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激振荡系统的混沌稳健检测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激振荡系统的混沌稳健检测模型
【摘要】:针对传统混沌检测模型稳健性不强的缺陷,首先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纯噪声激励下临界区域稳定性的变化,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广义Van der Pol混沌检测模型。该模型中包含的自激振荡力保证了混沌相态的稳定性,且根据Bendixson环域定理,证明了新模型用于弱信号检测的可行性。与经典Holmes-Duffing振子相比,新模型在复杂度相当的前提下,状态稳定性和噪声免疫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微弱电力载波信号在白噪声、色噪声条件下的检测实验结果均表明:新模型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混沌算法的检测稳健性,其检测差错率在-30~-15 d B时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而在信噪比-50~-35 d B时,系统检测性能可获得至少3 d B的性能增益。
【作者单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关键词】: 弱信号检测 复杂度 稳定性 抗噪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6089)项目资助
【分类号】:O415.5;TN911.23
【正文快照】: 1引言混沌理论中Duffing振子等经典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弱信号检测、盲源分离、流体结构分析和非线性控制等领域[1-5]。弱信号检测检测的基础是混沌控制技术,即将待测信号作为系统的周期扰动,虽然信号幅值很小,系统也会发生本质的相态跃迁。然而,系统并不只是对周期信号敏感,一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焕洲;陈婧婧;钟明全;唐彰国;;基于行为特征库的木马检测模型设计[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彭凌西;曾金全;;基于免疫的网络动态实时异常检测模型[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李月,杨宝俊,郭华;微弱方波信号检测模型混沌解的判定[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1期
4 毕殿杰;;多线索多层次的视频语义事件检测模型[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5 范国渠;;一种关联云计算的高校网络恶意攻击检测模型[J];科技通报;2012年08期
6 徐庆禹;;一种非线性的无监督对象检测模型[J];中国西部科技;2013年09期
7 黄玉文;;一种新的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8 蔡静;;考虑检测影响的贮存-检测模型及其参数估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陈姗;;基于可扩张马尔可夫的快速精准网络攻击检测模型[J];科技通报;2013年02期
10 高子渝,张新家,慕德俊;基于多Agent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免疫检测模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俊荣;王文槿;刘宝旭;;一种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模型[A];第十六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马文忠;郭江艳;陈科成;杨珊;王艳丽;;基于神经网络的供热燃烧系统检测模型的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广军;贺俊吉;;基于圆结构光的内表面三维视觉检测模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4 王建平;张自立;魏华;;战术空域冲突检测模型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5 武照东;刘英凯;刘春;吴秀峰;;Overlay网络的链路故障检测模型[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6 李京鹏;杨林;刘世栋;;防火墙状态检测模型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双娥;熊国平;;基于Petri网的故障检测模型的设计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静;网络协议异常检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斌;基于图模型的微博数据分析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牛清宁;基于信息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鹏飞;铝合金点焊质量的逆过程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远文;前端启发式渗透检测模型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娇;基于高光谱技术的不同品种猪肉品质检测模型传递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黄茂成;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郭修昌;基于决策树的网络隐蔽通道检测模型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瑞;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模型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陈京浩;进程检测模型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5年
7 季必贵;基于共同交易行为的在线交易欺诈检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陈涛;网络威胁检测模型及行为序列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晓慧;微博僵尸用户检测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0 万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两点联合检测模型及空间覆盖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7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1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