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多目标高概率检测及高精度成像算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对多目标高概率检测及高精度成像算法
【摘要】:针对传统的SAR-GMTI处理方法都需要获知目标的运动参数才能实现对目标聚焦的问题,提出了Keystone-filter-LVD的SAR-GMTI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Keystone变换校正目标基带对应的距离单元走动,后利用剩余整数倍PRF模糊对应的补偿因子构造多个滤波器组进行滤波。该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检测概率并实现目标高精度成像。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动目标检测 聚焦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ZB0316) 四川文理学院教改项目(2013JY14)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0引言合成孔径雷达(SAR)作为一种主动式微波传感器,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它在得到高分辨率图像的同时能够完成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GMTI)。在传统SAR-GMTI处理中,提高动目标的概率检测主要通过有效的杂波抑制和提高对动目标的聚焦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江;孙光才;李凉海;邢孟道;;一种多通道SAR地面快速目标高概率检测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刘颖;;存在严重通道误差情况下的SAR-GMTI方法分析[J];现代雷达;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骆成;李军;刘红明;何子述;;基于发射信号预处理的包络移动补偿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2 胡瑞贤;张博;石健;刘保昌;保铮;;基于IAA的多通道SAR系统目标测速新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3 匡辉;陈杰;杨威;王鹏波;;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姿态误差影响分析与补偿[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4 王凌霞;颜学颖;;基于互信息和多智能体优化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5 王麒;谢文冲;王永良;;基于STAP的机载雷达高速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张立峰;吴建新;;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多通道SAR-GMTI方法[J];现代雷达;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立峰;动目标检测、成像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勇华;机载MIMO雷达杂波建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峥;基于和差信号的SAR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宏远;危嵩;孙文;;DBS高分辨成像及动目标轨迹处理[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宁蔚;廖桂生;;机载双通道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中的样本去污[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3 陈文驰;刘飞;;一种低信噪比下的ISAR成像实现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吕孝雷;邢孟道;潘月娥;张守宏;;基于联合像素干涉统计特性的三通道动目标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8年12期
5 廖桂生,保铮,许志勇;机载雷达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框架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7年04期
6 胡文琳;王首勇;王永良;谢文冲;;多分布类型杂波背景下恒虚警处理器性能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7 吕孝雷;齐飞林;邢孟道;张守宏;;三通道SAR-GMTI地面快速目标检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7期
8 张焕胜;郑明洁;杨汝良;祁海明;;一种机载双通道SAR/GMTI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的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戎,朱敏慧;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2 袁孝康;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上海航天;2002年05期
3 谢列宾,王贞松;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压缩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12期
4 冷雪飞,刘建业,熊智;合成孔径雷达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5 ;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6 赵玉洁;张坚;;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5年06期
7 王腾;徐向东;董云龙;张莉;苏伟;;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8 巨文珍;王新杰;;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9 许伟武;许鑫家;;居高临下洞察秋毫——国外小型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近况[J];国际航空;2009年02期
10 田锦昌;;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应用分析[J];飞航导弹;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光沿;;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祥坤;张云华;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的近空间平台应用[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3 陈浩;于小红;;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高莉;;浅述合成孔径雷达新技术的发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志鑫;;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及发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曲线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崔海英;张祥坤;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8 刘志刚;张伟;陈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展与趋势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9 张嵬;;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金星表面形貌成像覆盖性分析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陈晓阳 林迟迟;无人侦察的“梦幻组合”[N];中国国防报;2009年
4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拉德哈克瑞斯纳·劳(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会)本报编译 王寒;以色列暗助印度太空军事能力[N];世界报;2009年
6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7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一号”C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9 天兵;“宇宙-地中海”系列卫星构建空中情报侦察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新文;以色列精心编织“天网”[N];中国国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民;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2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3 张祥坤;高分辨率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4 王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5 魏青;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甘荣兵;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肖疆;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8 朱志臻;基于压缩感知的合成孔径雷达相关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陈琦;机载斜视及前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杨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与极化干涉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锋;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伟;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成像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姚世超;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压缩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1年
4 袁翔宇;合成孔径雷达对抗试验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5 梅大为;合成孔径雷达海面成像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6 任冬晨;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7 杜贤俊;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王浩;地面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杨;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实验系统软件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孟茁;合成孔径雷达通信控制接口板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4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5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