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的抗合谋攻击可变门限环签名方案
本文关键词:基于属性的抗合谋攻击可变门限环签名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基于属性签名 可变门限 合谋攻击 匿名性 计算Diffie-Hellman难题
【摘要】:基于属性的密码体制是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泛化和发展,它将身份扩展为一系列属性的集合,具有更强的表达性,并且拥有相同属性的成员自动组成一个环,便于隐匿签名者身份。通过对现有的基于属性门限环签名方案的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方案虽然满足匿名性要求,但拥有互补属性的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合谋伪造出有效签名。为弥补上述缺陷,首先给出基于属性门限环签名的不可伪造性、不可区分性及抗合谋攻击性的形式化定义,然后给出一个基于属性的抗合谋攻击可变门限环签名方案,其安全性可归约为CDH(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所提方案通过在用户属性密钥中引入互不相同的秘密随机因子的方法,防止合谋攻击者利用组合私钥的方式伪造签名。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方案被证明能够抵抗适应性选择消息的存在性伪造及合谋攻击,并具有相同签名属性集用户间的不可区分性。与同类方案相比,新方案还具备更高的运算效率。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实验室;
【关键词】: 基于属性签名 可变门限 合谋攻击 匿名性 计算Diffie-Hellman难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1098,61003245)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4X008-A)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5JY018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SWJTU11CX041)~~
【分类号】:TN918.4
【正文快照】: Foundation Items: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61371098,61003245);The Major Project for the Science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2014X008-A);The Basic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ject of SichuanProvince of China(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秋璞;徐震;叶顶锋;;一个可追踪身份的基于属性签名方案[J];软件学报;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坚;熊金波;姚志强;刘西蒙;;可追踪身份的基于属性的多重签名方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2 行韩睿;卢万谊;魏立线;韩益亮;;一个可追踪身份的门限属性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圣龙;基于属性的不可否认签名协议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林坚;可追踪身份的基于属性的签名算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 连燕玲;基于属性签名的自适应匿名认证[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金树;曹丹;王小峰;孙一品;胡乔林;;属性基加密机制[J];软件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印;王玲玲;马春光;;可传递签名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7年01期
2 李俊岭;李永强;;具有多安全级别的指定验证人的单调签名方案[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邓玉良,毛志刚,叶以正;智能IC卡公共钥签名系统的实现方法比较[J];微处理机;1999年03期
4 刘渊,沈晓娟,孙亚民;拥有废止机制的签名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10期
5 梅其祥,何大可;改进的指定接收者签名方案[J];通信学报;2005年02期
6 贾仁超;寇卫东;刘景伟;;一种基于可验证环签名的同时生效签名[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33期
7 蓝才会;王彩芬;;基于身份的可截取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7年10期
8 王玲玲;张国印;马春光;;一种签名长度固定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方案[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11期
9 赵林森;;一种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9期
10 周锐;朱玉兰;聂义友;黄亦斌;;不完全依赖仲裁的量子签名协议[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春光;武朋;杨义先;顾国昌;;无状态可传递签名[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余婷;赵泽茂;任锡沣;;高效的基于前向环序列的无证书环签名方案[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任锡沣;赵泽茂;余婷;;一个改进的无证书签名方案[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雷灵光;张中文;王跃武;王雷;;Android系统代码签名验证机制的实现及安全性分析[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文华;雷凤宇;;一种基于XTR的高效签名方案[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振华;离线中文签名验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玲玲;环签名及其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叶青;并发签名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郑建彬;在线手写签名认证及其演化算法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魏立斐;多签名和聚合签名及其应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温晓军;安全量子身份认证与信息签名协议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磊;基于身份环签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文静;脱机签名识别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胡程瑜;环签名体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峰;门限代理重签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华杰;环签名的分析与改进[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熊丹;关联环签名及其在电子投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吴戈;抗合谋攻击的聚合签名方案设计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杜桂颖;基于证书可验证加密签名和消息可恢复签名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效霏;关于数字签名验证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孙超亮;代理重签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陈国华;环签名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景旭;并发签名在公平交换协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馨文;同时签名和环签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9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3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