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C无线视频传输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VC无线视频传输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伸缩视频编码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不均等差错保护(UEP) Reed-Solomon(RS)编码 失真模型 遗传算法(GA)
【摘要】: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视频传输已经成为视频传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的应用。由于编码技术和移动通信设备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编码效率、高带宽的无线信道使庞大数据量的视频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成为了可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网络的异构性,用户可用的信道带宽不同、用户终端设备多种多样,对视频传输提出了挑战。可伸缩视频编码(Scalable video coding,SVC)作为H.264的扩展版本实现了时域、空域和质量上的分层编码,提供了极好的编码效率、高比特率的适应性以及分层编码技术,满足了不同终端设备以及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下解码的需求。因此对可伸缩视频编码在无线信道传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由于传输过程中信道带宽的不稳定性以及噪声干扰,视频传输技术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联合信源信道编码使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不再处于独立状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将二者编码体系紧密结合,从而得到一种优化的整体编码系统。联合信源信道编码从整体角度出发寻求一种最优的编码体系,这无疑为视频传输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文在深入研究可伸缩视频编码以及信道编码基础上,将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不均等差错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组合方案。在本方案中通过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求得各层最优信道码率分配,在求解过程中引用了量化的整体失真模型,用失真模型求得各层码率丢失所造成的失真代替用了实验的方式得到各层失真值,并且将遗传算法所用的适应度函数根据文中的具体问题做了适当的调整加入了罚函数。本方案中的信道保护是由前向纠错技术中的Reed-Solomon(RS)编码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做法相对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实现了在有干扰信道环境下视频的有效传输,提高了解码端重建的视频质量。
【关键词】:可伸缩视频编码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不均等差错保护(UEP) Reed-Solomon(RS)编码 失真模型 遗传算法(GA)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9.8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的背景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无线视频传输面临的挑战及研究的意义12-14
- 1.3.1 面临的挑战13-14
- 1.3.2 研究的意义14
- 1.4 论文结构安排14-16
- 第二章 可伸缩视频编码理论基础16-29
- 2.1 引言16
- 2.2 压缩标准和发展16-18
- 2.2.1 MPEG系列标准17
- 2.2.2 H.26X系列标准17-18
- 2.2.3 AVS18
- 2.2.4 可伸缩视频编码(SVC)18
- 2.3 可伸缩视频编码(SVC)技术18-23
- 2.3.1 时域可伸缩编码技术20
- 2.3.2 空域可伸缩编码技术20-22
- 2.3.3 质量可伸缩编码技术22-23
- 2.4 SVC码流结构分析23-27
- 2.4.1 H.264/AVC码流结构23-25
- 2.4.2 SVC码流结构25-27
- 2.5 JSVM参考软件简介27-28
- 2.6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信源信道编码理论29-43
- 3.1 引言29
- 3.2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理论的研究现状29-31
- 3.2.1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理论研究29-30
- 3.2.2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设计方法30
- 3.2.3 编码器结构30-31
- 3.3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31-34
- 3.3.1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目的31
- 3.3.2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框架31
- 3.3.3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研究热点31-32
- 3.3.4 信源信道编码技术32-34
- 3.4 RS编码原理34-42
- 3.4.1 相关代数知识34
- 3.4.2 有限域(Galoias域)及运算34-36
- 3.4.3 BCH码简介36
- 3.4.4 RS码的重要性质36-38
- 3.4.5 RS码编码算法38-39
- 3.4.6 RS译码算法39-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SVC不均等差错保护研究43-58
- 4.1 引言43-44
- 4.2 SVC整体框架结构及UEP分配方案44-47
- 4.2.1 针对本文的SVC整体结构44-45
- 4.2.2 UEP分配方案45-47
- 4.3 改进整体失真公式47-49
- 4.3.1 失真指标模型47-48
- 4.3.2 简化整体失真公式48-49
-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码率优化算法49-54
- 4.4.1 遗传算法简介49-51
- 4.4.2 遗传算法的引入51
- 4.4.3 求解最优值51-54
- 4.5 实验结果仿真54-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5.1 工作总结58-59
- 5.2 进一步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国钦;张余;;无线视频传输频率使用规划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2年06期
2 毛晓冬,陈惠民;用于无线视频传输的分级编码策略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14期
3 胡栋;刘峰;朱秀昌;;实时多模式无线视频传输原型系统的实现[J];通信学报;2006年10期
4 段彬;;消防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4期
5 祁晋;王健;季晓勇;;双路信道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2008年11期
6 张存利;吴怡;黄鸿强;颜泽球;;基于802.11网络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7 周虎;李波;蔡敏捷;何婧;;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视频传输性能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10期
8 肖国富;胡栋;谢光剑;肖鹏;;一种双模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J];电视技术;2010年10期
9 徐瑜婕;纪雯;陈益强;周经野;;实时无线视频传输容错控制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1年03期
10 万征;方志军;王正友;;基于相对排队延时的无线视频传输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戴丽;张堆勇;刘征宇;王昌银;;汽车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夏小波;包建荣;;低成本煤矿应急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及应用[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苏耀宗;;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侦查决策中的应用[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唐述伟;葛万成;;用于无线视频传输的跨层优化算法[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彭宇珏;董育宁;黄超;;基于内容的无线视频流QoE提升方法[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家清;刘峰;;基于TMS320DM365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作学;陈冒银;;基于DaVinci技术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A];全国第二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唐述伟;葛万成;;用于无线视频传输的跨层优化算法[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狄永永;运城支队建成无线视频传输系统[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1年
2 艳燕;节点通实现低速无线视频传输新突破[N];通信产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勇;无线视频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周树民;无线视频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3 张珍明;无线视频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邱锦波;自适应无线视频传输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马彦卓;结合应用层抗误码工具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黎明;基于ARM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安华;基于SVC无线视频传输算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东彬;胶囊内镜系统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顾蔚如;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测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存利;基于802.11网络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瑜婕;基于视频质量满意度的无线视频传输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高崇兴;基于蓝牙的高性能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宏杰;消防机器人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蔡帝;微型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梁先国;城市污水监测系统中的无线视频传输研究与关键技术实现[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6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