正平;;圆,
本文编号:499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49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