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接收端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1 10:16

  本文关键词: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接收端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可见光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动态更新 成像系统 信号分离


【摘要】:MIMO技术利用空间复用技术,使得可见光通信拥有更大的通信容量以及更强的可靠性。基于MIMO技术的可见光通信技术是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最佳选择,可见光通信系统MIMO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得数据准确、快速恢复是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的基本概念,讨论了MIMO系统的分类与关键技术,阐述了MIMO技术应用在可见光通信中的优势。针对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接收端动态移动时,信道参数矩阵H矩阵的动态更新问题,提出了利用高速采样速率以及判决冗余来解决的方案,在系统采样速率大于10M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对H矩阵的动态追踪,并通过设计的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光学系统的设计来实现成像型MIMO系统,从而简化数据恢复步骤与时间,节省DSP的计算和占用内存,降低恢复成本,提高恢复速率。本文阐述了利用折-反射式抛物面透镜的光学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结构在成像系统中的实用性。总结出该结构的四大优点:(1)聚光性好,接收机上的光斑小且随着位置的改变,光斑的大小改变很少,提供了稳定的信道增益;(2)在室内的任何位置实现信号光斑分离;(3)其不透明的结构可以抑制墙面反射光的进入,从而减少多径干扰;(4)通过光学设计,降低了数据恢复成本,提高了数据恢复速率,实现高性价比。文章的最后,对光学系统设计提出了优化方案,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以节省制造时的工艺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更进一步的,通过设计光学系统的倾斜和翻转,找到了该结构在室内倾斜时的接收极限角,完善了其实用性的分析。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动态更新 成像系统 信号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基于MIMO技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简介8-9
  • 1.2 MIMO技术应用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 MIMO技术应用在可见光通信中存在的问题11-13
  • 1.4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光学设计的意义13-14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14-15
  • 第二章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15-23
  • 2.1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通信原理15-18
  • 2.1.1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H矩阵15-16
  • 2.1.2 MIMO系统中的通信过程16-18
  • 2.2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H矩阵的动态追踪18-22
  • 2.2.1 H矩阵的动态追踪原理18-20
  • 2.2.2 系统实验结果及讨论20-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光学系统的设计23-39
  • 3.1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对光学系统23-24
  • 3.1.1 成像型与非成像型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对比23-24
  • 3.1.2 成像型可见光通信系统对光学系统的要求24
  • 3.2 半球型透镜光学系统的分析24-30
  • 3.2.1 半球型透镜光学系统的结构分析24-26
  • 3.2.2 半球型透镜光学系统的性能分析26-30
  • 3.3 非球面光学系统的设计与理论分析30-38
  • 3.3.1 折-反射式抛物面透镜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30-31
  • 3.3.2 折-反射式抛物面透镜光学系统的理论分析31-36
  • 3.3.3 反射位置对光斑分布的影响36-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用性性能分析39-52
  • 4.1 ZEMAX光学设计软件39-40
  • 4.1.1 ZEMAX光学设计软件39
  • 4.1.2 利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步骤39-40
  • 4.2 抛物面透镜光学系统的性能分析40-48
  • 4.2.1 基于折-反射式抛物面镜的成像系统模型40-43
  • 4.2.2 折-反射式抛物面镜在室内的成像分析43-48
  • 4.3 不同结构参数的折-反射式抛物面结构性能分析48-50
  • 4.3.1 基于QP2-6 的四象限探测器的光学系统性能48-49
  • 4.3.2 基于QP100-6 的四象限探测器的光学系统性能49-50
  • 4.4 折-反射式抛物面透镜结构的优越性与实用性分析50-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接收机的参数优化52-60
  • 5.1 根据折-反射式抛物面镜的参数设计光学系统52-54
  • 5.2 光学系统倾斜极限分析54-59
  • 5.2.1 光学系统绕直径旋转30度55-56
  • 5.2.2 光学系统绕直径旋转45度56-57
  • 5.2.3 光学系统绕直径旋转60度57-58
  • 5.2.4 光学系统绕直径旋转90度58-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绍莹;光通信系统发展现状[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09期

2 黄伟其,蔡绍洪,吉世印,陈尔纲;光通信中的物理瓶颈[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陶坤宇;王富;周彦平;马晶;;卫星光通信高速精确跟踪瞄准实现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4 王森;陈春玲;;农电企业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气时代;2008年02期

5 王福和;;浅谈现代铁路光通信系统的机房环境管理[J];天津科技;2008年02期

6 余杨;周献中;叶彪明;;大气光通信系统的光学镜头和软件设计研究[J];测控技术;2009年01期

7 ;《光通信研究》总目次[J];光通信研究;2010年06期

8 聂光戍;臧守飞;郑磊刚;臧旭;;星间光通信复合轴跟踪结构性能和误差抑制能力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罗志强;吕晓鹏;;铁路区间光通信系统研究[J];中国铁路;2012年05期

10 陈昊;;光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技术与市场;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玲;许童羽;王丽华;;县区级农电企业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2 彭晓军;;浅谈电力光通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A];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2013[C];2013年

3 闻传花;周胜军;李玉权;;大气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周田华;;水下光通信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汪俊芳;李滔;;高速光通信系统性能监测[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赵义红;李正文;何其四;;量子光通信系统的高速调制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于海霞;何晓东;佟传平;谢东华;冯金顺;;光通信系统中的光滤波技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傅倩;陈长缨;洪岳;邓椺;;改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A];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何宁;周田华;;激光扫描技术在水下光通信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昀;;长途光通信工程光缆指标测试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文;光通信用激光管市场前景被看好[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王兵;我国80×40G光通信系统全球领先[N];人民邮电;2006年

3 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光通信专利分析[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曾四丹;肩负重任 不辱使命[N];桂林日报;2005年

5 黄绍平;通信用LSI开发动态[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李胜瑭 李慧 实习生 陈洁;“双子星座”闪耀全国[N];湖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欣华;可见光通信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赵芳;基于单模光纤耦合自差探测星间光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袁建国;高速超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超强FEC码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胜;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成虹桥;多载波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单晔;室内可见光通信调制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彦;空—地光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分解及信道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红艳;高速光通信系统调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曹捷;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光源特性与调制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王晓飞;空移键控调制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王旭颖;基于MIMO技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韩金凤;基于SPGD的星地光通信相位校正[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徐润华;基于车载旋转平台的光通信系统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5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55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