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QoE驱动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6:15

  本文关键词:QoE驱动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异构无线网络 接入控制 QoE 协同学


【摘要】: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以及多模终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产生与发展,面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提升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以及用户对业务的真实感受是无线异构网络面对的两大挑战。网络接入控制算法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用户体验质量是无线业务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将用户体验质量与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算法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异构网络接入控制算法和用户体验质量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下三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状态和用户偏好的接入控制算法,所提算法由用户确定需要考虑的决策因素,提出了统一的多属性归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接入判决因素的权重,为用户选择满意度最高的网络进行接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改善业务阻塞率、均衡网络间负载和提高用户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研究了基于协同学方程的异构无线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接入控制方法。以充分利用无线资源为目标,首先采用动力学方程对异构无线网络的信道被占用状态的演化过程进行建模,推导其稳态概率分布,进而求得异构无线网络的系统吞吐量,并通过控制最佳的接入比例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异构无线网络系统吞吐量并降低系统阻塞率。(3)在分析用户差异的基础上,以充分利用无线资源并保障用户体验质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服务等级的用户体验质量接入控制模型,并对该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最后,搭建了实验验证系统,验证了用户体验质量接入控制模型的可行性,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异构无线网络 接入控制 QoE 协同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专用术语注释表8-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11
  • 1.4 论文结构安排11-13
  • 第二章 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及QoE13-25
  • 2.1 异构无线网络若干接入算法13-19
  • 2.1.1 基于效用的网络接入算法13-14
  • 2.1.2 基于多属性判决的网络接入算法14-15
  • 2.1.3 基于模糊逻辑的网络接入算法15-16
  • 2.1.4 基于博弈论的网络接入算法16-17
  • 2.1.5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网络接入算法17-18
  • 2.1.6 存在问题及分析18-19
  • 2.2 用户体验质量(QoE)19-24
  • 2.2.1 QoE研究背景19-20
  • 2.2.2 QoE影响因素20-21
  • 2.2.3 QoE测量方法21-23
  • 2.2.4 存在问题及分析23-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基于QoE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算法研究25-37
  • 3.1 系统模型25-27
  • 3.2 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接入选择算法27-32
  • 3.2.1 QoE数据收集27-28
  • 3.2.2 QoE数据处理与决策28-32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32-36
  • 3.3.1 用户满意度分析33-34
  • 3.3.2 业务阻塞率分析34-35
  • 3.3.3 网络间平均负载分析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基于协同学的异构无线网络性能分析和接入控制方法37-50
  • 4.1 协同学理论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38
  • 4.2 基于协同学的分析模型38-44
  • 4.2.1 异构无线网络系统模型38-40
  • 4.2.2 基于协同学的信道占用模型40-44
  • 4.3 吞吐量优化方法和接入选择算法44-46
  • 4.3.1 吞吐量优化方法44
  • 4.3.2 接入控制算法44-46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46-49
  • 4.4.1 最佳 ρopt分析46-47
  • 4.4.2 吞吐量分析47-48
  • 4.4.3 阻塞率分析48-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基于多服务等级的QoE接入控制模型研究50-61
  • 5.1 系统分析50-52
  • 5.2 基于多服务等级的QoE接入控制模型52-55
  • 5.2.1 多等级用户划分原理52-53
  • 5.2.2 QoE接入控制模型53-54
  • 5.2.3 模型实现关键技术研究54-55
  • 5.3 QoE接入控制模型可行性分析实验验证系统55-59
  • 5.3.1 QoE接入控制模型实验验证系统55-58
  • 5.3.2 QoE接入控制模型可行性分析58-59
  • 5.4 本章小结59-6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2
  • 6.1 总结61
  • 6.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5-66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6-67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网络接入方案[J];通讯世界;2000年11期

2 ;随时随地下载游戏——无线网络接入方式大比拼[J];电脑采购周刊;2005年08期

3 ;深入多WAN VPN应用——侠诺推出WAN QVM660产品[J];互联网天地;2006年12期

4 张文芳,何大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接入安全策略[J];通信技术;2003年01期

5 王昌旭;周振柳;许榕生;;网络接入安全控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11期

6 杨恋;董丽华;;面向港航管理艇的船载网络接入智能设备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6期

7 朱亚琼;;校园网络接入方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9期

8 简世平;网络接入服务器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黄树;杨景波;;网络接入认证模式浅析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0年01期

10 周俊;钱晓群;钟慧;;网络教育多网络接入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琳;苏群;周玉华;;网络接入方式的未来[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陈志浩;谢小权;;一个基于TPM芯片的可信网络接入模型[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罗智贵;辛阳;;IMS网络接入的安全性分析及改进[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4 马传名;徐雅娟;谢显中;聂能;;基于3G的Ad hoc网络接入方案[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包海涛;;GSM无线网络接入性能研究[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林涛;杨平;;基于IPv6的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技术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7 沈明玉;罗维思;;WiMax mesh网络接入及调度的改进与仿真[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丁照玉;邓天浩;;CDMA无线网络接入失败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毅波;网络接入专 精 尖[N];网络世界;2003年

2 烽火网络 刘智勇;让无线网络接入更给力[N];网络世界;2012年

3 ;圣安网络接入管理控制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杨阿昭;更安全方便的网络接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范毅波;2004网络接入“预言”[N];网络世界;2004年

6 ;业务增长 网络接入水涨船高[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汪文;LG电子推出网络接入存储整体解决方案[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李刚;护卫企业网络接入无障碍[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网络世界》记者 蒙克;Avaya积极备战BYOD时代[N];网络世界;2012年

10 ;“汉云智网”打造2011新浪微博无线之夜[N];网络世界;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宴兵;无线网络接入算法及QoS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翔;公交车载感知终端无线网络接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2 王文国;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谭继辉;LTE终端的网络接入过程及其优化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白力;一种无线Mesh网络接入认证协议的分析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峰;基于公钥技术的3G网络接入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冯亚男;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策略与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李娜;基于可变传输单元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邢雪峰;基于NIOSII的网络接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勇;金融系统网上银行网络接入系统设计[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金雪;基于博弈论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1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01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