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双波段近海激光通信大气参数测量与估算模型修正

发布时间:2017-08-08 01:06

  本文关键词:双波段近海激光通信大气参数测量与估算模型修正


  更多相关文章: 大气光学 大气湍流 激光通信 折射率结构常数 到达角起伏方差 闪烁指数


【摘要】:针对定量评估大气湍流对近海激光通信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对850 nm和1550 nm波段激光光斑同步采集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测量方案。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架构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实现目标中心位置的提取与目标灰度和的统计,进而得到激光自发射端至接收端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和闪烁指数。将两个不同波段的同步采集结果分别代入已有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计算模型中,比较同一模型不同波段所得结果的相似性,并对相应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使同一时刻及环境的两种波段条件下,经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相对稳定可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模型对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计算,所得结果相似度不低于80%,可作为定量评估大气湍流对近海激光通信影响的重要参数。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大气光学 大气湍流 激光通信 折射率结构常数 到达角起伏方差 闪烁指数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4AA7031010B)
【分类号】: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由于激光通信系统具有带宽、高速、抗截获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和轻小型等突出优点,使其非常适合深空、星际、星地、空空、空地等链路通信,在近年来备受关注[1-4]。随着我国海洋军力不断发展,激光通信系统在船与船、船与岸间的应用前景日趋广阔[5]。同深空、星际、空空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饶长辉,姜文汉,凌宁;应用哈特曼-夏克波前传感器测量大气湍流参数[J];光学学报;2000年09期

2 姜会林;胡源;丁莹;付强;赵义武;董科研;宋延嵩;娄岩;;空间激光通信组网光学原理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3 黄继鹏;王延杰;孙宏海;张少迪;;激光光斑位置精确测量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4期

4 吴晓庆;黄宏华;钱仙妹;汪平;崔朝龙;;低平流层下温度结构常数和温度起伏谱幂率廓线的探空测量[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5 陈纯毅;杨华民;佟首峰;刘云清;韩成;刘鹏;;激光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测量实验与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1期

6 钱锋;贾建军;张亮;王建宇;;捕获、跟踪、瞄准系统中光斑探测相机的定位精度[J];中国激光;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燕华;熊光明;姜岩;龚建伟;陈慧岩;;智能车辆视觉里程计算法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12年02期

2 李茜;龚勋;王国胤;;基于曲率和纹理信息的三维人脸特征提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向永嘉;黎福海;刘泽;;SIFT在行星表面探测器视觉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2期

4 邹峥嵘;谢萍;刘明选;肖奇;;基于相对定向和三角形约束的近景影像匹配[J];测绘工程;2011年05期

5 龚志辉;张春美;孙雷;黄艳;;一种改进Hausdorff距离和自适应遗传搜索的遥感目标匹配方法[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6 王利勇;王慧;李鹏程;吴翰书;;低空遥感数字影像的点特征提取算子的比较[J];测绘科学;2011年01期

7 杜艺;龚循平;;利用改进的SUSAN算法提取航空影像中孤立的特征点[J];测绘科学;2011年06期

8 安如,王慧麟,徐大新,冯学智,周绍光,何凯;基于影像尺度空间表达与鲁棒Hausdorff距离的快速角点特征匹配方法[J];测绘学报;2005年02期

9 杨常清,王孝通,徐晓刚,张晓娟;基于特征空间的航空影像自动配准算法[J];测绘学报;2005年03期

10 程亮;龚健雅;宋小刚;杨晓霞;;面向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的高质量仿射不变特征提取方法[J];测绘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Optimal Derivative Filters with Well-Distributed Based Image Mosaic Algorithm[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吴福祥;;双相机自定标中匹配点的获取[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戴阳;樊伟;程学武;李发泉;;干涉衍射对哈特曼-夏克传感器性能影响研究[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曹娟;李兴玮;林伟廷;陈颖;陈瑶;;基于局部几何约束的角点精匹配算法改进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Zhengyuan Ye;Shouxun Liu;Xuan Wang;;Fast SIFT Algorithm Using Recursive Gaussian Filters[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3年

6 赵蕾;杨威;齐占伟;范启雄;;多尺度曲率空间的遥感图像角点检测方法[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八)——遥感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C];2012年

7 陈虎;董文博;吕世猛;;精密PSD自动标定测试设备的研制和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希亮;基于尺度不变特征的多源遥感影像配准[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韩续红;ECDIS中雷达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及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晓刚;特征点搜索与基于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水;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丹红;相片中重要对象布局优化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康燕妮;关于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的配准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白志杰;新闻视频主题追踪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宋南;基于电能信息的电表现场校验状态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顾国庆;基于亚像素的特征提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10 刘琼;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桂英;解源;;CMOS成像系统亚像元定位精度研究[J];光电工程;2011年07期

2 梁平;赵尚弘;李勇军;方姚生;马业伟;;基于激光链路的卫星光网络路由算法[J];光通信技术;2007年05期

3 刘宏展;孙建锋;刘立人;;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0年08期

4 宋建中,韩广良,顾海军;提高外场脉冲激光光斑测量距离的有效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3期

5 史亚莉;高云国;张磊;邓伟杰;;提高CCD激光自准直测角精度的硬件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4期

6 张少迪;王延杰;孙宏海;;三角剖分以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星图识别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2期

7 饶长辉,姜文汉,凌宁;低阶模式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补偿效果分析[J];光学学报;1999年12期

8 袁仁民,曾宗泳,肖黎明,马成胜,翁宁泉,吴晓庆;不同方法测量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比较[J];光学学报;2000年06期

9 高宠;马晶;谭立英;于思源;潘锋;;大气光通信中大气闪烁时间平滑效应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饶瑞中;湍流路径积分参量与湍流大气中光的传播效应[J];光学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鹏芳;低轨道卫星激光通信网络动态路由策略与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永庆,尤肖虎;宽带CDMA系统上行链路天线阵列信号到达角估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汤建龙,李滔,杨绍全;基于空间聚焦的到达角估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1期

3 杨涛;郭青;张浩;;估计信号到达角的一种快速算法[J];无线通信技术;2008年01期

4 韩勇;杨春平;吴健;何武光;徐光勇;;由相位起伏分布推导到达角的几何方法研究[J];激光技术;2008年05期

5 李安;王殊;;解到达角估计模糊的二次虚拟阵列变换[J];应用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王婉苓;严颂华;;基于时频分析的到达角估计方法比较[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5期

7 柴舜连,姚德淼,毛钧杰;基于介质顶阵的到达角估计[J];电子科学学刊;1998年05期

8 赵曼;陈辉;;基于扩维的多通道联合频率和到达角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1期

9 熊维族,叶中付;一类快速的宽带分布源到达角估计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10 张逸新;;湍流大气传输光束的孔径平均到达角起伏[J];激光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克骥;李立萍;陈天麒;;一种新颖的时延与到达角联合估计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2 宁百齐;袁志刚;袁洪;刘立波;万卫星;;高频多普勒与到达角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江飞;钟晓春;荣健;;大气湍流尺度和强度对到达角起伏的影响[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4 夏斌;王文博;;DS-UWB信号到达角的估计方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勇;谭渊;张晓发;袁乃昌;;均匀圆形阵列DOA估计模糊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袁志刚;袁洪;宁百齐;;高频多普勒与到达角探测系统的研制及初步观测结果[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巧乐;阵列信号二维到达角估计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李安;非均匀采样下超分辨DOA估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汤建龙;雷达信号到达角及相关参数估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伟;地面水平传输激光光强闪烁和到达角起伏效应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钟耀霞;基于极化敏感阵列的空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葛光男;无线通信中宽带信号源的二维到达角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李川;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性的到达角估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王旭;神经网络在来波到达角估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强;星地激光通信链路光束到达角起伏及光强闪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7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37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