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的MU-MIMO干扰消除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的MU-MIMO干扰消除算法研究
【摘要】: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系统有高速率、低时延的需求。但是,系统中的干扰严重影响了终端接收信号质量,限制了系统性能的提升。对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重点研究了干扰消除性能较优的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算法。针对目前IRC算法的两种经典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案—基于数据信号和基于DM-RS参考信号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给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点选取的协方差矩阵估计的改进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RC算法较基于DM-RS参考信号的协方差矩阵估计的IRC算法有1 d B~2 d B的性能增益,因此更适用于受同频干扰比较严重的LTE-A系统中。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MIMO 干扰消除 LTE-A
【基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3001012)
【分类号】:TN929.5;TN911.4
【正文快照】: 0引言为了减小干扰及提高小区边缘用户容量,3GPP一直致力于研究干扰消除技术。这些技术要么使用半静态时域技术(e ICIC,Fe ICIC),要么使用动态技术,如Co MP技术,这些技术对同步有不同的需求,并且要求无线网络之间要信息共享,被称为发送端网络辅助干扰抑制技术。同时,多用户MIM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晨;陈美娅;苏丽君;杨大成;;自适应调制编码系统门限调整算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黄秋宴;谢显中;董雪涛;;基于非零导频子载波的移动WiMAX信道估计和插值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吴施民;徐位凯;;基于链路自适应的协作编码部分重传机制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黄秋宴;谢显中;;感知无线电改进WiMAX性能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廖惜春;丘敏;麦汉荣;;无线传感网络中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与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2期
6 孔祥善;赵德光;王代华;张志杰;;低空信道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影响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7 孙红云;王亮;王涛;范荣双;;GIS技术在无线电波场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8 林珠;刘勃;归琳;;C频段空地链路无线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J];电讯技术;2010年12期
9 戴玉强;;TD-SCDMA和WCDMA系统基站的共容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年11期
10 王国治;吴剑平;程楠;王磊;;UMTS系统中水面覆盖优化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卓;多天线多用户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吕凌;广义协作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李化;MIMO信道模型及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史伟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冯强;基于广义协作通信的高频谱效率传输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宋伯炜;OFDM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7 高凯;MIMO信道的建模、仿真及无线衰落信道的Markov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李纪;无线MIMO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及考虑互耦效应的信道特性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姚如贵;无人机系统高速数据链中Turbo-OFDM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孙德福;多入多出系统中的差分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奕丹;张峰;吴伟陵;;交织分多址MIMO系统的迭代多用户检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金奕丹;张峰;吴伟陵;贺志强;;空时分组码OFDM系统的上行多用户检测[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年06期
3 沈嘉;;OFDM系统的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06年07期
4 金奕丹;吴伟陵;;Turbo编码STBC系统中削弱误差传播的迭代多用户检测技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3期
5 张红霜;;LTE系统中的软解调研究[J];电子测试;2010年06期
6 李良培;王衍文;;基于SVD,GMD与UCD的MIMO预编码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7期
7 陶根林;陈发堂;;LTE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09期
8 王勇;刘光毅;张建华;;3GPP LTE中的OFDMA和SC-FDMA性能比较[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4期
9 郑侃;汪玲;王文博;;3G长期演进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5期
10 张宇眉;辛雨;张欣;;HRPD系统中基站协作式迭代并行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忠磊;王宏琦;张正;;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的自动目标检测方法[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吴翩翩;;基于区域协方差矩阵的模板更新方法分析与比较[J];科技广场;2010年01期
3 胡玉成;;基于协方差矩阵递推的故障诊断[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段松传;韩彦芳;徐伯庆;;基于协方差矩阵的复杂背景中目标检测[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年04期
5 刘廷进;张建华;;实验数据的协方差构造[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1年00期
6 郭佳佳;廖桂生;杨志伟;杜文韬;;利用广义内积值迭代加权的空时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2期
7 赵益民,,鞠德航;协方差矩阵的权微扰算法[J];电子学报;1996年03期
8 时艳玲;;相干积累检测器中协方差矩阵估计的新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9 管学伟;刘先志;罗镇宝;;基于区域协方差矩阵的目标跟踪方法[J];红外技术;2009年02期
10 纪华;王大伟;赵建;韩广良;王延杰;;协方差矩阵在目标二维姿态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大海;杨坤德;雷波;马远良;;基于协方差矩阵加权的波束形成的应用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露;马远良;;基于协方差矩阵实部消除的DOA估计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孙伟平;向杰;廖红虹;周敬利;;基于GPU的协方差矩阵粒子滤波算法[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4 邱志平;;区间随机本征正交分解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苗良;平西建;丁益洪;王卫东;;立体赤足迹的图像校准与特征描述[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首彬;基于协方差矩阵流形的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王励励;协方差矩阵的谱分析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3 王成;大维数据的总体协方差矩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许林;高维协方差矩阵结构检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清响;L型阵列相干信号DOA估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奚春红;一种基于Shiryaev-Roberts过程的检测多元协方差矩阵的控制图[D];辽宁大学;2015年
3 李欢;高维两总体协方差矩阵相等检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万亚丽;基于截断协方差矩阵的高维稀疏判别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疏祝捚;高频资产协方差矩阵的预测及其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6 孙琦;基于协方差矩阵的目标跟踪方法[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郭佳佳;非均匀环境下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麦碧莹;高维协方差矩阵的相等性检验[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杰;基于协方差矩阵的稳健目标匹配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张云;微分流形上基于MeanShift算法的协方差矩阵聚类[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1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0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