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MIMO调度技术设计
本文关键词:多用户MIMO调度技术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多用户MIMO 用户调度 团队进步算法 比例公平调度
【摘要】:4G已投入商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作为4G重要技术之一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多用户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中,多个用户共同竞争资源,然而这些资源不能同时分配给所有用户,所以调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MU-MIMO系统为背景,主要分析下行链路用户调度问题。本论文首先介绍移动通信发展过程,描述MIMO系统概况,分析MU-MIMO用户调度技术现状。然后根据发送端是否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分析单用户MIMO(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SU-MIMO)的系统容量,接着分析MU-MIMO的容量,引出多用户调度的概念以及特点。接着介绍预编码的基础知识,对经典的预编码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将信号泄漏噪声比(Signal to Leakage plus Noise Ratio,SLNR)最大化预编码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结论。然后分析并对比了几种主流用户调度方法的性能。最后分析MU-MIMO中的用户调度问题,单纯根据容量公式进行最大化求解所带来的计算复杂度太大,所以需要将用户调度容量公式简化,本论文采用兼顾用户信道相关性以及信道增益的目标函数,根据天线和值进行用户选择,并设计了基于团队进步算法(Team Progress Algorithm,TPA)的调度方法来调度用户。该方法在实现系统容量最大化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了计算复杂度,加快了收敛速度。用户调度方法不仅要考虑系统总容量,还要考虑公平性能。仅采用基于TPA方法的用户调度方法不能实现公平性,所以本论文接着采用比例公平(Proportional Fair,PF)调度方法与TPA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度用户,这样不仅增大了系统总容量,还保证了调度方法的公平性。
【关键词】:多用户MIMO 用户调度 团队进步算法 比例公平调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8-10
- 1.2 MIMO系统概述10-13
- 1.3 用户调度技术存在的问题13-14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14-16
- 1.4.1 本文主要工作14
- 1.4.2 本文内容安排14-16
- 第二章 MIMO系统理论16-27
- 2.1 单用户MIMO16-22
- 2.1.1 系统模型16-17
- 2.1.2 系统容量17-22
- 2.2 多用户MIMO22-24
- 2.2.1 系统模型23
- 2.2.2 系统容量23-24
- 2.3 多用户调度24-26
- 2.3.1 多用户调度概念24-25
- 2.3.2 多用户调度特点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预编码与用户调度27-43
- 3.1 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预编码27-35
- 3.1.1 系统模型27-28
- 3.1.2 多用户预编码方法28-33
- 3.1.3 仿真结果33-35
- 3.2 用户调度35-41
- 3.2.1 用户调度准则36-37
- 3.2.2 用户调度方法37-39
- 3.2.3 仿真结果39-41
- 3.3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基于TPA的多用户MIMO调度43-54
- 4.1 TPA优化方法43-46
- 4.1.1 方法原理43
- 4.1.2 方法模型43-44
- 4.1.3 方法步骤44-45
- 4.1.4 方法流程45-46
- 4.2 基于TPA的多用户调度46-53
- 4.2.1 多用户MIMO调度模型47-48
- 4.2.2 基于TPA的多用户调度48-51
- 4.2.3 仿真结果51-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TPA与PF结合的用户调度法54-59
- 5.1 多用户MIMO中的PF调度法54-55
- 5.2 TPA与PF调度方法结合55-58
- 5.2.1 方法原理55
- 5.2.2 方法步骤55
- 5.2.3 仿真结果55-58
- 5.3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工作总结59
- 6.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钧;多用户系统的基本设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2 王坚强;多用户系统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6年02期
3 张爱萍,罗汉文,王豪行;基于并行部分干扰对消检测的迭代多用户解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4 柴宝仁;韩俊松;;多用户卡的安装和设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0期
5 白志敏,贾保平;多用户系统与微机网结合的实践与探讨[J];电子工艺技术;1995年02期
6 孙耀;解决多用户系统中冲突问题的通用方法[J];计算机时代;1996年04期
7 姜雍;王亚峰;;TD-LTE系统3D-MIMO多用户性能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4年04期
8 郭卫栋;刘琚;陈赫;刘玉玺;张国伟;;基于过时信道信息的多用户中继网络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9 毕见鑫,田红心,易克初;过饱和多址系统中部分相干多用户信码/相位最佳联合检测[J];电子学报;2001年01期
10 高先锋;谈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爱珍;;计算机多用户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裴敏艳;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王渊;干扰对齐及其在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孙胜贤;多用户记忆MIMO系统容量与联合收发波束形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朱伟;多载波DS-CDMA系统中多用户资源管理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坤;多用户MIMO广播信道用户调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丽;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最大化最小SINR的干扰对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杨波;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对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伟;多用户系统中缓冲辅助中继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钱榕;协作多点多用户时偏补偿算法研究与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晶;GG信道下MRC对直接通信链路误码率和多用户系统吞吐率的性能提升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徐梦璐;多用户MIMO调度技术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宋亚南;多用户MIMO系统调度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徐耀;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的流体与扩散逼近[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詹祺;宽带无线通信多用户调度与分集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0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10611.html