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多维扩展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7:44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维扩展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号扩展 码分多址 交织多址 正交码频分复用 分集


【摘要】:无线通信信道存在时、频域选择性衰落,利用信号扩展技术可以获得分集增益,抵抗衰落。信号设计的维度已经扩展到空、时和频等域,如果能在多个维度对信号进行联合设计,可以获得多个维度的分集增益,提升系统性能。多维信号扩展技术集中了多个维度扩展的优势,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多维信号扩展技术理论上可以提升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是信号处理在多个维度上进行,需要研究空、时和频域的均衡检测算法;其次,新型的交织多址不同于传统的码分多址,需要研究交织多址信号扩展系统的检测算法;再次,多天线干扰一直制约着系统性能的提升,需要研究抵抗多天线间干扰的检测算法;最后,随着技术的演进,需要研究分集方案及其检测算法。 本文针对多维信号扩展展开如下研究: 第一章介绍了衰落信道特性以及抗衰落的关键技术,并且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加以说明。 第二章阐述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扩展技术。介绍了时域扩展、频域扩展以及空域扩展技术,并针对各种技术进行了仿真验证。 第三章研究了基于正交码的信号扩展技术。首先以宽带码分多址的演进系统为基础,引入新型多天线技术,对比验证各种空时扩展方案的性能。然后研究了时频域扩展的正交码频分复用系统,引入新型多天线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多天线干扰抵消迭代检测算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各种扩展方案的性能。 第四章研究了基于交织器的信号扩展技术。首先介绍了交织多址的概念,详细阐述了交织多址系统的检测算法,验证了其相对于码分多址的性能优势。然后研究了叠加编码调制系统,验证了其相对于高阶调制的性能优势,并提出了一种多天线干扰抵消迭代检测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交织分集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其性能优势,并且验证了基于交织的中继系统克服非同步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给出了全文总结,并探讨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号扩展 码分多址 交织多址 正交码频分复用 分集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N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引言15
  • 1.2 衰落信道特性15-16
  • 1.3 分集方案16-18
  • 1.3.1 时间分集17
  • 1.3.2 频率分集17
  • 1.3.3 空间分集17-18
  • 1.4 研究现状18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18-20
  •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扩展技术20-31
  • 2.1 引言20
  • 2.2 时域扩展20-21
  • 2.3 频域扩展21-24
  • 2.3.1 系统结构22
  • 2.3.2 检测方案22-24
  • 2.4 空域扩展24-28
  • 2.4.1 分层空时编码24-25
  • 2.4.2 分块空时编码25-26
  • 2.4.3 空时键控编码26-28
  • 2.5 性能仿真28-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基于正交码的信号扩展技术研究31-52
  • 3.1 引言31
  • 3.2 空时扩展及其检测算法31-35
  • 3.2.1 系统结构31-33
  • 3.2.2 检测算法33-34
  • 3.2.3 性能仿真34-35
  • 3.3 时频扩展及其检测算法35-46
  • 3.3.1 系统结构35-37
  • 3.3.2 检测算法37-43
  • 3.3.3 性能仿真43-46
  • 3.4 空时频扩展及其检测算法46-51
  • 3.4.1 空时分块 OFCDM 系统及其检测算法46-47
  • 3.4.2 空间调制 OFCDM 系统及其检测算法47-49
  • 3.4.3 性能仿真49-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基于交织器的信号扩展技术研究52-68
  • 4.1 引言52
  • 4.2 交织多址技术及其检测算法52-57
  • 4.2.1 系统结构52-53
  • 4.2.2 检测算法53-56
  • 4.2.3 性能仿真56-57
  • 4.3 叠加编码调制技术及其检测算法57-63
  • 4.3.1 系统结构57-58
  • 4.3.2 单天线 SCM 系统检测算法58-59
  • 4.3.3 多天线 SCM 系统检测算法59-61
  • 4.3.4 性能仿真61-63
  • 4.4 基于交织的分集技术及其检测算法63-67
  • 4.4.1 系统结构及检测63-65
  • 4.4.2 性能仿真65-67
  • 4.5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 个人简历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4-7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杨;刘金龙;;一种基于MATLAB的瑞利信道仿真方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京东;石健;胡贵军;;基于不同导频插入方式的光OFDM补偿技术[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3 李滢;杨维;;OFDM调制技术在矿井巷道中的通信性能仿真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赵团结;李永善;凌向东;李贺;;OFDM技术及其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年10期

5 杨洪涛;;多种内插算法的信道估计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智慧川;曾志斌;;OFDM系统峰均比压缩技术的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黄舒;严云保;李禹;;无线信道Jakes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法[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8 黄秋宴;谢显中;董雪涛;;基于非零导频子载波的移动WiMAX信道估计和插值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姜小云;王天宝;杨家仕;;基于802.16的OFDM同步算法分析及其仿真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武洪增;蔡凯;杨延刚;;自适应并行干扰抵消器在多载波CDMA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胜果;高翔;;采用压缩感知的OFDM水声信道估计[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盛磊;刘家康;张玉冰;肖国军;黄宏凯;匡镜明;;VHF航空信道下OFDM系统的DSP平台搭建及性能分析[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邱小静;衡伟;;基于SQN2010芯片的WiMAX基站系统设计[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晨;雷霞;唐万斌;;基于短波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愈浓;;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OFDM技术简介[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思宇;冯钢;;基于OFDM高速数字图像传输系统误码率测量[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宏宇;;HML算法在OFDM系统时频同步中的应用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红;;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及发展[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立武;陈正荣;潘耀华;黄忠卫;;基于16QAM映射图案降低OFDM信号PAPR的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吴建华;张凯;李霞;;OFDM系统中一种改进的定时同步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济均;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晶;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炉焦;高速光传输中调制格式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梅敬青;适用于多媒体业务的异构无线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房亮;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的有限反馈及用户调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高向川;多用户MIMO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张阳;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孙懿;小波包多载波通信系统的符号定时同步与自适应均衡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傅金琳;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OFDM系统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国伟;基于电力线载波的采煤机监控通信系统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鹏;基于DSP的WiMAX自适应调制解调器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建华;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算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边峦剑;基于改进粒子群的盲源分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宋楠;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匡银;低功耗嵌入式信号处理平台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一晨;SC-FDMA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于洪学;DFT-S-OFDM系统降低峰平比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二小;MIMO-OFDM系统中降低PAPR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0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70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