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人耳听觉系统的盲声源分离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23:41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耳听觉系统的盲声源分离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盲声源分离 双麦克风 “两步法” 单源主导点 势函数 最短路径法 二值时频掩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号处理的效率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传感器采集得到的信号是有用信息和噪声或者其自身的某种混叠,如何从这些混叠信号中分离出所需的有用信息,是这些实际应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这正是盲源分离技术产生的原因。目前,盲源分离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生物医疗、信息检索等领域。盲声源分离是盲源分离在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在声源信息和传输通道均未知的情况下,仅依据麦克风观测到的信号,重建所需要的目标信号的过程。盲声源分离通常依据麦克风数目和源信号数目的关系分为超定盲声源分离和欠定盲声源分离。本文主要针对欠定盲声源分离中的特殊的双麦克风盲声源分离算法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阐述了人耳听觉系统理论以及语音信号处理基础理论;(2)对现有欠定盲声源分离理论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双麦克风盲声源分离理论展开研究;(3)对经典的双麦克风盲声源分离算法BLUES算法进行研究分析;(4)对现有的经典的先估计混合矩阵再估计源信号的“两步法”欠定双麦克风盲声源分离算法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和仿真验证;(5)对双麦克风情况下的两步法展开分析研究和仿真验证,并针对混合矩阵估计方法中现有的的单源点筛选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针对源信号重建方法中的二值时频掩蔽方法、基于隶属度的重建方法、“最短路径法”等进行仿真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其现有的缺点进行改进。
【关键词】:盲声源分离 双麦克风 “两步法” 单源主导点 势函数 最短路径法 二值时频掩蔽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盲源分离简介10
  •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4
  • 1.4 本文主要工作14-16
  • 第二章 语音信号处理相关理论16-28
  • 2.1 人耳听觉系统简介16-18
  • 2.1.1 人耳听觉模型16-17
  • 2.1.2 基底膜分频理论17-18
  • 2.2 盲声源分离算法理论18-19
  • 2.2.1 超定盲声源分离算法18
  • 2.2.2 欠定盲声源分离算法18-19
  • 2.2.3 特殊欠定盲声源分离算法19
  • 2.3 语音信号处理基础理论19-26
  • 2.3.1 语音信号混合模型19-20
  • 2.3.2 独立分量分析20-21
  • 2.3.3 稀疏性21-22
  • 2.3.4 W-正交分离性22-24
  • 2.3.5 Gammatone滤波器24-25
  • 2.3.6 麦克风间距约束25-26
  • 2.4 盲声源分离算法性能评价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双麦克风盲声源分离算法28-38
  • 3.1 语音信号前期处理方法28-30
  • 3.2 BLUES算法30-32
  • 3.3 两步法双麦克风盲声源分离算法32-37
  • 3.3.1 混合矩阵估计33-36
  • 3.3.2 源信号重建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两步法之混合矩阵估计38-54
  • 4.1 单源主导区域提取算法38-46
  • 4.1.1 单源区域方差极小方法39-40
  • 4.1.2 其它单源主导区间提取算法40-41
  • 4.1.3 存在问题分析41
  • 4.1.4 改进方案41-42
  • 4.1.5 仿真结果及分析42-46
  • 4.2 混合矩阵估计算法46-52
  • 4.2.1 特征量提取方法47
  • 4.2.2 势函数估计算法47-50
  • 4.2.3 其他混合矩阵估计算法50-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两步法之源信号重建54-69
  • 5.1 源信号重建理论54
  • 5.2 最短路径法54-57
  • 5.3 二值时频掩蔽方法及其优化57-59
  • 5.4 基于隶属度的时频掩蔽方法59-60
  • 5.5 改进方案60
  • 5.6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60-68
  • 5.7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总结69
  • 6.2 展望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翔;刘庆华;;高斯条件下基于粒子滤波的声源定位[J];电声技术;2009年10期

2 杨杰;张明路;;一种改进的声源目标成型波定位方法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袁余民;廖海龙;;可移动声源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1期

4 赵立业;李宏生;;噪声与共振环境下的数字助听器鲁棒声源定位法(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0年02期

5 李彦翔;刘庆华;;基于粒子滤波的声源定位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0期

6 陈益如;王博;邬杨波;;基于声音导引的声源定位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年10期

7 梁之安,杨琼华,林华英;声源定位与声源位置辨别阈[J];声学学报;1966年01期

8 时荔蕙;高空气象条件与被动声源定位[J];电声技术;2003年08期

9 陈炯X/;;室内声场之混响时间与声源特性对空间声源定位的影响(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张佩;夏秀渝;胡连锋;李志昌;;基于统计的近场声源定位方法[J];通信技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增福;刘克辉;王东;韩文善;;基于声压幅度比的声源定位[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2 饶丹;谢菠荪;;声源指向性对双耳可听化质量的影响[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饶丹;谢菠荪;;声源指向性对双耳可听化质量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沈常宇;郭宝金;姜守军;蒋坤军;;小区域高精度实时三维声源定位系统[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5 原晶晶;;3-7岁正常儿童声源定位能力的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全海英;张旭;邓军民;于红玉;徐瑾;孙涌;何宝新;水玉海;王宁宇;;声源定位测听系统的设计[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刘哲;陈日林;罗伦楷;滕鹏晓;杨亦春;;探测距离对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黄益旺;杨士莪;吕钱浩;;基于时延的匹配场声源定位[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刘红云;刘桂礼;罗倩;;基于改进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方法实现[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胜佳;任海鹏;;基于混沌共轭梯度法的二维声源定位方法研究[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函;人是如何定位声源的?[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志国;马尔可夫状态—空间模型下的声源定位与跟踪[D];浙江大学;2013年

2 周成;人耳声源定位与编码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刘松;基于相位共轭方法进行声源识别和定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益旺;浅海远距离匹配场声源定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张承云;虚拟听觉环境实时绘制系统平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韶华;海洋声源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徐勤奇;基于正四面体传声器阵列的机器人声源定位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饶丹;双耳可听化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汤永清;空间听觉特征提取与3D音频再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8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68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