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Link16数据链抗干扰技术研究及中频信号源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7-07-20 07:27

  本文关键词:Link16数据链抗干扰技术研究及中频信号源的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Link16 宽间隔跳频序列 抗干扰 信号源 FPGA


【摘要】:Link16数据链是美军为适应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而研制的一款集通信、导航和识别于一体的战术数据链。它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前向纠错编码、交织、软扩频、MSK调制、跳时和高速跳频等抗干扰技术,具有容量大、速率高、保密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文基于中电XX研究所的XX项目,在对Link16的关键技术和抗干扰性能进行研究和仿真的基础上,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了Link16数据链中频信号源的设计、FPGA实现和指标测试等工作。首先,介绍了Link16的组成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它的时分多址接入方式、消息封装结构和时隙类型,着重讨论了Link16信号的产生过程。其次,对Link16采用的关键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建模与仿真。重点研究了其中的软扩频序列和宽间隔跳频序列,仿真和比较了两种扩频序列的自相关性能和误码性能。基于素数序列,构造了满足Link16协议要求的宽间隔跳频序列。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Link16链路系统仿真模型。然后,针对宽带/部分频带干扰和梳状干扰等固定阻塞干扰中干扰功率不集中、利用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动态干扰方式-跳变碰撞干扰。仿真和比较了Link16系统在这三种干扰方式下的抗干扰性能,并分析和总结了Link16数据链针对不同的干扰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完成了Link16数据链中频信号源的设计和FPGA实现。其中信号源的组成子模块主要有循环冗余校验模块、随机交织模块、扩频编码及加密模块、传输符号生成模块、MSK调制模块和跳频频率控制字生成模块。在完成系统仿真的基础上,搭建了测试平台,对其工作方式、封装格式、MSK调制性能和数据速率等项目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Link16数据链中频信号源工作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项目要求。
【关键词】:Link16 宽间隔跳频序列 抗干扰 信号源 FPGA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E96;TN97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13
  • 1.1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0-11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11-13
  • 2 Link16 数据链13-21
  • 2.1 Link16 数据链的技术特点13-14
  • 2.2 TDMA接入方式14
  • 2.3 消息结构14-19
  • 2.3.1 脉冲字符格式14-15
  • 2.3.2 基本的传输结构15-16
  • 2.3.3 数据的封装结构16-18
  • 2.3.4 时隙类型18-19
  • 2.4 传输波形19-20
  • 2.5 本章小结20-21
  • 3 Link16 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建模21-37
  • 3.1 CRC检错码21-22
  • 3.2 RS纠错码22-23
  • 3.3 交织技术23-25
  • 3.4 扩频技术25-29
  • 3.4.1 扩频技术基础25-26
  • 3.4.2 软扩频CCSK26-29
  • 3.5 MSK调制29-30
  • 3.6 跳频30-35
  • 3.6.1 跳频序列32
  • 3.6.2 基于m序列的跳频序列32-33
  • 3.6.3 基于素数的跳频序列33-35
  • 3.7 Link16 系统建模与仿真35-36
  • 3.8 本章小结36-37
  • 4 Link16 抗干扰性能的仿真与分析37-51
  • 4.1 通信干扰的基本理论37-39
  • 4.1.1 常规最佳通信干扰理论37-38
  • 4.1.2 通信干扰的分类38-39
  • 4.2 Link16 的干扰方式39-41
  • 4.2.1 宽带/部分频带阻塞干扰39-40
  • 4.2.2 梳状阻塞干扰40
  • 4.2.3 跳变碰撞阻塞干扰40-41
  • 4.3 Link16 抗干扰性能的仿真41-46
  • 4.3.1 宽带/部分频带阻塞干扰的仿真41-43
  • 4.3.2 梳状阻塞干扰的仿真43-44
  • 4.3.3 跳变碰撞阻塞干扰的仿真44-45
  • 4.3.4 三种干扰方式的性能比较45-46
  • 4.4 Link16 抗干扰能力的分析和总结46-49
  • 4.4.1 抗多径干扰46
  • 4.4.2 抗远近效应46
  • 4.4.3 抗宽带阻塞干扰46-47
  • 4.4.4 抗单频干扰与窄带干扰47
  • 4.4.5 抗跟踪式干扰和转发式干扰47-48
  • 4.4.6 抗大功率压制性干扰48
  • 4.4.7 Link16 抗干扰能力总结48-49
  • 4.5 本章小结49-51
  • 5 Link16 数据链信号源的FPGA实现与测试51-73
  • 5.1 项目的总体指标51-52
  • 5.2 Link16 信号源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52-63
  • 5.2.1 CRC检错编码模块52-53
  • 5.2.2 RS纠错编码模块53-56
  • 5.2.3 随机交织模块56-57
  • 5.2.4 CCSK编码及加密模块57-59
  • 5.2.5 传输符号生成模块59-60
  • 5.2.6 MSK调制模块60-62
  • 5.2.7 跳频控制字产生模块62
  • 5.2.8 控制模块62-63
  • 5.3 信号源的系统仿真63-64
  • 5.4 项目指标测试64-72
  • 5.4.1 工作方式的测试65-67
  • 5.4.2 封装格式的测试67-68
  • 5.4.3 MSK调制的测试68-69
  • 5.4.4 跳速及跳频控制字的测试69-70
  • 5.4.5 数据速率的测试70-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6 总结与展望73-75
  • 6.1 总结73-74
  • 6.2 展望74-75
  • 致谢75-77
  • 参考文献77-81
  • 附录81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1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中频信号汇流环的研究[J];火控雷达技术;2013年01期

2 杨逢宇;江月松;张文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频信号的产生方法[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刘树彬,吴义宝,安琪,王砚方;一个雷达中频信号数字复解调系统的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3年04期

4 唐峻;蔡柏根;;提高GPS卫星数字中频信号捕获性能的方法[J];铁道通信信号;2007年04期

5 刘旭东;赵军祥;;载体旋转条件下GPS中频信号生成方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9年06期

6 顾浩;余云智;程健庆;;舰载雷达中频信号仿真设计与实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07期

7 黎雨露;沈兵;;一种RNSS中频信号快速捕获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7期

8 赵琳;高帅和;丁继成;何周;;基于离散小波的GPS中频信号噪声抑制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9 苏晓宏;索继东;柳晓鸣;王英春;;一种基于FCM的微多普勒雷达中频信号检测处理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马振球;崔嵬;;一种新的LFM中频信号产生电路校正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萌;赵龙;;GPS信号的捕获算法研究与实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蒲秀娟;王曦;曾孝平;;TDRSS中频信号的捕获与跟踪[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任光辉;茅旭初;;一种宽步长频率叠加的GPS信号快速捕获算法[A];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与涂装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湖北 王玉龙;TCL-2508彩电(LA7685单片机)故障检修两例[N];电子报;2006年

2 浙江 钱昌明;熊猫C54P10A彩电无伴音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6年

3 ;康佳第三届维修技术(平板高清彩电)大比武区域初赛[N];电子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永帅;射频流盘系统中基于FPGA的中频信号处理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林应兴;北斗QPSK中频信号及BOC调制信号捕获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姚超;Link16数据链抗干扰技术研究及中频信号源的实现[D];重庆大学;2015年

4 孙晓文;基于FPGA的GPS信号捕获与跟踪系统设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郑小姣;雷达中频信号的数字化采集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牛丰;GPS中频信号的软件仿真[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倩倩;GPS数字中频信号仿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鲁燕;宽带中频信号处理模块控制与接口逻辑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秉义;雷达中频信号数字接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范斐斐;GPS中频信号处理及其FPGA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6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66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f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