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隐形传态及量子安全对话方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22:10

  本文关键词: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隐形传态及量子安全对话方案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通信 腔QED 受控双向隐形传态 量子对话 五粒子布朗态 幺正变换


【摘要】:随着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利,需要交换的信息也与日俱增,对信息的安全性也越发重视,量子通信就是在这种特定情况下的产物。量子通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门集量子论和信息论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基于量子纠缠的理论,主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量子纠缠作为量子通信的核心,它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腔量子电动力学是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方案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涉及量子纠缠的制备、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保密通信。文章共分四个章节,以下是内容的概括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介绍了量子信息学的诞生背景,并重点阐述了量子信息学的主要研究领域—量子通信,陈列出了量子通信近三十年在理论和实验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提出了目前理论最完善、发展最成熟的腔QED方案制备量子纠缠态。以EPR纠缠态的制备为例,提出了四原子W态和GHZ类态以及五原子布朗态的制备方案。这些方案成功的关键在于原子依次注入腔中的顺序和原子与腔的相互作用时间。其中,强经典驱动场下的大失谐方案制备五原子布朗态是实验上最易实现的。第三章: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基于四粒子GHZ态的受控量子隐形传纠缠二粒子的方案。由于控制方的介入,使得该方案的安全性得到保障。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通信应该是双向的,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六粒子最大纠缠的受控量子双向隐形传态方案。该方案中合法双方和控制方共享六粒子最大纠缠态,由于六粒子最大纠缠态有着比GHZ类态和W态更持续的纠缠性,因而该方案无论从安全性还是实用性角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俩个方案量子信道所用的都是最大纠缠态,因此成功率原则上都是100%。第四章:先后分别提出了基于Bell态和五粒子布朗态实现受控量子安全对话的方案。后者相对于前者,由于增加了纠缠粒子数和窃听检测步骤,使得后者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绝对的安全,是真正意义上的保密通信。
【关键词】:量子通信 腔QED 受控双向隐形传态 量子对话 五粒子布朗态 幺正变换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13;TN9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1
  • 1.1 量子信息学的诞生和发展7-8
  • 1.2 量子信息学的主要分支—量子通信8-10
  • 1.2.1 量子通信简介8
  • 1.2.2 量子通信的飞速发展8-10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10-11
  • 第二章 基于腔QED实现量子纠缠态的制备11-20
  • 2.1 量子纠缠态的定义和发展11-12
  • 2.2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12-18
  • 2.2.1 腔QED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模型12-13
  • 2.2.2 共振腔QED制备Bell态和四原子W态13-15
  • 2.2.3 大失谐腔QED制备四原子GHZ类态15-16
  • 2.2.4 强经典驱动场下的大失谐腔QED制备五原子布朗态16-18
  • 2.3 结论18-20
  • 第三章 受控量子双向隐形传态方案20-29
  • 3.1 前言20-21
  • 3.2 基于四粒子GHZ态的二粒子纠缠可控量子隐形传态21-22
  • 3.3 基于六粒子最大纠缠态的受控双向量子隐形传态22-27
  • 3.4 安全性分析27-28
  • 3.5 结论28-29
  • 第四章 受控量子安全对话方案29-41
  • 4.1 量子对话29-31
  • 4.2 基于Bell态的受控量子安全对话31-34
  • 4.3 基于五粒子布朗态的受控量子安全对话34-38
  • 4.4 安全性分析38-40
  • 4.5 结论40-41
  • 总结41-42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48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柳雯;叶志清;;用4粒子Ω纠缠态实现多粒子隐形传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玲;腔QED体系的耗散与退相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15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15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