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理论的物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及预测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TRIZ理论的物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及预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物联网 TRIZ理论 专利技术预测 技术进化路径图
【摘要】:通过分析2004~2013年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专利文献,结合TRIZ理论的三大技术进化模式识别分析我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专利的发展现状,并预测描绘出三大类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的进化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物联网关键技术整体仍处于成长期阶段,且各层技术发展不均衡。(2)感知层技术与传感层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未来发展空间较小;多数网络技术与应用服务技术刚刚步入成熟期,技术成长空间很大,但其饱和时间较短,需及时把握发展机遇。(3)异网异构组网技术、高频感知定位技术、海计算以及安全网络架构技术作为未来5年内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性技术,需要进行重点研发和创新。研究旨在为引导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物联网 TRIZ理论 专利技术预测 技术进化路径图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1jzd032)
【分类号】:G306;TP391.44;TN929.5
【正文快照】: 1引言物联网技术被视为一项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新兴信息化技术,如何推动其合理有效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振兴本国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作为引导物联网产业快速转型与进步的重要步骤,物联网技术进化研究经过不断探索,已从单纯地分析技术专利信息转变到从定量客观的角度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俊武 ,韩玉启 ,郑称德;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1期
2 黄庆;周贤永;杨智懿;;TRIZ技术进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4期
3 王燕玲;;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4期
4 赵莉晓;;基于专利分析的RFID技术预测和专利战略研究——从技术生命周期角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11期
5 马虎兆;何静;李春成;;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RFID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2年08期
6 潘颖;卢章平;;基于专利视角的中、美物联网产业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09期
7 李彬;陈攀;;基于专利数据的RFID技术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1年07期
8 龚益鸣,丁明芳;应用TRIZ进行技术预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开封;张华;崔鹏;;我国TRIZ理论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2 黄一波;;TRIZ发明原理在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课程中的体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韩光平;刘凯;王秀红;;基于QFD/TRIZ/FUZZY集成技术的微摩擦测试仪力传感器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4 徐炜;薛丁辉;;基于TRIZ理论和案例库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J];创新;2010年05期
5 欧渊;丁茹;荆象新;;基于QFD和TRIZ的战时装备维修流程设计需求分析模型[J];电光与控制;2010年10期
6 郭克希;谭佩莲;杨俊;;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协同设计系统[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邵云飞;叶茂;唐小我;;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及解决方案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8 陈鲁;胡娟;;坐具的技术系统进化[J];大众科技;2010年01期
9 毛荐其;刘娜;;技术生态视野下的新技术涌现机理探析[J];管理世界;2011年12期
10 吕桂志;;应用成熟度曲线对生产用产品和生活用产品的研究[J];电子技术;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芬斌;许为民;;基于SNM理论的技术范式变迁实证研究——以数码化图像显示技术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楠;;RFID安全技术专利态势分析[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三部分)[C];2014年
3 侯剑华;朱晓清;;基于专利指标的技术预测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4:创新与创业(Ⅰ)[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于慧伶;基于TRIZ的刨纤类人造板调施胶优化及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宋刚;中国技术管理学科演进发展状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丁俊武;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韩光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性能及尺寸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康宇航;一种基于共现分析的科技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仇成;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晓文;知识型企业的知识测评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江;保证硬件产品综合质量的概念设计方法与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进;基于知识管理的家电企业系统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为;双驱式高精度数控铣削实验系统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江华;基于QFD、TRIZ和CE的Q-T-C产品创新模型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梁翌;基于TRIZ理论和密切值法的企业技术创新方案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巴金;电动汽车的专利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娜;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工程机械自动变速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贺晓明;基于AD与TRIZ组合的产品创新设计体系[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耿效菲;基于TRIZ理论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系统性创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秀莉;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李赫;基于冲突化解的集团管控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白雪冰;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技术进化预测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慧臻;;Logistic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于鹏;武晓岛;;解析RFID中国专利布局[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08期
3 蒋皓石,张成,林嘉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5期
4 房华龙;王艳坤;;专利技术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01期
5 赵新军;侯明曦;李爱;;以TR IZ进化理论为基础的产品技术预测支持系统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5年06期
6 马力辉;檀润华;;基于TRIZ进化理论和TOC必备树的冲突发现与解决方法[J];工程设计学报;2007年03期
7 张建辉;檀润华;杨伯军;陈子顺;;产品技术进化潜力预测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8年03期
8 檀润华,张青华,纪纯;TRIZ中技术进化定律、进化路线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1期
9 于鹏;武晓岛;;解析RFID中国专利布局[J];中国集成电路;2009年11期
10 丁俊武;韩玉启;郑称德;;基于TRIZ的产品需求获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元;张楠楠;;物联网仍需十年磨一剑[J];通信企业管理;2010年08期
2 梁振鹏;;物联网美梦暂难圆[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13期
3 陈永东;;物联网的切入点在哪里?[J];软件工程师;2010年07期
4 张鹏;;警惕物联网“核心”漏洞[J];通信世界;2010年19期
5 李向文;;欧、美、日韩及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物联网的全球发展行动[J];射频世界;2010年03期
6 ;黑龙江着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J];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7 石立峰;;物联网发展如火如荼 安全隐私问题难以避免[J];世界电信;2010年10期
8 许正军;;探秘物联网的“内核”[J];上海信息化;2010年11期
9 叶惠;;物联网:拓展蓝海的重要举措[J];通讯世界;2010年10期
10 ;“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在无锡成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致力于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2 ;物联网前端识别技术之比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解读物联网发展历程[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东凯;;“3G物联网”能否改变世界 用户在哪里?[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东英;;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研;吴淼;吕廷杰;赵蔚;;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学敏;;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问题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蕊;曾剑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晓川;陈金鹰;杨超;;物联网——新新“物”语[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克辉;肖德琴;周权;;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建设[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华甲;物联网是两化融合重要组成[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谢涛);物联网:两化融合的着力点[N];电脑商报;2010年
3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与管理处 张安;我省应发挥优势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 吴玉征;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本报记者 许泳;物联网不是“物秀秀”[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南开大学教授 杨永志;充分认识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潘少军;物联网 让城市变聪明[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工信部将出台政策为物联网发展“撑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学锋 雷黎丽;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 打造物联网示范城市[N];乐山日报;2010年
10 特约撰稿 周洪波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CTO;千面物联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周明;物联网应用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4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军平;基于物联网的服务提交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孙运雷;物联网服务质量动态保障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刘瑞祥;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井下监测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10 杨金翠;物联网环境下的控制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陈帅;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吴凌峰;物联网的发展对湖南区域文化传播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谢范雄;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磊;口岸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周世杰;物联网的应用及产业链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李志远;物联网技术在船用物资贮运系统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袁东亮;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张伟;武汉市物联网技术路线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宋鑫;物联网技术下的人本主义诉求[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2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