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光网络物理层中的安全脆弱性与光混沌保密技术

发布时间:2017-07-13 18:26

  本文关键词:光网络物理层中的安全脆弱性与光混沌保密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 混沌 混沌激光 混沌光通信


【摘要】:在现代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中,光纤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通信工具。然而在光网络物理层中,存在着安全脆弱性:光信号可以通过光纤弯曲、熔融拉锥等方法不被察觉地被耦合获取。将干扰信号耦合注入到光纤中,通信质量会受到损伤。混沌光通信提供了物理层的安全加密。混沌信号具有高宽带,类噪声性质。混沌光通信系统中,混沌信号作为载波掩盖信号,加密过程在物理层实现,密钥为物理设备参数,使破解非常困难。在国际上,已有Gbit/s量级的混沌光通信系统。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光泄露和光注入干扰两种物理层安全脆弱性因素。实验中,夹持式光耦合器实现了光纤耦合泄露并还原通信质量,在线熔融拉锥实现了低损耗、低分光比光接入。仿真显示,单波长光干扰能力最强。第二部分研究混沌通信系统性能。数值研究全光反馈和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搭建光电反馈通信系统发送端。从多载波及加强保密性角度对全光反馈和光电反馈混沌系统进一步研究:针对全光反馈系统,研究带通滤波器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对混沌通信的影响。当同步系数0.9,载波间隔最小为16.8GHz。滤波器带宽为16GHz;针对光电反馈系统,研究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在该系统中通信性能,仿真显示BPSK、4QAM映射带来更好的通信性能,对应最大加载比为4.2和5.6;针对电反馈系统,利用色散模块实现系统二次加密。在设计的色散曲线下,提升破解难度50倍。
【关键词】:光纤 混沌 混沌激光 混沌光通信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TN9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 发展趋势16
  • 1.4 本论文研究及结构安排16-19
  • 第二章 光网络物理层中的安全脆弱性与保密通信19-35
  • 2.1 概述19
  • 2.2 光网络物理层中的安全脆弱性因素19-24
  • 2.2.1 耦合泄露20-23
  • 2.2.2 干扰攻击23-24
  • 2.3 光纤通信物理层中的保密通信技术24-26
  • 2.3.1 光码分多址加密技术24-25
  • 2.3.2 量子光保密通信技术25-26
  • 2.3.3 混沌光保密通信技术26
  • 2.4 混沌光保密通信原理26-33
  • 2.4.1 混沌光分类27-29
  • 2.4.2 混沌分析工具29-30
  • 2.4.3 混沌同步30-31
  • 2.4.4 混沌调制31-33
  • 2.5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光网络物理层中安全脆弱性研究35-47
  • 3.1 概述35
  • 3.2 光信号耦合泄露实验35-39
  • 3.2.1 利用光纤夹持耦合器实现弯曲光泄露35-37
  • 3.2.2 利用熔融拉锥实现耦合光泄露37-39
  • 3.3 光信号干扰攻击仿真39-44
  • 3.4 本章小结44-47
  • 第四章 高速率混沌光保密通信系统研究47-59
  • 4.1 概述47
  • 4.2 全光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仿真47-53
  • 4.2.1 系统结构47-48
  • 4.2.2 系统模型仿真48-50
  • 4.2.3 混沌同步仿真50-51
  • 4.2.4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仿真51-53
  • 4.3 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仿真和实验53-57
  • 4.3.1 系统结构53
  • 4.3.2 系统模型53-54
  • 4.3.3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仿真54-55
  • 4.3.4 光电反馈发送端实验55-57
  • 4.4 全光反馈和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对比57-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波分复用下的全光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设计59-67
  • 5.1 概述59
  • 5.2 波分复用系统中全光反馈混沌光系统模型59-62
  • 5.2.1 系统结构59-60
  • 5.2.2 激光器模型60-61
  • 5.2.3 光滤波器模型61
  • 5.2.4 信号调制与解调61
  • 5.2.5 同步性能评估61-62
  • 5.3 波分复用系统中全光反馈的混沌光通信性能分析62-65
  • 5.3.1 单信道下的混沌同步性能62-63
  • 5.3.2 多信道下的混沌同步性能63
  • 5.3.3 多信道下的信号调制和解调63-65
  • 5.4 本章小结65-67
  • 第六章 基于OFDM信号调制格式的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研究67-79
  • 6.1 概述67
  • 6.2 基于OFDM信号调制格式的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模型67-71
  • 6.2.1 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结构67-68
  • 6.2.2 OFDM收发机结构68-69
  • 6.2.3 OFDM符号同步算法69-70
  • 6.2.4 通信性能评估70-71
  • 6.3 光电反馈混沌光系统对OFDM信号的加密性能分析71-77
  • 6.3.1 时域和频域的加密效果71-73
  • 6.3.2 接收端符号信噪比的影响因素73-75
  • 6.3.3 接收信号质量和加密效果75-77
  • 6.4 本章小结77-79
  • 第七章 基于色散模块二次加密的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研究79-87
  • 7.1 概述79
  • 7.2 基于色散模块实现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二次加密的系统模型79-83
  • 7.2.1 系统结构79-80
  • 7.2.2 色散模块模型80-82
  • 7.2.3 分步滑窗傅里叶方法82-83
  • 7.2.4 同步性能评估83
  • 7.3 基于色散模块实现光电反馈混沌光通信系统二次加密性能分析83-86
  • 7.4 本章小结86-87
  • 第八章 结束语87-89
  • 8.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87
  • 8.2 后续研究工作87-89
  • 参考文献89-95
  • 致谢95-9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7-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毅;杨义先;;无线射频注入的物理层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9年02期

2 李宁;蔺念;;HART协议物理层的实现[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3 龙航;袁广翔;王静;刘元安;;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信科学;2011年09期

4 陈永健;通信物理层基本概念(一)[J];信息系统工程;1998年01期

5 李锦辉,孙小菡,张明德,丁东;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中物理层数据流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张蕊;李波;;无线网络物理层精确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06期

7 刘丰;;无线物理层信息安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3期

8 潘翔;欧阳红升;高泽华;高峰;;IEEE 802.11 5GHz标准物理层研究[J];数据通信;2013年01期

9 肖宛阳;黄开枝;罗兴国;洪颖;;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建模及现状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金宝;郑洪明;谈振辉;;基于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层抽象算法[J];高技术通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琪;李乐民;;3GPP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一平;;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原理的仿真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任焱锋;;基于多天线的802.16e物理层仿真[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芮鹤龄;;高速环境对TD—SCDMA系统物理层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宇;唐勇;李雷;蒋建锋;饶敏;张明德;孙小菡;;考虑了物理层传输特性的IP-WDM光网络业务分级模型[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王月珍;;1xEV-DO Rev A与Rev 0的技术比较[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铭;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周;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电脑商报;2008年

3 张彤;UPI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N];网络世界;2008年

4 ;泰克为SATA修订版3.0物理层测试提供测试文档[N];电子报;2008年

5 ;TI推出物理层/链路控制方案[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刘喜喜;欲引领未来布线技术走向 泛达发布UPI策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本版编译 周青;MBOA为UWB网络定义新MAC[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IEEE 802.11系列标准巡礼[N];人民邮电;2002年

10 清水 编译;802.11n助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娜;多用户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朱斌;多用户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对齐和物理层安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涛;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周敏;基于能效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高晖;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杜柏生;无线物理层多播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王晓炜;多用户无线系统中的物理层保密通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杨云川;面向物理层安全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彬;协作通信中的物理层安全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祁伟强;基于MIPI协议的LCD驱动接口数字集成电路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3 卢冰冰;协作波束成形与多中继物理层安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倩倩;OFDM双向中继网中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资源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吴亚峰;协同中继网络物理层安全研究与性能分析[D];华侨大学;2015年

6 程英杰;基于IEEE802.11物理层的工业无线通信协议栈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许毅珠;基于协作干扰的无线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陈璐;基于多种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喻帆;川庆公司智能化物理层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凯凯;物理层保密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7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37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