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规模MIMO 波束成形 预编码 频谱效率 能量效率
【摘要】:移动通信技术在最近数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最早的1G到现在的4G再到即将到来的5G,移动通信凭借其自身方便便捷的特点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很好的适应了当前信息时代的需求并展现出旺盛的活力。5G,是英文fifth-generation的缩写,指的是移动电话系统第五代,目前正在研究中,预计将于2020年左右完全标准化。大规模MIMO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最近几年提出的研究热点,较之传统MIMO,大规模MIMO的误码性能与和速率性能均显著提升。波束成形作为大规模MIMO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抗干扰方式是大规模MIMO的研究重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规模MIMO的下行预编码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将考虑一个单小区大规模MIMO下行系统,一个装备N根天线的基站服务K个时频资源相同的单天线用户,用户终端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小区中。在这个环境下分析了迫零(Zero forcing,ZF)的性能,研究了多小区环境下的RZF预编码,推导了RZF预编码的近似可达速率,并与BF预编码进行了比较,发现RZF减少一个量级的天线数就可以达到BF的性能。研究了最大比率传输(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MRT)预编码的性能,研究了MRT预编码的能量效率分配算法,并分析了CSI延迟条件下的MRT预编码性能,结果表明ZF相比于MRT具有更高的功率效率。之后我们研究了恒包络(Constant-Envelope,CE)与其的改进型算法。我们发现在N/M适中时,CE预编码相比于ZF预编码有显著的功效提升。论文还研究了一种改进型的CE预编码,该预编码比传统的MGD方案更适合恒包络预编码。我们对以上这些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来证明我们的结论。
【关键词】:大规模MIMO 波束成形 预编码 频谱效率 能量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9
- 1.2 大规模MIMO概述9-10
- 1.3 预编码技术10-11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11-12
- 第二章 迫零预编码12-24
- 2.1 迫零预编码的性能12-17
- 2.1.1 迫零预编码信道模型12-13
- 2.1.2 迫零预编码的区域平均谱效率与能量效率13-17
- 2.2 多小区环境下的RZF预编码17-23
- 2.2.1 RZF预编码的信道模型17-19
- 2.2.2 线性波束成形可达的下行速率19
- 2.2.3 RZF预编码与BF预编码比较19-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MRT预编码研究24-45
- 3.1 MRT能量效率功率分配算法24-29
- 3.1.1 MRT预编码信道模型24-25
- 3.1.2 MRT预编码的能量效率功率分配算法25-29
- 3.2 CSI延迟条件下的MRT预编码性能分析29-34
- 3.2.1 CSI延迟条件下的系统模型30-31
- 3.2.2 CSI延迟条件下MRT预编码的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31-34
- 3.3 ZF预编码与MRT预编码比较34-39
- 3.3.1 ZF预编码与MRT预编码的SINR比较34-35
- 3.3.2 ZF预编码与MRT预编码的可达数据速率35-36
- 3.3.3 ZF预编码与MRT预编码的所需下行传输功率36-39
- 3.4 一种复杂度降低的MRT预编码39-44
- 3.4.1 复杂度降低的MRT预编码39-42
- 3.4.2 预编码性能分析42-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CE预编码研究45-61
- 4.1 CE预编码45-54
- 4.1.1 CE预编码的信道模型45-46
- 4.1.2 CE预编码性能分析46-48
- 4.1.3 CE预编码性能仿真48-54
- 4.2 CE预编码的改进54-60
- 4.2.1 预编码的改进56-59
- 4.2.2 CE预编码仿真与讨论59-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刘珊珊;曹型兵;;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2期
2 徐伟;;浅谈电子通讯的预编码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7期
3 李超;郭丽娜;;电子通讯的预编码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3年19期
4 解芳;袁超伟;程铁铮;;利用干扰提高容量的低复杂度预编码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陶立;;一种电子通讯技术的预编码解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30期
6 张文;龚钢;;抑制小区间干扰的迟延可容忍预编码方案[J];科技通报;2013年07期
7 冉金志;林初善;邵云飞;廖晓闽;;几何平均分解的矢量预编码方案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22期
8 卢鑫;;Closed-Loop MIMO系统线性预编码技术[J];中国新通信;2008年11期
9 郑凤;陈润芊;卢国仙;武穆清;;一种新的非线性预编码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范慧婧;孙长印;卢光跃;;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改进信漏噪比预编码方法[J];电讯技术;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伟;张春阳;邵珠雷;;相关衰落信道中星座预编码和球译码[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2 邵玉斌;龙华;向凤红;;MIMO通信系统空域维纳预编码器及性能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继雄;李有明;周新星;;DSL基于误差符号的自适应预编码算法[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钟俊;彭启琮;;有限比特反馈下OFDM系统的预编码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守贵;陈明;;MIMO系统中基于离散速率集的线性预编码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永明;杨绿溪;;采用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的分层空时传送方式及其迭代接收[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7 王道彬;米文智;;一种基于TXMMSE预编码的新型OFDM系统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亚东;丛键;王卓镭;;一种基于预编码降低OFDM信号峰均功率比的技术[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莉;卫星多天线数据传输下水库水情测报编解码技术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吕磊;MIMO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及天线合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萌萌;未来MIMO技术的性能分析和预编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胡志蕊;多小区协作系统下预编码及收发联合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张萌;协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董全;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伟;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黄海洋;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预编码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程鹏;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张晨;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莉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对齐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粟唐;高速移动场景下LTE下行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田梦;PLC中基于MIMO的预编码技术研究与中继系统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书莹;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荆;大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及预编码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圣恩;MIMO双向中继系统的预编码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罗辑;3D MIMO及其预编码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向攀;LTE-Advanced上行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窦津津;MIMO-UWB预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谢思敏;非线性预编码中的星座扩展及解调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6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5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