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研究综述
【摘要】:场线耦合模型的研究是电磁兼容分析和电磁效应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低频时,可以使用基于准TEM波近似的经典场线耦合模型来计算外场激励下的传输线沿线电流电压响应,然而,当入射波频率增加到对应波长与传输线横向尺寸可比拟时,经典模型将产生不可接受的模型误差,因而需要发展高频情况下的场线耦合模型。介绍了国内外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和比较了两个主流分支:TRI模型和TLST模型;之后简要介绍了传输线超理论TLST模型并以算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对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关键词】: 多导体传输线 场线耦合 高频 单位长度参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328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项目(NSAF-U1530143)
【分类号】:TN811
【正文快照】: 多导体传输线是传播电磁能量与信号的重要通道,是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电磁环境所形成的电磁干扰可通过场线耦合方式在传输线上激励起分布式的等效电压源或电流源,并进而对其端接的元部件产生影响,轻则使系统的工作性能降低,重则使系统瘫痪而无法工作,极端情况下甚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和伟,郝建明,高攸纲;高频传输线方程适用性的讨论[J];电波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沈文辉;梅冠香;;麦克斯韦电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通报;2010年02期
3 王天乐;闫丽萍;赵翔;赵强;周海京;黄卡玛;;包含非线性组件的系统级电磁效应分析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小平;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耦合分析与计算[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晓华;外场激励下集成电路互连线的传输线方程及其求解[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雪惠;张修太;;无耗均匀传输线阻抗分布的统一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石丹;高攸纲;沈远茂;;主扰回路对失配被扰回路的耦合效应[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吴爱婷;张忠海;官伯然;;超导SFQ电路间脉冲传输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沈文辉;梅冠香;;麦克斯韦电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通报;2010年02期
5 刘蛟;闫丽萍;李彬;赵翔;;组件非线性响应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及在传导干扰分析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年10期
6 和伟,和丽萍,王瑾,蔡武德;球壳超导体屏蔽系数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靖;杨现文;;10Gb/s APD光电探测器组件高频传输线的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2 付小芮;和伟;李树晨;付昆鹏;;电磁灶加热的理想物理模型及其解析解[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莹;和伟;朱春丹;周振祝;周开红;;空间斜线雷电流的电磁场分布浅析[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丹;传输线理论在电磁干扰防护技术中的若干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闫哲;电磁脉冲孔耦合及其电磁拓扑模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碧惠;场论说对包含互感的传输线理论的研究及应用[D];华侨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伟,郝建明,高攸纲;高频传输线方程适用性的讨论[J];电波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张超;年夫顺;梁胜利;曹志英;;基于散射函数的非线性网络级联特性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02期
3 王春艳;张少华;周德俭;;非均匀传输线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2010年02期
4 贾磊;张亚婷;赵训君;吕鸿;何剑;施围;;非均匀传输线中电磁暂态过程的新型时域算法[J];高电压技术;2009年02期
5 覃宇建;周东明;何建国;;BLT方程在任意布局传输线串扰分析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王安国,金涛斌,吴咏诗;非均匀介质中非对称耦合传输线的传输矩阵[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年01期
7 夏建生,赵进全;基于辛浦生积分法的非均匀传输线瞬态响应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2年03期
8 赵进全,马西奎,邱关源;非均匀耦合传输线时域响应分析的精细积分法[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9年03期
9 ;TRANSIENT ANALYSIS OF NONUNIFORM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NONLINEAR TERMINAL NETWORKS[J];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6年03期
10 谢海燕;王建国;范如玉;刘以农;;外场激励下腔内屏蔽电缆响应的方法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璐;基于散射函数的一种微波非线性电路建模新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乐柱,徐承和;具有给定高频场形的微波开放式谐振腔的设计[J];电子学报;1984年05期
2 杜品忠,李宏福,黄勇;复合腔高频场的分析与计算[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杨仕文,,李宏福;突变结构的复合腔高频场研究[J];电子学报;1997年12期
4 陈廷龙;;印度简化的高频场强预报方法[J];电波与天线;1995年05期
5 赵美芬;;印度高频场强变化的研究及其预测[J];电波与天线;1995年06期
6 鄢扬,李宏福,刘盛纲;角向多导体波导高频场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林;范平志;;ITU高频场强测试系统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本文编号:836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3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