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4:07

  本文关键词: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异构无线网络 接入网选择 移动 CoMP 切换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多媒体业务给人们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人们对无线网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数据业务呈爆炸性增长,使得宏蜂窝网密度接近极限,站址资源稀缺,而利用高频段势必带来高消耗。因此,运营商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部署了很多低功率的无线接入节点(Small Cell),这样可以在热点区域减轻宏小区的负载,也可以弥补宏小区由于深衰落产生的盲区。然而,宏小区覆盖范围内的Small Cell使用与宏小区相同的频段时,会产生强烈的小区间干扰,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干扰将成为LTE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同时,由于存在不同类型的小区,小区之间有重叠的覆盖区域,用户的接入网选择问题以及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切换问题也成为了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异构无线网络场景中针对静态用户的资源分配和接入网控制问题以及针对移动用户的基于多点协作(Coordinated Multi Point——CoMP)技术的小区间切换问题。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异构网络(Hetnet)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形势、CoMP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原理以及资源管控及接入技术概述。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异构无线网络接入与资源分配联合方法,方法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确定用户接入网选择前提下,基于保障用户服务质量(QoS)同时避免同频干扰,进行资源分配;第二阶段根据已知的网络资源分配情况,动态地改变用户接入网选择来提高全网吞吐量。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使相互不重叠的Small Cell通过宏小区实现间接协调,提升用户公平性,同时保证用户的时延需求,比贪婪(Greedy)接入算法有更高的收敛性。最后,针对密集小区覆盖场景中的移动用户,提出了一种基于CoMP技术的移动切换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在保障用户最小通信速率的同时,有效的减少用户的切换次数。
【关键词】:异构无线网络 接入网选择 移动 CoMP 切换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符号对照表9-10
  • 缩略语对照表10-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多点协作技术简介15-16
  • 1.3 论文选题及意义16-17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17-20
  • 第二章 无线资源分配和接入网控制技术简介20-26
  • 2.1 资源管控概述20-23
  • 2.1.1 无线资源帧结构20-21
  • 2.1.2 资源分配技术概述21-23
  • 2.2 接入网控制技术概述23-24
  • 2.2.1 接入网控制技术概述23-24
  • 2.2.2 接入网控制技术研究现状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接入与资源分配联合方法26-44
  • 3.1 引言26-27
  • 3.2 系统模型27-29
  • 3.3 小区范围扩展(range expansion)技术29-30
  • 3.4 异构无线网络接入与资源分配联合方法30-37
  • 3.4.1 基于QoS保障的资源分配算法(GQRA算法)30-32
  • 3.4.2 接入控制算法32-34
  • 3.4.3 联合资源分配和接入网控制算法34-36
  • 3.4.4 算法信息交互36-37
  • 3.5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37-43
  • 3.5.1 负载均衡实现间接协调仿真分析38-39
  • 3.5.2 用户速率公平性仿真分析39-41
  • 3.5.3 QoS时延保障仿真分析41-42
  • 3.5.4 算法收敛性仿真分析42-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一种基于CoMP技术的移动切换机制44-58
  • 4.1 引言44-45
  • 4.2 系统模型45-46
  • 4.3 传统切换机制46-48
  • 4.4 一种基于CoMP技术的移动切换机制48-51
  • 4.4.1 信令交互48-49
  • 4.4.2 基于CoMP技术建立虚拟小区49-51
  • 4.5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51-56
  • 4.5.1 仿真场景及参数51-52
  • 4.5.2 仿真结果分析52-56
  • 4.6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58-60
  • 5.1 研究结论58
  • 5.2 研究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作者简介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求然;国际电联确定接入网研究重点[J];通信世界;2000年16期

2 ;上半年全国获准入网接入网设备一览表[J];通信世界;2000年S5期

3 张鹏涛;浅谈农村接入网在施工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通信技术;2000年02期

4 刘卫中;接入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规划与实现[J];电信技术;2001年12期

5 叶燕南,杜戈;开放本地接入网市场对广州电信的影响及应对[J];广东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6 张锋;接入网维护的几点经验[J];山东通信技术;2002年04期

7 张春,侯晓霞,范忠礼;建设面向大客户的综合接入网[J];广西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8 孟梦;;电信接入网设备的安全和过压过流防护测试[J];现代电信科技;2006年02期

9 郎吉顺;;接入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规划及实现方式[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8期

10 马特;赵经纬;;下一代接入网产业酝酿新机[J];通信世界;2009年4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荣;;浅谈接入网的发展[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柳重卿;;海南电信接入网112测试的实现[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3 谢文锋;;接入网运营模式下112系统的建设思路[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4 黄生时;;接入网用户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曹卫锋;;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宇;侯自强;焦燕鸿;;全IP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A];200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江龙才;;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建设与优化管理[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和璋;;光纤用户接入网的网管技术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余海峰;;用户终端在农村接入网维护中的应用[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洛馨;;海口接入网网络的优化[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远治 通讯员 谭明;重庆电信深化接入网投资与工程建设改革[N];人民邮电;2014年

2 广文;接入网掀起“万重浪”[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亚青 田文盛;接入网:揭开多元化序幕[N];人民邮电;2001年

4 何海涛;校园宿舍接入网初探[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何海涛;改造校园宿舍接入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刘瑾;智能化接入网[N];网络世界;2001年

7 孟伟松;接入综合化提升电信服务竞争力[N];人民邮电;2003年

8 陈洪;接入市场群雄逐鹿[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网络世界》记者 李夏艳;接入网标准年内可期[N];网络世界;2012年

10 何建伟;图解3G接入网传输方式[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庆龙;接入网虚拟化融合组网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胡新天;光汇聚接入网动态资源调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吴鹏;接入网IPv6隧道过渡体系结构与协议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佳;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贺佳玲;接入网线路保障系统的融合设计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莉;山东联通接入网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年

4 赵丽颖;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组网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魏正曦;无线短波战术接入网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孙华锐;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生存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郭晓达;下一代接入网节能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李紫霞;EPON接入技术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饶静;接入网误码检测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凯;利用VoIP技术实现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拓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9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59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