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A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OFDMA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OFDMA网络 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 网络编码 异构网络
【摘要】:无线通信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对交互业务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交互业务用户满意度是受到上下行链路性能共同影响的,单独提高上行或者下行性能并不能使用户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大部分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研究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上行或下行其中一个方向,对上下行联合进行资源分配考虑较少,在处理交互业务用户的资源分配问题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为满足交互业务对上下行链路的性能需求,在无线网络资源分配过程中联合考虑上下行链路的信道条件与业务需求,进行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工作重点展开。针对包含交互业务用户的OFMD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论文提出了基于用户速率耦合的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策略与算法。提出的算法不再是独立的考虑上行或下行资源分配问题,而是根据上下行链路信道条件与交互业务需求对上下行资源联合进行自适应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效降低了现有算法在处理交互业务用户资源分配问题时产生的资源浪费,在系统吞吐量与能量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表现。针对包含交互业务用户的OFMDA网络,论文将网络编码技术在资源分配过程中结合使用,提出了基于网络编码的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策略与算法。提出的算法通过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实现了基站在下行方向的多播传输,有效提升系统下行资源利用率;通过使用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有效降低上下行独立资源分配产生的资源浪费。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第2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性能。针对Macro-Femtocell异构网络中对用户上下行链路具有对称速率要求的交互业务进行研究。论文分析了交互业务对用户上下行速率的耦合约束,以及异构网络中Macrocell和Femtocell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将Macro-Femtocell异构网络上行、下行资源分配结合起来,提出了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策略与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异构网络中上下行独立进行资源分配时引起的交互业务用户资源浪费问题,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OFDMA网络 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 网络编码 异构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5
- 1.1.1 OFDM/OFDMA技术概述11-13
- 1.1.2 OFDMA网络资源分配概述13-14
- 1.1.3 OFDMA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14-15
- 1.2 OFDMA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研究现状15-18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贡献18-20
- 1.3.1 主要工作18-19
- 1.3.2 主要贡献19-20
- 1.4 论文章节安排20-21
- 第2章 基于用户速率耦合的OFDMA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21-47
- 2.1 系统模型21-24
- 2.2 非对称交互业务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24-29
- 2.2.1 非对称交互业务模型24-25
- 2.2.2 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算法25-29
- 2.3 对称交互业务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29-34
- 2.3.1 对称交互业务模型29-30
- 2.3.2 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算法30-34
- 2.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34-46
- 2.4.1 非对称交互业务仿真结果与分析35-41
- 2.4.2 对称交互业务仿真结果与分析41-46
- 2.5 本章小结46-47
- 第3章 基于网络编码的OFDMA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47-72
- 3.1 系统模型48-49
- 3.1.1 网络编码双向无线通信模型48-49
- 3.1.2 网络结构及OFDMA网络信道模型49
- 3.2 基于网络编码的非对称交互业务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49-55
- 3.2.1 非对称交互业务模型49-50
- 3.2.2 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算法50-55
- 3.3 基于网络编码的对称交互业务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55-60
- 3.3.1 对称交互业务模型55-57
- 3.3.2 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算法57-60
- 3.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60-71
- 3.4.1 非对称交互业务仿真结果与分析61-66
- 3.4.2 对称交互业务仿真结果与分析66-71
- 3.5 本章小结71-72
- 第4章 Macro-Femtocell异构网络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72-90
- 4.1 Macro-Femtocell异构网络73-77
- 4.1.1 频谱规划方案与干扰场景73-75
- 4.1.2 接入方式75-76
- 4.1.3 Femtocell部署模型76-77
- 4.2 系统模型77-81
- 4.2.1 Macro-Femtocell异构网络无线信道模型78-79
- 4.2.2 资源分配问题模型79-81
- 4.3 优化问题求解81-85
- 4.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85-89
- 4.5 本章小结89-9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90-92
- 5.1 研究工作总结90
- 5.2 研究工作展望90-92
- 参考文献92-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樊晓桠;;一种OFDMA系统降低峰均功率比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8期
2 赵其勇;;中继模式在OFDMA系统中的应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3 王志成;冯辉;;WiMAX OFDMA下行同步原理与仿真[J];广东通信技术;2010年06期
4 I.Baig,V.Jeoti;;PAPR reduction in mobile WiMAX:A new ZCMT precoded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年04期
5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IN OFDMA USING CROSS-LAYER ARCHITECTURE[J];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5年06期
6 ;A new access scheme in OFDMA systems[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6年03期
7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FOR INTERLEAVED OFDMA UPLINK BASED ON SUBSPACE PROCESSING[J];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2007年04期
8 范达;曹志刚;;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Compensation for an Interleaved OFDMA Uplink[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年01期
9 周瑞;郑建宏;;OFDMA系统技术实现[J];电子测试;2008年05期
10 王俊;康瑞;;交织OFDMA频偏估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沈骏;陈晨;项海格;;基于预测的OFDMA系统中断容量的优化[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泉;;OFDMA-PON下行实现方案设计及性能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Power Allocation Based on Power Efficiency in Uplink OFDMA Systems: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昕;叶梧;冯穗力;庄宏成;;基于蚁群算法的OFDMA系统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A QoS-Aware Subcarrier Allocation Algorithm with Perfect Channel Information in OFDMA Based Systems[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邱涛;贺志强;牛凯;田宝玉;;多小区OFDMA系统下行链路的分布式子载波分配[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洪涛;;OFDMA系统中一种频率偏移盲估计算法[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强剑锋;张平;;无线OFDMA系统中子载波分配方法对多址干扰的影响[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关艳峰;胡爱群;;基于业务分集的OFDMA资源调度方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彭天笑;潘嘉;;基于OFDMA的WiMAX系统对多媒体组播广播业务的支持[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春;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OFDMA[N];人民邮电;2002年
2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 研究所 沈嘉;下一代无线宽带通信的核心OFDM/OFDMA[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记者 姚春鸽;长期演进支持TD-SCDMA持续发展[N];人民邮电;2007年
4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王志辉;六个关键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沈嘉;IEEE 802.20:“准4G”的新竞争者[N];通信产业报;2006年
6 CDG执行董事佩里·拉法格邋CDG副总裁安仲明博士;CDMA和OFDMA共创融合服务[N];通信产业报;2008年
7 思文;促进FDD和TDD融合发展[N];通信产业报;2013年
8 林辉;3GPP LTE长期演进计划应对未来需求[N];人民邮电;2006年
9 姚春鸽;移动WiMAX发展步伐加快[N];人民邮电;2007年
10 侯自强;频率决定WiMAX性能[N];通信产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毛;基于OFDMA的认知无线网络资源分配和中继选择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尹杰晨;宽带OFDMA随机接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范达;OFDMA系统中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白铂;OFDMA资源分配的解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苏环;OFDMA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6 陈龙泉;OFDMA-PON的调制技术与系统实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杨丽花;高速移动OFDMA/SC-FDMA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昕;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畅;OFDMA中继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夏玉杰;OFDMA无线接入中的测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贝撒;单载波FDMA和OFDMA的峰均功率比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丁月;基于能量效率的OFDMA系统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齐俊;LTE-A中OFDMA系统的能效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康晓满;基于OFDMA系统的无线资源优化分配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黄靖然;OFDMA中继系统资源分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陈曦;OFDMA-PON符号同步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7 刘廷;LTE下行OFDMA系统的时频同步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盛曦;基于OFDMA接入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陈斌;基于OFDMA的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杨华;基于OFDMA异构网络的信道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6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68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