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数据挖掘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6 12:24

  本文关键词:数据挖掘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网络规划 数据挖掘 UNet SPSS


【摘要】:2013年12月4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三张4G牌照,我国开始了新一轮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升级。做好无线网络规划对网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无线网络规划中,由于搜集数据的条件所限,人们通常是通过路测数据、不完整的地理信息等少量样本进行研究,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精确不能满足高服务质量要求的。陈旧的无线网络规划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无线网络环境,改进无线网络规划势在必行。 为了改进原有的无线网络规划,本论文研究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无线网络规划技术中的应用。利用数据挖掘工具SPSS,设计了基于SPSS数据分析的UNet无线网络规划方案。SPSS能够完成UNet各子系统输出的数据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UNet,以提高UNet网络规划数据处理的深度和准确性。传播模型系统对无线信号传播链路损耗的预测准确度关系到整个无线网络规划的有效性,本论文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来处理传播模型系统数据,来提高传播模型系统的计算精度。 本论文设计了基于覆盖强度的传播环境聚类分析方案,可以高效的提取地理信息,将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划分成不同的扇区集,设计了对扇区集的聚类分析算法,并利用SPSS软件完成聚类分析得到具有相似传播环境特征的扇区簇。从而能够为每个扇区簇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型,保证了链路损耗计算的准确性。 本论文设计了传播因素与链路损耗预算误差的相关性分析算法,能够得到传播距离、天线高度、信号频率等传播因素对链路损耗误差的影响大小。基于传播因素相关性分析的传播模型校正,可以很准确的选择所需要校正的传播模型系数,为用户提供校正意见。 最后,对论文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展望了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后续研究探讨方向。
【关键词】:无线网络规划 数据挖掘 UNet SPS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TP311.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1
  • 1.0 课题研究背景9
  • 1.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9-10
  • 1.2 本文的结构和安排10-11
  • 第二章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11-21
  • 2.1 无线通信发展现状11
  • 2.2 无线网络规划介绍11-13
  • 2.2.1 无线网络规划概念11-12
  • 2.2.2 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指标12-13
  • 2.3 数据挖掘技术发展现状13
  • 2.4 数据挖掘技术介绍13-16
  • 2.4.1 数据挖掘的定义13-14
  • 2.4.2 数据挖掘作用14
  • 2.4.3 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14-16
  • 2.5 数据挖掘的主要算法16-18
  • 2.5.1 分类决策树16-17
  • 2.5.2 聚类分析17-18
  • 2.5.3 关联规则18
  • 2.5.4 回归分析18
  • 2.6 无线网络规划平台和数据挖掘工具介绍18-21
  • 2.6.1 无线网络规划平台UNet18-19
  • 2.6.2 数据挖掘工具SPSS19-21
  • 第三章 基于SPSS数据分析的无线网络规划21-30
  • 3.1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21-23
  • 3.1.1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图21-22
  • 3.1.2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详解22-23
  • 3.2 无线网络规划仿真23-27
  • 3.3 SPSS数据分析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应用27-30
  • 3.3.1 在无线网络规划各步骤的应用分析27-28
  • 3.3.2 应用实现架构设计28-30
  • 第四章 基于传播环境聚类分析的传播模型选择30-47
  • 4.1 基于覆盖强度的传播模型选择系统设计30-31
  • 4.2 地理信息提取方案31-35
  • 4.2.1 地理信息和扇区集数据文件31-32
  • 4.2.2 基于覆盖强度的地理信息提取流程32
  • 4.2.3 仿真过程32-35
  • 4.3 基于地理信息权值的SPSS聚类分析35-39
  • 4.3.1 扇区聚类分析流程图36
  • 4.3.2 扇区聚类分析流程图详解36-37
  • 4.3.3 仿真过程37-39
  • 4.4 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的传播模型选择39-46
  • 4.4.1 不同传播模型特点39-43
  • 4.4.2 传播模型选择流程43-44
  • 4.4.3 仿真过程44-46
  • 4.5 仿真结果分析46-47
  • 第五章 基于传播因素相关性分析的传播模型校正47-66
  • 5.1 传播因素相关性分析系统设计47
  • 5.2 CW数据采集47-49
  • 5.3 CW数据处理系统49-55
  • 5.3.1 CW数据处理流程49-50
  • 5.3.2 仿真过程50-55
  • 5.4 传播因素计算算法55-57
  • 5.5 相关性分析算法设计57-59
  • 5.6 基于传播因素相关性分析的传播模型系数校正59-61
  • 5.7 仿真结果及分析61-6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68
  • 附录1 程序代码清单68-71
  • 致谢71-72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邹卫霞;周正;;超宽带和GSM的电磁兼容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8年02期

2 杨洪涛;;多种内插算法的信道估计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鑫;池宗琳;;移动通信电波传播预测模型选择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4 傅海阳;王维;金卓琳;;3G移动通信CDMA/TDMA改进方案[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博;石文孝;杨明静;;基于WCDMA系统的传播模型校正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徐胜维;颜锦奎;;串口无线互联的中继实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1期

7 方磊;移动商务的安全性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刘南;李振松;杨东民;;具有抗扰和加密作用的多速率系统性能比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9 刘建明;赵峰;张月霞;崔琪楣;胡平平;;3G和4G无线通信技术在ICT网络模式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07期

10 孔红亮;;230M遥测、遥控、遥信无线网络规划及组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兵;宋卫星;钟朗;;利用OFDM技术改善CDMA系统性能[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梁志平;李妍;田宝玉;胡新川;;WCDMA网络规划中的模型校正和网络仿真[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立甫;王雨;;基于局域网的移动通信模拟系统设计[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袁博;孙学斌;周正;;多用户干扰删除新型UWB TH-PPM接收机的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栩楠;兰丽娜;于翠波;勾学荣;;一种基于手机实测数据的移动基站天线方位角偏差识别方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郭治;昂志敏;靳红超;;基于V-BLAST的检测算法的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7 陈杨;刘瑞华;刘广;;空间接收分集合并技术的性能分析[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立甫;王雨;何增艳;;基于局域网的CDMA网络模拟的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宇峰;吕承民;宋峰;孙俊;;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信息隐藏算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南;范京;杨东民;;基于瑞利衰落信道多速率方案比较[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欣华;可见光通信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春鹏;基于GPS/GSM嵌入式车载防盗系统研究和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叶长明;UWB-PCSS调制方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雷霆;MIMO系统的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鑫;无线传感器网络衰落信道Rake接收机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霞;超宽带无线通信中窄脉冲的设计及调制技术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育兵;基于自适应理论的OFDM系统频率偏移估计方法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章小宝;OFDM系统的同步技术研究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8 阳振华;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曹东亚;基于前向调制的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永亮;高速铁路应答器系统的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9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29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