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6LoWPAN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0:04

  本文关键词:基于6LoWPAN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6LoWPAN 树形路由 适配层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制造、通信以及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物联网的产生,对传感器节点直接接入到IP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但由于目前IPv4地址早已耗尽,而传感器节点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IP地址,因而人们寄希望于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IPv6协议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IP网络地址不够用的问题,要将其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对该协议进行修改,以适应传感器网络资源、能量受限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ETF工作组提出了6LoWPAN标准草案,该草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用于将IPv6协议进行简化,并将简化后的协议应用到传感器网络,从而解决传感器节点直接接入IP网络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EEE802.15.4协议的概念以及体系结构,并对6LoWPAN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6LoWPAN的核心层即适配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描述了荷载报文的分片与重组、报头的压缩以及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基本实现了基于6LoWPAN标准的适配层。之后,针对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树形拓扑结构,介绍了基于6LoWPAN的传感器网络的树形路由,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改进的地址分配方案以及改进的树形路由算法。最后,使用NS2软件,对基于6LoWPAN标准的网络的树形路由和改进的树形路由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树形路由在平均时延、网络吞吐量以及平均跳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证明了该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6LoWPAN 树形路由 适配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TP21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现状9
  • 1.3 发展前景9-10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布局10-11
  •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6LoWPAN标准11-17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11-13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11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11-13
  • 2.2 IEEE802.15.4协议13-14
  • 2.2.1 IEEE802.15.4协议概述13
  • 2.2.2 IEEE802.15.4协议拓扑结构13-14
  • 2.2.3 IEEE802.15.4网络协议栈14
  • 2.3 6LoWPAN标准14-16
  • 2.3.1 6LoWPAN标准的介绍14
  • 2.3.2 6LoWPAN标准的优势14-15
  • 2.3.3 6LoWPAN标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5-16
  • 2.4 本章小结16-17
  • 3 适配层研究与分析17-29
  • 3.1 适配层主要功能17-18
  • 3.2 适配层报文18-23
  • 3.2.1 MAC层报文格式19
  • 3.2.2 适配层报文格式19-22
  • 3.2.3 适配层报文重组22-23
  • 3.3 报头压缩23-28
  • 3.3.1 IPv6报头压缩23-26
  • 3.3.2 UDP报头压缩26-27
  • 3.3.3 ICMP报头压缩27-28
  • 3.4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28
  • 3.5 本章小结28-29
  • 4 网络拓扑及路由算法29-43
  • 4.1 基于6LoWPAN的网络拓扑29-31
  • 4.1.1 网络节点分类29-30
  • 4.1.2 邻接表30
  • 4.1.3 Beacon30-31
  • 4.2 6LoWPAN网络的地址分配机制31-35
  • 4.2.1 HiLow-Hierarchical地址分配方案32-33
  • 4.2.2 改进的地址分配方案33-35
  • 4.3 常见路由算法及特性35-38
  • 4.3.1 常见路由算法35
  • 4.3.2 6LoWPAN多跳路由35-36
  • 4.3.3 路由特性36-38
  • 4.4 树形路由算法及其改进38-42
  • 4.4.1 普通树形路由算法38-39
  • 4.4.2 改进的树形路由算法39-41
  • 4.4.3 模拟分析41-42
  • 4.5 本章小结42-43
  • 5 适配层实现以及路由算法仿真43-49
  • 5.1 基于802.15.4对NS2模拟器的扩展43-45
  • 5.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45-48
  • 5.2.1 性能分析指标45-46
  • 5.2.2 仿真结果及分析46-48
  • 5.3 本章小结48-49
  • 6 总结与展望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云程;陈运;;Linux内核处理IPv6报文的重复分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官洪运,徐金娣,李德敏;无线局域网802.11协议的分析及其MAC层实现[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吴德伦;张宏科;;基于IEEE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Pv6协议栈[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年08期

4 易奇;左会军;孙徐玲;鄢楚平;刘经纬;;基于树形拓扑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09期

5 扈兆明,苏志胜,赵晓宇,马严;IPv6分片重组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实现[J];现代电信科技;2005年04期

6 张莹;吴德伦;陈山枝;;基于IEEE802.15.4的嵌入式IPv6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2006年05期

7 王晓曦,王秀利,周津慧,王永吉;NS2网络仿真器功能扩展方法及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宁;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9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29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