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面向雷达应用可重构处理器中计算阵列的路由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30 06:30

  本文关键词:面向雷达应用可重构处理器中计算阵列的路由结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可重构 信号处理 路由结构 互联 RASP


【摘要】:可重构架构是结合了软件计算的灵活性与硬件计算的高效性于一体的新型计算架构,是雷达信号处理实现的一种理想方案。可重构阵列作为可重构系统的计算核心,路由结构是其流水线的组织者,其效率与灵活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计算性能。路由结构主要是为重构计算单元间提供数据交互通道的互联结构,以及为扩宽重构阵列应用范围和提升流水线效率而设计的旁路数据计算单元与分布式寄存器。其中,互连结构为路由结构的核心部分,旁路数据计算单元与分布式寄存器则是计算阵列和存储空间的路由功能扩展。基于此,本文所述路由结构主要集中于互联结构设计,而旁路计算单元以及分布式寄存器的设计则分别在阵列以及寄存器设计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本文从雷达核心算子的特征入手,重点研究了核心算子的数据流特征,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指导可重构架构研究与算子映射方案研究。首先以核心算子数据流特征为理论基础,推导出面向雷达应用的可重构处理器RASP雏形。接着对与路由结构相关的计算阵列、寄存器组以及互联结构设计展开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①针对核心算子计算类别多样的处理过程,提出了异构阵列多域协同设计,使可重构阵列支持计算类别多样的流水线处理;②针对复杂大量数据输入阵列对流水线性能制约问题,本文提出差异双端口数据输入设计方案,不仅简化了数据传输过程而且可以充分满足流水线数据处理需求;③针对传统互联结构在解决核心算子流水线组织中存在的资源浪费、计算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面向雷达应用的可重构处理阵列的多模式互联结构,这种互联结构不仅可以使阵列满足过程复杂、算法多样的数据处理需求,也能够实现阵列的高效并行计算。最后,依据计算流程将核心算子处理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将各阶段的计算拆解为若干个与阵列规模适配的基本计算结构体,循环映射至阵列后,顺次完成计算。本文通过C模型对RASP架构进行了功能性验证,并采用TSMC45nm工艺在工作频率500MHz的条件下进行了RTL级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的多模式互联结构可以大幅提升系统的计算性能计算单元利用率(以64K点FFT、1K点128阶FIR以及96阶矩阵求逆为例,相比主流互联结构计算性能提升了2.38倍~3.4倍,计算单元利用率提升了1.13倍~2.38倍),较好的完成了设计目标。相比当前的主流信号处理应用可重构处理架构,本文的RASP架构不仅具备良好的计算性能,而且在计算灵活性以及计算延展性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充分满足了雷达信号处理带来的高性能与强灵活性要求。
【关键词】:可重构 信号处理 路由结构 互联 RASP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57.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8-12
  • 1.1.1 雷达信号处理及关键技术8-11
  • 1.1.2 面向雷达信号处理的可重构系统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14-15
  • 1.4 论文组织结构15-18
  • 第二章 雷达信号处理核心子算法特征分析18-30
  • 2.1 雷达核心算子计算原理及数据流分析18-25
  • 2.1.1 FFT计算原理及数据流分析18-21
  • 2.1.2 FIR计算原理及数据流分析21-23
  • 2.1.3 矩阵求逆计算原理及数据流分析23-25
  • 2.2 雷达核心算子数据流特征归纳25-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基于算法分析的阵列路由结构设计30-46
  • 3.1 面向雷达应用的可重构系统RASP概述30-31
  • 3.2 异构阵列多域协同处理31-34
  • 3.2.1 计算阵列分块设计31-32
  • 3.2.2 异构阵列多域协同设计32-34
  • 3.3 差异双输入端口34-36
  • 3.3.1 阵列FIFO设计34-35
  • 3.3.2 数据缓存结构设计35-36
  • 3.4 多模式阵列互联结构36-45
  • 3.4.1 传统互联结构分析37-39
  • 3.4.2 多模式互联结构设计39-43
  • 3.4.3 路由方案性能测试及分析43-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核心算子在RASP上的映射实现46-58
  • 4.1 FFT算法映射46-51
  • 4.1.1 FFT计算过程的映射分解46-48
  • 4.1.2 子过程映射方案设计48-51
  • 4.2 FIR算法映射51-53
  • 4.2.1 单阵列循环映射单点计算52-53
  • 4.3 矩阵求逆映射53-57
  • 4.3.1 LU分解映射方案53-55
  • 4.3.2 三角矩阵求逆映射分析55-57
  • 4.3.3 三角矩阵相乘映射分析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58-64
  • 5.1 面向雷达核心子算法的可重构系统仿真验证平台58-59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59-63
  • 5.2.1 RASP核心算子计算性能验真及分析59-62
  • 5.2.2 RASP与同类架构性能对比62-63
  • 5.3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6.1 本文总结64
  •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64-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2
  • 硕士阶段获得的研究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启伦;对称开关逻辑的三值胞腔阵列[J];电子学通讯;1980年04期

2 DharmaP.Agrawal;林定基;;高速算术运算阵列[J];电子计算机动态;1981年08期

3 何国;;高速计算与小粒度数据流阵列[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6年05期

4 郑启伦,伍国荣;三维阵列细胞结构图的性质及其定理[J];计算机学报;1980年02期

5 潘明,姜希莉;三维三值树型细胞结构的通用逻辑阵列[J];电子学报;1983年04期

6 冯丹,张江陵;构造高可靠性盘阵列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6年03期

7 林勇;罗文坚;钱海;王煦法;;n×n阵列胚胎电子系统应用中的优化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艾水;;阵列天线结构[J];电子机械工程;1993年05期

9 陈善继;张锐戈;吴国庆;陈超;马英;王涛;;极化敏感阵列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10 余恺;印明;宗晓杰;王营冠;王智;;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阵列及协同信号处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玉荣;;一维方解石单晶微纳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魏文博;葛广路;;金纳米棒垂直阵列的制备、表征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叶小舟;齐利民;;硫化锌纳米碗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蔡金光;齐利民;;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结构的自清洁宽波段全方向减反射涂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宏俊;陈展鹄;李丽玲;;LED阵列失效特性分析及探讨[A];海峡两岸第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2年

6 毋芳芳;马小健;冯金奎;钱逸泰;熊胜林;;三维Co_3O_4和CoO@C墙阵列形貌控制,形成机理以及锂电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魏志祥;李梅;黄际勇;;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俞国军;王森;巩金龙;曹建清;朱德彰;;低能离子束辅助大面积制备纳米点阵列[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钟留彪;张军昌;江林;;多功能化等离子体念珠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果然;基于中小孔径阵列的超分辨测向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姜家财;基于成对阵列的多信号检测与测向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佳;端射天线阵列机理与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京;时间调制阵列理论与共形阵列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腾云;大气压空气中百赫兹级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代宇;忆阻器及其交叉阵列在数据存取和图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朱迪夫;通过多元方法构造功能性有序微结构阵列[D];吉林大学;2010年

8 肖作毅;微反应器中三维有序多孔阵列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段国韬;宏观尺度纳米结构阵列的电化学合成及其原型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常仁;低副瓣数字端射阵列组阵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威信;半导体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测试[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淑彬;基于ZnO纳米棒阵列的紫外光响应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晓晓;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丁江放;耦合微悬臂阵列集体振动模的光学囚禁及冷却[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贾小亚;镍和氧化镍有序孔阵列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彭桃;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声稀疏阵列成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楚东月;复合静电吸附阵列的吸附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8 凌雪燕;多切口金纳米圆环阵列光学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鑫;基于MOS电阻阵列的红外场景仿真系统驱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张俊波;基于实测数据的阵列校正与测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7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57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