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相位编码信号低截获性能分析及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3 07:00

  本文关键词:相位编码信号低截获性能分析及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低截获概率 相位编码信号 失配滤波器 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 循环自相关


【摘要】:雷达对抗是通过对敌方雷达的有效侦察以及干扰,使得敌方军事指挥系统失去作战能力,进而消灭敌方保全自己,低截获概率(LPI,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雷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并已成为雷达对抗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因此对LPI雷达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雷达在复杂电子对抗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本文从LPI雷达以及相位编码信号设计的发展现状出发,首先介绍了LPI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其次对具有低截获概率特性的相位编码信号及其特点开展了研究;最后针对传统相位编码信号距离旁瓣电平过高的问题,研究了具有低距离旁瓣电平的相位编码信号设计方法。主要内容为:第一章简略概述了相位编码信号及其基本特征,介绍了LPI雷达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一些现有的LPI雷达技术。第二章主要介绍低截获概率雷达。本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首先,介绍了LPI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比如雷达天线、雷达发射机、功率管理和信号载频对设计LPI雷达的影响;其次,介绍了LPI雷达的波形设计方法,并分析其抗截获性能;最后,基于循环自相关理论,研究了信号检测中参数盲估计的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三章主要介绍相位编码信号设计。本章主要由四部分构成,首先,介绍了衡量失配滤波器性能的指标;其次,利用基于L-BFGS的最小p范数算法设计相位编码信号,并基于该相位编码信号设计了失配滤波器,并对比了两种方法脉冲压缩后的峰值旁瓣电平:然后,研究了相位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的联合设计方法:最后,基于雷达组网的实际应用需求,探讨了正交相位编码信号的设计方法。第四章主要介绍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方法。本章主要由四部分构成,首先,给出了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准则和求解方法;其次,基于所设计的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失配滤波器;然后,给出了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的联合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正交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联合设计的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五章系统性地总结了全文内容,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低截获概率 相位编码信号 失配滤波器 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 循环自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57.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对照表10-12
  • 缩略语对照表12-15
  • 第一章 绪论15-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7
  • 1.2 低截获概率技术17-18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18-21
  • 第二章 低截获概率雷达21-51
  • 2.1 引言21
  • 2.2 LPI雷达的基本原理21-32
  • 2.2.1 截获因子21-25
  • 2.2.2 雷达发射机25-27
  • 2.2.3 功率管理27
  • 2.2.4 雷达天线27-29
  • 2.2.5 载频的考虑29-30
  • 2.2.6 LPI雷达实现技术30-32
  • 2.3 LPI雷达波形设计32-43
  • 2.3.1 线性调频信号32-35
  • 2.3.2 相位编码信号35-37
  • 2.3.3 线性调频信号和相位编码信号混合信号37-39
  • 2.3.4 同步频率捷变(SIMFAR)信号39-42
  • 2.3.5 PRT抖动信号42-43
  • 2.4 LPI信号参数估计43-50
  • 2.4.1 循环平稳理论简述43-44
  • 2.4.2 基于循环平稳的相位编码信号参数估计44-46
  • 2.4.3 基于循环平稳的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46-50
  • 2.5 本章小结50-51
  • 第三章 相位编码信号设计51-67
  • 3.1 引言51
  • 3.2 失配滤波器的相关定义51-52
  • 3.3 相位编码信号设计52-65
  • 3.3.1 经匹配滤波器脉冲压缩的相位编码信号设计52-54
  • 3.3.2 由相位编码信号设计失配滤波器54-56
  • 3.3.3 相位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联合设计56-61
  • 3.3.4 正交相位编码信号设计61-65
  • 3.4 本章小结65-67
  • 第四章 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67-79
  • 4.1 引言67
  • 4.2 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67-78
  • 4.2.1 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67-70
  • 4.2.2 由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失配滤波器70-73
  • 4.2.3 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联合设计73-75
  • 4.2.4 正交宽主瓣相位编码信号设计75-78
  • 4.3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结束语79-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87
  • 作者简介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武文,林云生,李冠章;一种混沌相位编码信号形成与处理系统设计[J];现代雷达;2005年10期

2 张群逸;;雷达中的相位编码信号与处理[J];火控雷达技术;2005年04期

3 胡爱明;胡可欣;;相位编码信号在雷达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07年05期

4 章建辉;黄高明;李敬辉;;基于二阶统计量的相位编码信号识别[J];舰船电子对抗;2008年05期

5 卢护林;冼友伦;苏涛;;一种相位编码信号多普勒补偿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火控雷达技术;2009年01期

6 胡英辉;郑远;耿旭朴;邓云凯;;相位编码信号的多普勒补偿[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11期

7 洪先成;张国毅;;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相位编码信号识别[J];无线电工程;2010年09期

8 杨国彬;郑志娟;;基于时频分析的相位编码信号检测及识别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1年04期

9 张波;保铮;;硬限幅相位编码信号检测性能的改善[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8年Z1期

10 张华娣,赵国庆;低信噪比的相位编码信号细微特征检测方法[J];现代雷达;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远安;张春荣;强勇;;基于相位编码信号的MIMO雷达正交波形设计的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红波;粟毅;王党卫;王怀军;;基于同频带正交相位编码信号的MIMO雷达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颖;MIMO与认知雷达波形设计理论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陈阳;微波和亳米波信号光学产生及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杜晓林;MIMO雷达相位编码信号集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武剑辉;多波形频域数字脉冲压缩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邓振淼;雷达信号脉内分析与处理理论及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MIMO雷达波形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涛;雷达干扰信号特征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林智梅;基于相位编码信号的SAR目标成像及抗干扰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4 林厚宏;基于波形捷变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靳若安;雷达抗干扰波形优化设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徐磊磊;相位编码信号低截获性能分析及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艳艳;雷达相位编码信号的研究和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程丽;相位编码信号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佳;一种互补相位编码信号的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魏广雷;相位编码信号脉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5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65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