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通信 基于扩散的信道 囊泡释放和接收概率 信道容量
【摘要】: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化、工业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在纳米级,纳米机器(nano-machine)是最基本的功能单元,由于单个纳米机器仅能够完成简单的任务,因此,一般可通过多个纳米机器互联组成纳米网络来扩展单个纳米机器的功能。由于纳米机器尺寸很小,传统的通信技术不再适用于纳米网络,因此我们考虑利用基于生物启发的分子通信(MC,molecular communication)技术来实现纳米网络中纳米机器之间的通信。分子通信是使用分子作为信息载体的传输方式,它是一种新的涉及纳米技术、生物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mole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vesicles)。在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中,首先,信息分子被封装入一个囊泡并由发送端发送出去。当囊泡通过介质传输至接收端时,囊泡与接收端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并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接收端细胞,完成了整个通信过程。目前大多数研究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的文献仅仅在他们的数学模型中考虑了信道的影响,而本文不仅考虑了囊泡的传输过程,还考虑了发送端囊泡的释放和接收端囊泡的接收过程。本文中所采用的传输机制是自由扩散机制,此过程服从菲克定律。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纳米网络和分子通信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它的系统模型,然后分别推导了该系统中囊泡的释放和接收概率。在分子通信系统研究中,信道容量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建立了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其混合信道的信道容量,该混合信道包括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在论文最后部分,本人使用MATLAB仿真观测了信道中诸多因素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分子通信 基于扩散的信道 囊泡释放和接收概率 信道容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61;TN9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符号对照表9-10
- 缩略语对照表10-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题目的研究背景13-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16-19
- 第二章 分子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19-27
- 2.1 分子通信基本概念19-20
- 2.2 分子通信和传统通信的主要区别20-21
- 2.3 分子通信的主要研究方向21-22
- 2.4 分子通信的应用前景22-25
- 2.5 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基本概念25-26
- 2.6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模型描述27-39
- 3.1 分子通信中常用的传输机制分析27-31
- 3.1.1 短距离传输机制27-29
- 3.1.2 中距离传输机制29-30
- 3.1.3 远距离传输机制30-31
- 3.2 囊泡的形成、封装、释放信息分子及定向结合过程分析31-33
- 3.3 系统模型33-34
- 3.4 信道传输过程34-35
- 3.5 发送端囊泡释放过程35-36
- 3.6 接收端囊泡接收过程36-38
- 3.7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信道容量39-47
- 4.1 信息论相关基础知识39-41
- 4.1.1 信息熵39-40
- 4.1.2 信道容量40-41
- 4.2 基于囊泡的分子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推导41-45
- 4.3 本章小结45-47
- 第五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47-53
- 5.1 参数设置47
- 5.2 仿真结果47-50
- 5.3 本章小结50-5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3-55
- 6.1 总结53-54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1
- 作者简介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笑亭;高空平台通信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A辑);2000年S1期
2 丁雷;;关于通信系统局网互联维护分析[J];民营科技;2009年11期
3 张建华;;军队CDMA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1期
4 符海珠;;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优缺点解析[J];河南科技;2013年09期
5 黄长蓉;Hilbert变换及其应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刘洋;;“闪电”对通信系统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7 董奇;吕玲玲;;全球4G通信系统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8 孟俊;;探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0期
9 李花美;刘淑芹;;浅谈银行代收话费业务在通信系统的实现[J];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10 郭九鹭;康蕾;;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新技术展望[J];河南科技;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亮;;应用云技术打造通信系统集中网管平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琳;辛永平;范文新;刘海峰;;基于排队论的防空通信系统性能优化分析[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亮;;应用云技术打造通信系统集中网管平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宝;;特殊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A];OFweek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万兴立;;浅析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方案的研究[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兴隆;苏罗辉;杨敏;;超高可靠安全关键通信系统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7 郑涛;尹军祖;张民;高航;;关于《公安通信系统》课程实验设计的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英楣;沈文海;陆春信;;多进程并发在国内通信系统的应用[A];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开发应用论文集(二)[C];2006年
9 王铁峰;霍志成;焦玉斌;;通信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防护[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薛彩姣;张卓;张洪顺;朱红伟;;CDMA通信系统中的几种编码序列及仿真[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凤岐 通讯员 杨建军;我省着手建设防治非典信息通信系统[N];山西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郑凤岐 本报通讯员 杨建军;我省为何要建防治非典信息通信系统[N];山西日报;2003年
3 陈翔;揭密地铁5号线通信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陆芬华;南阳装备地下救生通信系统[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5 特约通讯员 王群 龙泽群;全军通信系统研究生培养走上快车道[N];解放军报;2000年
6 刘葵;天诺移动跟踪和通信系统问世[N];通信产业报;2000年
7 记者 杨珏;我省防治非典信息通信系统正式启动[N];山西日报;2003年
8 李进才 盛道文;黄河通信专网自己的通信系统[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记者赵亚辉;CDMA通信系统全面升级[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逄丹;建设立体通信系统迫在眉睫[N];通信产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杰;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谭庆贵;卫星光CDMA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国强;编队小卫星星间通信系统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江小平;舰载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梅林;加权类分数傅立叶变换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齐本胜;皮卫星星载通信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陈殿仁;激光目标识别与通信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8 刘其凤;通信系统中电磁脉冲效应的混合仿真方法和作用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林雁;LTE无线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张炬;TDMA和CDMA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柔溪;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敬卿;基于Zigbee的区域定位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3年
3 沈广平;基于FPGA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吴思鹏;基于智能手机的声波近场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开阳;基站动力与环境监控中的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徐顺仓;非平稳通信系统多用户干扰特性分析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顾晓帆;OAM态提取方法及其在复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王定良;自适应多模单兵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顾潇腾;远距离中继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严孝玲;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59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5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