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20:45

  本文关键词: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网融合 宽频带 零中频 收发机 矢量幅度误差(EVM)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网融合的进程逐步加快,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日趋融为一体。三网融合的发展要求通信系统具有更宽的工作频段,射频收发模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宽带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制了面向三网融合系统应用的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工作频带为0.5-2.4GHz,可支持最大信道带宽为20MHz。论文首先分析了几种经典收发机结构特点,结合设计要求选取零中频结构。其次,论文分别对射频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的设计指标进行分析,推导得出正交调制器/解调器,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器件所需达到的性能指标,依据所得指标选取合适的芯片型号。在仿真软件ADS中分别建立收发链路模型,对发射链路的邻近信道功率比(ACPR)、矢量幅度误差(EVM),以及接收链路的噪声系数(NF)、链路预算、EVM等进行了仿真,验证收发模块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测试中,发射链路最大输出功率为15dBm, ACPR均小于-43dBc。当发射链路输出功率为15dBm时,20Msps码率的QPSK、16QAM、64QAM信号EVM分别小于2.7%、2.4%、2.3%;接收链路最小接收功率为-80dBm,噪声系数均小于3.5dB。当接收链路输入功率为--45dBm时,20Msps码率QPSK、16QAM、64QAM信号解调输出EVM分别小于3.1%、2.3%、2.1%。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宽带射频收发模块覆盖频带宽、体积小且性能优良,能够灵活地应用于各种通信模式。论文最后总结分析了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三网融合 宽频带 零中频 收发机 矢量幅度误差(EVM)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
  • 1.2 射频收发机的研究现状8-9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9-12
  • 第二章 射频收发模块结构选择12-18
  • 2.1 射频收发机结构12-13
  • 2.1.1 超外差结构12
  • 2.1.2 零中频结构12
  • 2.1.3 低中频结构12-13
  • 2.1.4 数字中频结构13
  • 2.1.5 带通采样结构13
  • 2.2 零中频结构设计难点及措施13-16
  • 2.2.1 本振牵引14
  • 2.2.2 本振泄露14-15
  • 2.2.3 直流失调15-16
  • 2.2.4 偶次失真16
  • 2.3 零中频射频收发模块的设计16-18
  • 第三章 宽带多模射频发射机设计18-44
  • 3.1 射频发射机技术指标18-19
  • 3.1.1 发射机性能指标18-19
  • 3.1.2 发射机设计指标19
  • 3.2 射频发射机设计19-30
  • 3.2.1 调制电路设计20-22
  • 3.2.2 射频增益链路设计22-26
  • 3.2.3 本振电路设计26-30
  • 3.3 射频发射机仿真30-33
  • 3.3.1 ACPR仿真30-32
  • 3.3.2 EVM仿真32-33
  • 3.4 射频发射机测试33-43
  • 3.4.1 本振相位噪声测试34
  • 3.4.2 发射机载波泄漏和边带抑制测试34-36
  • 3.4.3 发射机输出IMD3测试36
  • 3.4.4 发射机APC测试36-37
  • 3.4.5 发射机ACPR测试37-38
  • 3.4.6 发射机EVM测试38-43
  • 3.5 分析与总结43-44
  • 第四章 宽带多模射频接收机设计44-62
  • 4.1 射频接收机技术指标44-46
  • 4.1.1 接收机性能指标44-45
  • 4.1.2 射频接收机设计指标45-46
  • 4.2 射频接收机设计46-49
  • 4.2.1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46-47
  • 4.2.2 解调电路设计47-48
  • 4.2.3 可变增益链路设计48-49
  • 4.3 射频接收机仿真49-53
  • 4.3.1 噪声系数仿真49
  • 4.3.2 增益预算仿真49-51
  • 4.3.3 EVM仿真51-53
  • 4.4 射频接收机测试53-60
  • 4.4.1 接收机噪声系数测试53-54
  • 4.4.2 接收机增益控制测试54
  • 4.4.3 接收机解调EVM测试54-60
  • 4.5 分析与总结60-6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5.1 论文总结62
  • 5.2 工作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70
  • 作者简介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霞;;一种小型化射频收发前端的设计[J];信息通信;2013年06期

2 王建锋;李慧祥;;射频收发机电路的电磁干扰问题[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8年03期

3 任肖丽;王骥;谢仕义;;无线射频收发系统硬件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4 时新;;全晶振式射频收发模块[J];电子制作;2000年08期

5 王视听,尹志宏;一种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8期

6 崔立良;;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05期

7 颜峻;;基于Virtuoso平台的单片射频收发系统电路仿真与版图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2007年05期

8 郭亮;;基于Si4432的无线射频收发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年11期

9 孙志凯;;基于ATmega16和nRF905的无线射频收发系统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年05期

10 王春梅;;基于RFTP的射频收发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子制作;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戚友芹;刘敦文;王学芝;朱莉倩;姜玉峰;胡建凯;;毫米波射频收发装置[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桥;宽带多通道射频收发机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陈燕;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丁莉;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4 郑勇;探地雷达射频收发前端与城建工程成像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尚善学;基于P和L频段射频收发前端的研究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4年

6 邱相晗;无线数据链地面射频收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7 舒浩;新一代无线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楼建全;IMT-Advanced射频收发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葛勇;基于RFTP的射频收发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博琼;基于光载无线通信的IMT-Advanced射频收发机模块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9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09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