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LTE滤波器—天线集成化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用于LTE滤波器—天线集成化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天线和滤波器等射频前端设备的尺寸和性能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将滤波器和天线联合设计和联合优化方法,将有效减小系统整体设计尺寸,提升模块整体性能。且随着系统复杂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器件在有限频谱空间范围内受到尺寸的限制,因此多频滤波天线的一体化技术的使用在长期演进技术(LTE)中显现出很大优势,其可有效地减少整个系统的体积、复杂度以及造价成本。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论文对滤波器和天线的集成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在以下几个部分:1、在介绍微波滤波器和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微带耦合滤波器和微带天线的各自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了工作在LTE的D频段的平行耦合微带滤波器、阶梯阻抗谐振器(SIR)结构的微带滤波器,为后续滤波天线设计章节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2、分析和研究了SIR型带通滤波器和印刷天线的综合设计方法。通过提取单极子天线的等效电路,将提取的单极子天线等效电路作为滤波器最后一个谐振单元,然后利用微带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的综合设计方法,以此确定滤波器和天线之间耦合结构尺寸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作了一款工作于LTE的D频段的滤波天线,测试和仿真结果吻合,验证此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并针对设计过程中耦合线线间距小,加工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案;3、根据SIR结构谐振器的寄生通带位置可控的特性,通过将双频SIR滤波器和宽带天线进行集成设计,成功设计出一款工作在1.95GHz和2.6GHz的双频SIR滤波天线。计算仿真的结果显示出滤波-天线的在两个通带间具有良好隔离度,辐射方向图方向特性接近为全向性,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滤波器 天线 滤波天线 双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0;TN7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SIR滤波器小型化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微带天线小型化及宽带化的研究现状12-13
- 1.2.3 滤波器-天线一体化设计研究现状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3-15
- 第二章 微波滤波器和天线的基本理论15-35
- 2.1 滤波器主要技术指标15-17
- 2.1.1 中心频率和归一化频率16
- 2.1.2 通带带宽和相对带宽16
- 2.1.3 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16-17
- 2.1.4 品质因数17
- 2.1.5 波纹系数17
- 2.2 微带平行耦合滤波器17-21
- 2.2.1 微带线17-18
- 2.2.2 微带平行耦合滤波器的设计过程18-19
- 2.2.3 用于LTE的D频段的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设计实现19-21
- 2.3 阶跃阻抗滤波器(SIR)21-31
- 2.3.1 SIR基本结构21-22
- 2.3.2 四分之一波长型SIR的谐振特性22-23
- 2.3.3 半波长型SIR的谐振特性23-24
- 2.3.4 用于LTE的D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型SIR滤波器实现24-28
- 2.3.5 用于LTE的D频段的半波长型SIR滤波器实现28-31
- 2.4 微带天线基础31-33
- 2.5 微带天线设计方法33-34
- 2.6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用于LTE的D频段的微带滤波天线35-48
- 3.1 单极子天线及其等效电路模型35-38
- 3.1.1 倒L型印刷单极子天线的等效电路模型35-37
- 3.1.2 用于LTE的D频段天线的等效电路模型37-38
- 3.2 滤波天线综合设计方法38-41
- 3.3 LTE的D频段的微带滤波天线实现41-44
- 3.4 滤波天线进一步改进44-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用于LTE的双频滤波天线48-56
- 4.1 双频研究的发展现状48-50
- 4.1.1 双频滤波器的研究现状48-49
- 4.1.2 双频天线的研究现状49-50
- 4.2 用于LTE的双频滤波天线设计50-55
- 4.2.1 用于LTE的双频滤波器设计50-53
- 4.2.2 用于LTE的双频滤波天线设计53-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5.1 总结56
- 5.2 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5
- 致谢65-6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竹居智久;蓬田宏树;南庭;;LTE促使手机发生爆炸式进化[J];电子设计应用;2008年11期
2 曲岩;陆冰松;贺晓能;宋崇汶;肖雳;;LTE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加密算法验证[J];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Z1期
3 余建利;王坤;;面向LTE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J];电信技术;2012年07期
4 陈琛;;亚洲电信 2017年LTE手机销量占比达20%[J];通信世界;2012年37期
5 ;LTE手机领潮新终端[J];通信世界;2013年18期
6 阴亚芳;李锋;;LTE小区选择和重选的分析与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3年08期
7 姬自英;李小文;;LTE手机待机过程研究与实现[J];邮电设计技术;2010年07期
8 David McTernan;;先进的LTE智能手机面临电源管理难题[J];今日电子;2012年11期
9 刘丽利;曹型兵;;LTE终端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重选分析[J];电视技术;2011年01期
10 赖小龙;周启平;;LTE自组织网络的覆盖和容量自优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摩托罗拉LTE——长期演进[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楚佩斯;李小玉;赵培;吴兴耀;;LTE典型频段室外传播特性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张弘;;细致能级模型下计算LTE等离子体不透明度[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周涛;罗俊;周峰;;LTE家庭基站标准演进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李树磊;杜剑波;;LTE语音解决方案探讨[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张沛;赵正一;刘晓甲;顾畹仪;;LTE无线网络环境下基站业务传输承载需求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仪鲁男;盛煜;路玮;王友详;;基于LTE的多天线传输模式性能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朱红儒;齐晏鹏;;LTE下一代中继的安全[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守国;2G饱满 4G空闲 如何将2G流量吸引到LTE网上来[N];人民邮电;2013年
2 本报记者 卢子月;中电信LTE融合组网变数多[N];通信产业报;2013年
3 通讯员 谌启程 成海忠;我国铁路首条LTE(4G)通信将开通运营[N];工人日报;2014年
4 记者 周文林;中国LTE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N];经济参考报;2013年
5 马晓芳;平安证券:金融危机使LTE商用放缓中国设备商竞争地位将提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姚传富;LTE进入全球繁荣时代[N];人民邮电;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杨剑;中电信提速LTE网络建设 各方4G博弈渐趋明朗化[N];通信信息报;2013年
8 记者 晓瑗;韩国运营商全面迈入LTE—A时代[N];人民邮电;2013年
9 本报记者 任奕奕;畅想5G LTE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N];中国工业报;2013年
10 记者 晓镜;全球LTE商用网络超300张[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英;LTE网络自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李立英;认知网络和LTE蜂窝网络中通信资源分配与功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翔;LTE在非授权频段与Wi-Fi共存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宁;LTE家庭基站异构网络自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李昭政;LTE家庭基站切换机制的研究与改进[D];东北大学;2014年
4 黄锦元;LTE家庭基站的干扰协调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王东超;辽宁移动LTE接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付磊鑫;面向4G-LTE网络的多媒体企业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朱碧辉;应用于LTE的2.45GHz硅基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的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8 徐东方;LTE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袁传博;LTE网络中基于无线丢包感知的跨层拥塞控制方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0 廖世松;蜂窝网动态自适应频率重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7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5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