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长双二进制载波抑制归零码光分组产生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波长双二进制载波抑制归零码光分组产生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通信 光分组交换 双二进制载波抑制 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仪
【摘要】:为了简化多波长光分组交换系统的发送端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仪(MZDI)器件实现多波长双二进制载波抑制归零码(DCS-RZ)格式的光分组产生方法。该方法采用单个MZDI器件将波分复用(WDM)差分相移键控(DPSK)净荷信号转换成WDM DCS-RZ净荷信号,同时完成WDM非归零码(NRZ)标签与净荷信号的耦合,得到WDM DCS-RZ光分组信号。通过4×40 Gb/s DCS-RZ光分组信号产生、传输和分离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240 km光纤传输后,净荷在经过法布里-珀罗(F-P)滤波器分离后接收灵敏度仅下降1.8 d B。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关键词】: 光通信 光分组交换 双二进制载波抑制 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仪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2AA011304,2013AA011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1095,61271166) 西南石油大学青年基金(2012XJZ022)
【分类号】:TN929.1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光网络中交换节点逐渐成为限制网络发展的瓶颈。光分组交换具有最小的交换粒度,是一种最理想的光交换形式。光分组由携带交换信息的标签和数据信息的净荷两部分组成。为了便于光标签信号的提取和更新,已提出了比特序列标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昆;凌云;;Novel optical packet with non-return-to-zero label and duobinary carrier-suppressed return-to-zero payload[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8年02期
2 隆正浩;忻向军;周锐;张子兴;徐大雄;;Applications of optical duobinary in optical carrier suppression and separation labeling[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云;光分组交换中的光标签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宝;苗英辉;;光交换中标签提取技术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1年11期
2 周锐;忻向军;张琦;赵X;赵同刚;余重秀;;Study of FSK/IM orthogonal modulation system with optical Manchester-coded payload[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拥军;基于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乐阳;光分组交换系统中的二维光正交码光标签的产生及全光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孟小俊;基于光纤非线性的全光码型转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苗英辉;基于OCDM的光码标签路由信息并行处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云;邱昆;刘平;王一;;一种新型SOA-MZI光功率均衡器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越峰,柏琳,徐大雄;光分组交换系统的结构研究[J];激光技术;2001年01期
2 隋志成,姜希军,吴志坚;基于标签的光分组交换网络[J];广东通信技术;2001年10期
3 黄安鹏 ,谢麟振 ,徐安士 ,殷洪玺;光分组交换的关键技术[J];通讯世界;2001年10期
4 ;光分组交换技术前景诱人[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4期
5 谢世钟,陈明华,董毅,陈向飞,李栩辉,王国忠;光分组交换网络技术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6 陈晓娟,邬春明;光分组交换网[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隋志成,姜希军,吴志坚;光分组交换网络结构[J];现代有线传输;2002年01期
8 郑磊,吴德明,徐安士;光分组交换节点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2年05期
9 郑福生,张劲松;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2年04期
10 骆睿,裴珊珊,简水生;城域网的全光分组交换[J];电信快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欣;陈建平;尚韬;阎敏辉;陈俊峰;李建朗;姜文宁;;采用多组共享光缓存的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分析[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赵俊;孙小菡;;异步光分组交换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时延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潘英俊;刘焕淋;;长度分布特性对异步光分组交换性能影响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民;王建权;王建;叶培大;;可变包长光分组交换中的光纤延时线参数设计[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光分组交换技术异军突起[N];人民邮电;2001年
2 ;光分组交换技术前景诱人[N];人民邮电;2001年
3 CCID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我国光传输设备市场现状与技术走势[N];通信产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惠斌;光分组交换网络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辛明;光分组交换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凌云;光分组交换中的光标签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帝;光分组交换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罗俊;多波长3R再生与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季伟;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王文睿;光分组交换网络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解宜原;高速光分组交换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子系统开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9 刘焕淋;异步光分组交换节点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梁铮;光分组交换网中的缓存与转发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琳;基于光码标记的光分组交换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超;一种易于实现的城域光分组交换环网的结构和性能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雷;光分组交换网络中光缓存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同伟;光分组交换网络核心节点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少堂;光分组交换网核心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毅;光分组交换网络中节点管理技术及其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杰;光分组交换核心节点缓存结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08年
8 徐林荟;光分组交换中光码标记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珍;波长路由光分组交换及关键技术[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黄伟明;光分组交换节点设计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4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2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