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雷达隐身装置的定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一种主动雷达隐身装置的定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雷达隐身 智能蒙皮 空间位置关系 定量分析
【摘要】:主动雷达隐身技术是目标雷达特征控制技术(也称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分支。该文针对美国的一篇关于主动雷达隐身装置(是一种智能蒙皮)的专利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首先介绍该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出电磁场约束方程组;其次,推导移相器转移相位与入射波长、入射角以及该装置组成的空间位置关系等因素的定量关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别讨论入射波长、入射角、空间位置关系等因素对该装置隐身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作者单位】: 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77108部队;电子科技大学;
【关键词】: 主动雷达隐身 智能蒙皮 空间位置关系 定量分析
【分类号】:TN958
【正文快照】: 2(中国人民解放军77108部队成都611233)3(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1引言雷达隐身技术又称雷达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雷达特征控制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平台等目标的雷达可探测信号特征,使敌方雷达探测系统难以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技术[1]。雷达隐身技术可以分为无源隐身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小鹏,赵维江,黄立伟;目标RCS的计算和对消效果的统计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徐剑盛;周万城;罗发;朱冬梅;苏进步;蒋少捷;;雷达波隐身技术及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09期
3 向迎春;曲长文;平殿发;赵维青;;对消式舰船有源隐身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2期
4 曲长文;向迎春;;基于目标RCS特性的有源对消隐身分析[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5 Jawad Khan;段文洋;Salma Sherbaz;;军船雷达目标有效截面预报和缩减研究(英文)[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12年02期
6 杨广辉;樊祥;;一种新的毫米波隐身方法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3年04期
7 曹丽梅;王瑛;;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J];现代导航;2012年03期
8 向迎春;曲长文;李炳荣;侯海平;;基于舰船雷达散射特性的对消隐身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张波,温晓阳,张红,吴樊,张长耀,江凯,陈仁元;基于雷达散射特性的高分辨率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曾勇虎;王国玉;陈永光;汪连栋;;动态雷达目标RCS的统计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张昆;薛晓春;;二维机翼雷达散射截面特性分析[J];飞机设计;2008年01期
4 庞旭东;朱守正;;电磁隐身斗篷奇异性问题的处理与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师俊朋;胡国平;王金龙;吕伟;;雷达隐身技术分析及进展[J];飞航导弹;2014年02期
6 陈世春;黄沛霖;姬金祖;;线性调频波的转发干扰对消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7 师俊朋;胡国平;王馨;刘宏玮;;雷达系统反隐身能力评估指标分析[J];飞航导弹;2014年07期
8 仲兆宇;万国宾;刘金博;李文廷;;具有散射对消功能的赋形阵列天线优化[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18期
9 陈秦;张捷;翁小龙;陈毅挺;;对地毫米波探测制导威胁及吸波涂层隐身效果[J];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11期
10 沈阳;李修和;李勇;;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玉军;线性调频雷达干扰新技术及数字干扰合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子栋;金属—电介质体系的双负性质及调控[D];山东大学;2013年
3 庞旭东;基于超材料的变换电磁学器件在隐身和散射问题上的应用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晓佳;舰船悬臂结构隐身与动力特性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程忍;无源双极化标签式雷达反射器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樊孔帅;基于粒子滤波的机动弱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琦;何世禹;初文毅;;吸波涂层材料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2 吴友朋;刘祥萱;张泽洋;;掺杂碳化硅对纳米炭黑导电和吸波性能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0年05期
3 王生浩;文峰;李志;郝万军;曹阳;;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4 刘海韬;程海峰;王军;唐耿平;郑文伟;;高温结构吸波材料综述[J];材料导报;2009年19期
5 耿健烽;周万城;张颖娟;罗发;朱冬梅;;纳米Si/C/N复相粉体-硅溶胶涂层的介电和吸波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2期
6 周亮;周万城;刘涛;罗发;朱冬梅;;雷达吸波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5期
7 陶宇;陶志萍;;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材料导报;2011年11期
8 邢丽英,张佐光;结构隐身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展望[J];材料工程;2002年04期
9 张健;张文彦;奚正平;;隐身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10 杨小鹏,赵维江,黄立伟;目标RCS的计算和对消效果的统计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振海;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刘延坤;稀土掺杂钛酸钡和铁氧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彭志华;碳纳米管材料的微波吸收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献明,付绍云,张以河,孙正滨,李广涛;雷达隐身复合材料的进展[J];航空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2 王宏,石岚;红外、雷达隐身在舰船上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4年05期
3 黄润生;唐涛;盛玉宝;邱燕;吴卫国;王均义;张世远;;涂覆型雷达隐身实验室研究方法[J];物理实验;2008年01期
4 李廷军,王宝林,徐茹宇,徐进;反雷达隐身涂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4年01期
5 王淑芬,戴全辉;法国在雷达隐身研究领域的新进展[J];飞航导弹;1998年11期
6 邱丽波,李政,成学军,李廷军;利用计算机设计反雷达隐身涂层[J];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08期
7 曾裕;龚荣洲;;红外-雷达隐身匹配设计及其兼容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24期
8 龙笔虎,张德保;舰艇雷达隐身及其效果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1998年03期
9 陈知华;李兵;牛飞龙;李海涛;;雷达隐身测试的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6期
10 孙连春;组合薄膜材料在导弹雷达隐身及抗电磁干扰中的应用[J];光机电信息;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楚增勇;;基于分子设计的雷达隐身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2 陈志彦;李效东;王军;邢欣;曹峰;;聚铁碳硅烷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2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预印集(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刘晓军;SH6红外雷达隐身复合多元膜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毅;雷达隐身目标电磁散射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亮;舰艇雷达隐身快速修复涂料及其界面行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朱兵;雷达隐身措施数据库及红外辐射计算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郭凤骏;舰艇外形雷达隐身与减振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褚显应;巡航导弹外形/气动/雷达隐身综合设计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0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4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