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VPI的DAML相干接收机的开发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3:28

  本文关键词:基于VPI的DAML相干接收机的开发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VPI 联合仿真接口 载波相位估计 DAML 相干接收机


【摘要】:目前,作为光网络与光器件模拟设计方面的世界顶级软件,VPI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虽然VPI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模块化元件,但是这相对于研究者的需求而言是有限的,甚至是相对滞后的。VPI提供的联合仿真接口可以允许用户利用第三方软件对VPI的器件库进行扩展,使得VPI光仿真软件能在特定光通信研究方向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模拟功能。论文将一种新型线性的载波相位估计算法—数据辅助判决最大似然(DAML)算法,应用到VPI仿真平台。DAML算法通过引入参考相量避免了相位模糊问题的出现。论文基于VPI的DLL联合仿真接口,完成了DAML相干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DAML接收机不仅实现了传统的DAML载波相位估计算法,而且也完成了一种自适应的DAML算法。接收机的DLL功能文件在VS2005平台中采用C++语言开发。论文重点对接收机的内部结构搭建、预设参数创建、功能实现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与VPI中标准器件DSP_Lib在仿真实例的对比仿真,对开发的DAML接收机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QPSK系统仿真的星座图与误比特率的对比仿真分析,可以认为论文所开发的DAML相干接收机得到的仿真结果是准确与可靠的。最后,为了给DAML相干接收机的具体使用给出参考,论文搭建了基于VPI仿真平台的QPSK相干检测的仿真系统。其中对光纤链路产生的色散损耗、非线性效应、相位噪声等损耗补偿是采用DAML相干接收机与标准器件的DSP_Lib组合完成的。
【关键词】:VPI 联合仿真接口 载波相位估计 DAML 相干接收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专用术语注释表8-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论文工作背景9-13
  • 1.1.1 相干光通信技术发展历程9-10
  • 1.1.2 光通信仿真软件现状10-11
  • 1.1.3 VPItransmissionMaker光仿真平台简介11-13
  • 1.2 论文工作的意义13-14
  • 1.2.1 VPI器件开发的意义13
  • 1.2.2 课题研究意义13-14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14-16
  • 1.3.1 论文主要内容14
  • 1.3.2 论文章节安排14-16
  • 第二章 VPI光仿真平台器件开发概述16-30
  • 2.1 VPI图形界面概述16-19
  • 2.1.1 系统设计工作界面16-17
  • 2.1.2 参数设置窗口界面17-18
  • 2.1.3 光子分析仪界面18-19
  • 2.2 VPI器件开发基本知识19-26
  • 2.2.1 模块的层次结构19-20
  • 2.2.2 信号模式与信号表示20-22
  • 2.2.3 联合仿真接口介绍22-26
  • 2.3 基于动态链接库的VPI器件开发26-29
  • 2.3.1 DLL简介26-27
  • 2.3.2 DLL开发环境的搭建27-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基于VPI的DAML相干接收机设计与实现30-46
  • 3.1 DAML相干接收机30-34
  • 3.1.1 数字相干接收机的模型30-31
  • 3.1.2 DAML算法31-33
  • 3.1.3 自适应DAML算法33-34
  • 3.2 DAML相干接收机设计规划34-38
  • 3.2.1 接收机的功能34-35
  • 3.2.2 接收机的内部结构35-36
  • 3.2.3 接收机的预设参数36-38
  • 3.3 DAML相干接收机开发实现38-45
  • 3.3.1 内部结构搭建38-39
  • 3.3.2 创建接收机的参数39-41
  • 3.3.3 接收机功能的实现41-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基于VPI的DAML接收机的仿真测试与应用46-56
  • 4.1 DAML接收机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46-52
  • 4.1.1 DAML接收机与标准器件仿真对比46-49
  • 4.1.2 DAML算法性能仿真49-50
  • 4.1.3 自适应DAML算法性能仿真50-52
  • 4.2 DAML接收机在QPSK相干传输系统的应用52-55
  • 4.2.1 仿真系统搭建52-54
  • 4.2.2 仿真结果与分析54-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5.1 全文总结56-57
  • 5.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0-61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永泰,刘超;Rb~(87)激射器相干接收机的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2 黄炳刚;周志杰;;相关时变衰落信道中DSTM非相干接收机的结构与性能[J];通信学报;2009年02期

3 包中华;黄高明;陈旗;;干扰存在背景下MSK相干接收机输出误码率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7年02期

4 侯春宇;郭丽莉;熊蔚明;;基于高速ADC和FPGA的IR-UWB相干接收机设计[J];电讯技术;2013年05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普;基于VPI的DAML相干接收机的开发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范元伟;光相干接收机中ADC分辨率对载波相位估计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翟薇薇;辅助判决式最大似然式相干接收机的冷启动[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4 许冬回;基于CPT maser的相干接收机研究与关键电路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梁雪瑞;基于平面光波导的100Gbit/s DP-QPSK集成相干光接收机的研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6 闫潇;光源线宽及光信噪比对相位估计型光相干接收机的影响[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章U,

本文编号:581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81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