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六倍频毫米波产生技术ROF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0:24

  本文关键词:基于六倍频毫米波产生技术ROF系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ROF系统 OFDM技术 毫米波 六倍频 误码率 星座图


【摘要】:光载无线通信ROF(Radio-over-Fiber)系统是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但具有光纤通信大容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还兼具了无线通信移动性、灵活性等优点,是未来宽带接入的理想方式之一。ROF系统采用毫米波作为载波传递信息,毫米波的产生及传输对维持系统的稳定和提高传输性能至关重要,是ROF系统中关键技术和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因此本文就基于六倍频毫米波产生技术ROF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点研究。(1)分析ROF系统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关键技术等,重点总结在ROF系统中现有毫米波产生方法及其研究现状。深入研究直接调制技术、外部调制技术以及光外差调制技术这三种主要的光域毫米波生成技术,总结对比三种技术的优缺点。(2)提出了一种六倍频毫米波双向ROF传输系统,该系统通过并联两个光相位调制器(OPM)来产生六倍频毫米波信号。在中心站,通过调节两个OPM的调相指数和加载驱动信号的初始相位,使它们耦合后产生一、二阶边带均被抑制的调制信号,滤除中心载波的干扰,剩下频差为6REf的正负三阶边带,在基站处倍频就可以产生频率为射频信号六倍的毫米波信号。利用Optisystem11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中心站处10GHz射频信号在基站处倍频得到了60GHz的毫米波信号,双向传输系统的设计起到了简化基站的作用,2.5Gbit/s的基带信号在上/下行单模光纤链路中传输30km后,眼图整体形状良好,当误码率满足10-9时,上、下行链路的功率损耗都低于2d B。对比四倍频产生方案,在相同误码率情况下,下行链路的功率损耗降低了0.6d B,证明了该系统能够产生六倍频毫米波信号并实现其较远距离的稳定传输。(3)对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能够有效克服色散效应的影响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在前文提出的六倍频毫米波产生方法的基础上,将OFDM技术加入到ROF系统中,对已提出的六倍频双向ROF传输系统设计一种优化方案。利用Optisystem11建立该传输系统的优化模型,并对下行链路在不同传输距离及不同编码方式下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优化了其抗色散干扰的能力,提高了系统的传输距离。仿真结果表明:采用4QAM编码方式的2.5Gbit/s OFDM信号能在下行单模光纤链路中传输60km以上。在系统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当光纤传输距离为30km以上时,采用4QAM编码方式的系统传输性能更加优越,其传输的距离大约是16QAM系统的2倍。
【关键词】:ROF系统 OFDM技术 毫米波 六倍频 误码率 星座图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主要缩略语表8-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4-15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5-16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6-17
  • 第二章 ROF系统概述17-23
  • 2.1 引言17
  • 2.2 ROF系统结构组成17-18
  • 2.3 ROF系统的优势18-20
  • 2.4 ROF系统中的关键技术20-21
  • 2.5 本章小结21-23
  • 第三章 毫米波产生技术的比较研究23-33
  • 3.1 引言23
  • 3.2 直接调制技术23-24
  • 3.3 外部调制技术24-30
  • 3.3.1 MZM调制器的工作原理25-27
  • 3.3.2 三种不同的外部调制方式27-30
  • 3.4 远程光外差技术30-31
  • 3.5 本章小结31-33
  • 第四章 基于六倍频双向ROF传输系统的设计33-46
  • 4.1 引言33-34
  • 4.2 光相位调制器的基本原理34-35
  • 4.3 六倍频双向ROF传输系统设计研究35-45
  • 4.3.1 系统理论分析35-38
  • 4.3.2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38-40
  • 4.3.3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40-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基于六倍频双向ROF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46-63
  • 5.1 引言46
  • 5.2 OFDM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46-51
  • 5.2.1 原理分析46-49
  • 5.2.2 仿真分析49-51
  • 5.3 六倍频双向ROF传输系统优化设计研究51-61
  • 5.3.1 系统理论分析51-54
  • 5.3.2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54-56
  • 5.3.3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56-61
  • 5.4 本章小结61-63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和展望63-65
  • 6.1 论文总结63-64
  • 6.2 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0
  • 所有图附录70-72
  • 所有表附录7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76
  • 附件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子行;赵尚弘;幺周石;谭庆贵;李勇军;楚兴春;王翔;赵顾颢;;一种改进的载波抑制调制光毫米波信号的产生方案[J];光电子.激光;2012年04期

2 肖鑫;强东东;吴慧;;RoF系统中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法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4年01期

3 刘剑飞;李宁;卢嘉;曾祥烨;李洁;王蒙军;;PAPR reduction based on improved Nyquist pulse shaping technology in OFDM-RoF systems[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ROF系统仿真及性能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9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29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