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目标徙动补偿新方法
本文关键词: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目标徙动补偿新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外辐射源雷达 相干积累 徙动补偿 两步多普勒处理 非均匀采样
【摘要】:增加相参积累时间是提高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探测能力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但当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较大时,长时间相参积累会使目标回波面临距离徙动和多普勒徙动,且当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在慢时域为非均匀采样(如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时,广泛采用的如Keystone变换和Radon-Fourier变换等徙动补偿算法已不能很好地适用。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两次短傅里叶变换的徙动补偿算法,可同时适用于非均匀和均匀采样信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修正算法,修正后的该算法能检测具有更大速度和加速度的目标,同时用于均匀采样时,相对已有一些算法其运算量更小。文中首先分析了非均匀采样信号的特殊性及该特殊性带来的新困难,接着基于该特殊信号的多普勒处理阐述了徙动机理与该徙动补偿算法的基本原理。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外辐射源雷达 相干积累 徙动补偿 两步多普勒处理 非均匀采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31012,6137119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 0141110077) CEMEE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4K0203B)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212020201)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1
【正文快照】: 2(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洛阳471003)1引言外辐射源雷达自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利用非合作的电磁信号作为照射源,具有成本低、反隐身、生存能力强等诸多优势。随着数字电视信号逐步取代模拟电视信号,基于数字式外辐射源的被动探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3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顺生,曾涛;基于keystone变换的微弱目标检测[J];电子学报;2005年09期
2 杨金禄;单涛;陶然;;数字电视辐射源雷达的相参积累徙动补偿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3 吴兆平;符渭波;苏涛;郑纪彬;;基于快速Radon-Fourier变换的雷达高速目标检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8期
4 易建新;万显荣;方亮;岑博;饶云华;;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外辐射源雷达相干积累的非均匀采样实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1期
5 关欣;胡东辉;仲利华;丁赤飚;;一种高效的外辐射源雷达高径向速度目标实时检测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3期
6 战立晓;汤子跃;朱振波;;一种米波相控阵雷达四代机目标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5期
7 洪永彬;高梅国;王俊岭;秦国杰;;Keystone变换半盲速点效应的抑制和消除[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1期
8 杨宇翔;同武勤;熊瑾煜;;一种无源雷达高速机动目标检测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刘鹤;温靖;;基于Keystone变换的锥扫定位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原浩娟;高梅国;;基于Keystone变换的多帧步进频信号处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李阳;刘鹤;温靖;;基于宽带Stretch处理的长时间积累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姜伟;吴嗣亮;原浩娟;;频率分集分布式子阵雷达的相参积累检测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赵建宏;杨建宇;熊金涛;彭卫;;回波越距离单元走动的MTD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刘峰;李阳;龙腾;;基于Keystone变换的极窄脉冲距离走动校正[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6期
7 毛勇;阮成礼;;相对运动多目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张南;陶然;王越;;基于变标处理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电子学报;2010年03期
9 秦国栋;陈伯孝;陈多芳;张守宏;;一种多载频MIMO雷达高速运动目标多维参数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2010年12期
10 霍凯;黎湘;姜卫东;毛钧杰;;基于分段伪Keystone变换的快速旋转目标检测[J];电子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孙勇;天基预警雷达微弱动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军;扩展目标的雷达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肖慧;LFMCW雷达高速/加速目标参数估计及测距范围扩展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赵建宏;低空目标探测及宽带雷达信号检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亚超;ISAR目标运动参数估计及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苏军海;宽窄带雷达目标检测与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秦国栋;微波稀布阵SIAR参数估计及相关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金立;相位编码MIMO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彭卫;合成宽带信号处理及宽带阵列雷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汤春林;天基AMTI雷达信号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军;基于非起伏目标的相参积累TBD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崔子良;宽带雷达小型化及其实测数据处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冠杰;雷达信号长时间积累对微弱目标检测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燕;低空多径目标的测高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凤潂;宽带雷达LFM信号回波检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高超;天基预警雷达机动目标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倪慧俊;探测高速目标的二相编码雷达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何静;高分辨率ISAR转台成像MTRC的补偿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袁超;高增益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黄雅静;非匀速旋转目标I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吴嗣亮,莫力;微弱信号长时间积累的检测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原浩娟;高梅国;;基于Keystone变换的多帧步进频信号处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李阳;刘鹤;温靖;;基于宽带Stretch处理的长时间积累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曾建奎;何子述;刘红明;;一种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雷达检测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5 张顺生;张伟;;低信噪比下基于Keystone变换的多目标检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6 王俊,张守宏,杨克虎;利用自适应子波变换提高对微弱运动目标的检测性能[J];电子学报;1999年12期
7 王俊,张守宏;微弱目标积累检测的包络移动补偿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12期
8 张顺生,曾涛;基于keystone变换的微弱目标检测[J];电子学报;2005年09期
9 高志文;陶然;单涛;;DVB-T辐射源雷达信号模糊函数的副峰分析与抑制[J];电子学报;2008年03期
10 高志文;陶然;单涛;;外辐射源雷达互模糊函数的两种快速算法[J];电子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安民;基于非均匀采样的信号频率检测方法及其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冠杰;雷达信号长时间积累对微弱目标检测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丹;王岩飞;韩松;;距离徙动校正和斜地变换的实时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5期
2 姚迪;龙腾;;合成孔径雷达实时距离徙动校正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3 李丽华;刘阳;王蓉;;距离徙动校正对SAR方位移频干扰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2期
4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星载SAR并行快视成像实现方法[J];信号处理;2004年04期
5 张志禹;荣柱;;基于非均匀FFT的距离徙动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7期
6 武拥军;黄冶;;一般构型机载双站SAR的距离徙动特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12期
7 闫明松;张亚萌;;匀转速逆合成孔径雷达的越距离徙动补偿[J];航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8 代海军;谢明;罗代升;吴晓红;;SAR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中的距离徙动及校正[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刘明园;徐松涛;刘凯;何建军;;基于RWC的斜视机载SAR CS算法仿真[J];电讯技术;2010年09期
10 段化军;朱岱寅;;带距离徙动校正的压缩感知PFA成像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鹏;基于实测数据的机载SAR成像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3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3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