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稀疏图码的自适应解调及软扩频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8:18

  本文关键词:基于稀疏图码的自适应解调及软扩频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rateless码 ADM 软扩频 多元Raptor-like码 MR-LDPC Hadamard


【摘要】:速率自适应(RA)技术为时变信道下传输数据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的调整数据速率从而保证系统的吞吐量。传统的速率自适应方案要求发送端需要来自接收端的关于信道状态的反馈,或者方案中需要一个数据链路层的ARQ协议,这无疑都会增加很多成本和开销。本文研究的基于rateless码的自适应解调(ADM)方案在保留传统的速率自适应方案的优势的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缺点。扩频技术具有很多优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虽然具有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扩频序列的速率要求很高,而且没有编码增益,可达信息传输速率很低。软扩频技术实际上是一种采用低码率前向纠错(FEC)编码的方案,可以降低对扩频码片速率的要求,在实现抗干扰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了结合LDPC码的软扩频方案。本文的具体工作成果主要包括:1.研究了两种ADM方案。发送端采用rateless码进行信道编码,在接收端分别根据判决域集合(DRS)和最大后验概率(MAP)准则来选择高可靠的解调比特,当译码器接收到(1+ε)K个高可靠的解调比特时进行译码。本文分别研究了接收端固定解调比特数目与发送端固定编码比特数目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前者中,ADM方案的BER性能要优于非ADM方案的性能,且基于MAP的ADM方案的性能要比基于DRS的ADM方案好;在后者中,当Es/N0在一定范围时,未被解调的比特数目越多,误比特性能越差。2.研究了几种软扩频方案。为了提高扩频系统的可靠性,本文采取了LDPC码级联扩频码的编码扩频方案,扩频码选取的是Hadamard码,因此接收端的相关运算可以引入快速哈达玛变换(FHT),使得系统的解调复杂度大大降低,此外还研究了多元乘性重复LDPC(MR-LDPC)码作为软扩频码的系统性能。同时为了验证软扩频系统的优越性能,本文还研究了二元LDPC码级联直扩的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软扩频系统与二元LDPC码级联直扩的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编码增益,更低的误比特率,同时采用多元LDPC码的软扩频方案的性能要明显优于采用二元LDPC码的软扩频方案。3.本文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提供了几种多元域上低码率码的构造方案。多元Raptor-like码是二元Raptor码在有限域上的推广,多元MR-LDPC码是构造低码率多元码的一种简单而性能优良的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多元低码率码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关键词】:rateless码 ADM 软扩频 多元Raptor-like码 MR-LDPC Hadamard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4.42;TN91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符号对照表11-12
  • 缩略语对照表12-16
  • 第一章 绪论16-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6-17
  • 1.2 研究现状17-23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23-24
  • 第二章 LDPC码24-38
  • 2.1 LDPC码预备知识24-30
  • 2.1.1 LDPC码概述24-25
  • 2.1.2 有限域基础25-27
  • 2.1.3 LDPC码的图表示27-30
  • 2.2 LDPC码的构造与编码30-32
  • 2.2.1 LDPC码的构造方法30
  • 2.2.2 LDPC码的编码方案30-32
  • 2.3 多元LDPC码译码方法32-38
  • 2.3.1 QSPA32-34
  • 2.3.2 基于FFT的QSPA译码算法34-38
  • 第三章 基于rateless码的自适应解调方案38-54
  • 3.1 Rateless码38-42
  • 3.1.1 LT码38-41
  • 3.1.2 删除信道下的LT码译码41
  • 3.1.3 Raptor码41-42
  • 3.2 自适应解调方案42-49
  • 3.2.1 基于判决域集合的ADM方案43-46
  • 3.2.2 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ADM方案46-49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49-54
  • 第四章 软扩频技术54-78
  • 4.1 扩频技术基础54-59
  • 4.1.1 扩频技术的信息论观点54-55
  • 4.1.2 伪随机序列55-57
  • 4.1.3 LDPC码结合m序列直扩的系统57-59
  • 4.2 软扩频技术59-62
  • 4.2.1 软扩频原理59-60
  • 4.2.2 Hadamard码60-61
  • 4.2.3 FHT61-62
  • 4.3 软扩频方案62-68
  • 4.3.1 二元LDPC码级联Hadamard码62-65
  • 4.3.2 多元LDPC码级联Hadamard码65-66
  • 4.3.3 多元MR-LDPC码66-68
  • 4.4 多元Raptor-like码68-69
  • 4.4.1 多元LT码68
  • 4.4.2 多元Raptor-like码系统模型68-69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69-78
  • 4.5.1 软扩频方案性能仿真69-72
  • 4.5.2 多元低码率码性能仿真72-78
  • 第五章 结束语78-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6
  • 作者简介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贤;利用无线扩频技术实现校区间的联网[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张宪海;朱岩;杨永田;;基于扩频和量化的混合水印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陈海芹;;扩频技术概述[J];电脑与电信;2008年04期

4 薛青娜;校江超;;时域反相对称与扩频技术的混合技术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关春健;杨建波;郭扬;;Mark XIIA Mode 5系统中的软扩频技术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12年04期

6 孔文,李道本;扩频技术及其应用[J];通讯产品世界;1995年06期

7 ;计算机无线网络扩频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1996年01期

8 胡荣;扩频技术及其应用[J];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Bill Schweber;Technical Editor;;选择性和混淆度日增使扩频技术走红[J];电子设计技术;1997年03期

10 董保明;;无线扩频技术的优点[J];中国无线电管理;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亮;杨东凯;;基于高精度扩频测距的空投物资搜寻系统研究[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2 张新;;浅谈无线扩频技术[A];第十八届中国(天津)’200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肖尚辉;徐继麟;;无线扩频技术的比较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范京;;具有纠错功能的扩频编码[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解恺;房栋;李宇;黄海宁;;水下组网通信的多载波扩频技术研究[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东;周明天;赵欣;冯波;;一种抗同步攻击的自适应扩频文本数字水印[A];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宇峰;吕承民;宋峰;孙俊;;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信息隐藏算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慎山;朱明杰;;扩频技术及其应用[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仲林;金则康;周亮;;单用户自编码扩频通信抗干扰性能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魏胜群;程云鹏;王金龙;;正交扩频多码系统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无线局域网相关概念及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志斌;M元扩频关键技术及芯片化实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海燕;集成电路EMI的数字电流扩频模型与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冯平;低频时码系统附加扩频授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8年

4 谢春辉;音频隐藏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高动态下扩频同步系统的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成亚勇;Ka频段超高动态微弱信号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诚;扩频组网突发通信中的同步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晓盼;基于扩频的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亚娜;图像扩频隐写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魏芸;基于稀疏图码的自适应解调及软扩频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扬坤;扩频隐藏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波涛;可编程基带扩频模块设计[D];中北大学;2012年

9 王蕾;并行组合扩频水声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周雪峰;扩频定时脉冲稳定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2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22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